浅谈绘画创作中的主观因素

2021-11-12 15:19顾世春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观赏者主观

顾世春

七星关区放珠中学

主观因素是人进行创作的基础。因为人是高级动物,看待事物的时候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进行活动时希望以自己的目标、愿望为主,想要达到预期目标。所以绘画创作是有目的的、有意图的一个行为。而这,属于绘画创作的主观因素。下列对绘画创作中的主观因素进行简单阐述。

一、绘画创作中的主观因素之情感

人类有着复杂的情感,所以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而情感是在多方面因素下产生的,是对主体、客体关系进行反映的一种方法。在绘画创作中,情感是灵魂,是血液,如果没有情感,那么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毫无意义。

比如一个学生从小就生长在海边,天天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看着来来往往的轮船,甚至认为与海、轮船打交道的人很厉害。对这个学生而言,大海、轮船以及那些工人都是独特的,所以在看到这些事物的时候,这个学生脑海中会形成具体的画面,并且油然而生一种情感。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无处安放,所以学生选择了绘画这种方式抒发情感。也就是说,艺术思想从来没有办法照抄,而是作者的真实感受,通过亲身经历、用心探索得来的。这些情感于作家而言,是快乐,亦是痛苦。因为情感中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态度。在创作时,只要学生保持初心,并且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表露,才能画出震撼人心的画,只有作家自己受到了触动,才能使观赏者受到触动。由此可见,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是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给学生带来了独特的感受、带来了心灵指导,所以学生在创作时会挖掘题材中的意境,会不自觉地使情感成为艺术作品的血肉,无意之间提高艺术作品的境界。

二、绘画创作中的主观因素之情感

很多艺术家谈及自己的成名作都会含蓄地说:“灵感乍现所创作的。”其实灵感这种东西并不像艺术家们说得那么玄乎,反而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用来反映人们的思维运动的。不过灵感的产生较为奇特,需要外界干扰。比如,某人在景区看到了一个场景,会忽然产生一种想法、会忽然获得一个启示。所以,想要找到创作灵感,艺术家们必须要认真观察生活。

普希金曾讨论过灵感,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灵感其实是一种心灵状态,乐于授予印象,而因为乐于,所以可以迅速的理解概念。”在这句话中,普希金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灵感与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意识、指导思想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对人们的灵感造成破坏,还可以加深作品的深刻性。也就是说,普希金认为灵感创作与狂喜、悲伤、愤怒并无太大关系,主观理智反而会提供一定的创造力,为绘画创作提供保障。具体来讲,灵感是人类的思维运动的最佳状态。因为,不少艺术家一生都在苦苦追求灵感,并且深入的、细致地观察了生活,但是仍旧找不到适合的表达形式。而某些艺术家很随意地出门了,就能抓住某个场景进行创作,并且结合生活中的细节进行为绘画作品增添亮色。

三、绘画创作中的主观因素之形式感

绘画创作并不是说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就可以的,而是要用一种形式进行表达。而形式是什么样的,需要取决于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也就是说,如果绘画创作的主题是好的,再加上亮眼的形式感,那么这个艺术品就可以称之为完美了。

艺术形式包括继承性及独立性,比如线条、形体自身具备的美感互相交融可以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可以呈现作品的特点、情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感染力。一般来讲,人们进行形式感创作的时候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重点部分加强。但是形式感是基于视觉的,而且会受到人们的习惯影响。此外,艺术创作与主观表现息息相关,而且带有人类的情感表达。比如:作品中会表现自我,会渗透艺术家的真实情感、内心世界。也就是说,形式感其实并不是某个作品的外观包装,而是彰显作者的灵魂的一种表现。所以,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艺术家要尽可能做到以形写神。

绘画创作是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的,所以学生想要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就需要从形式感,灵感,还有情感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艺术的独特性,才能在艺术作品中反映生活、反映作者的内心。屠格涅夫曾这么讲述艺术家的特征:“天才身上需要具备的一个能力是——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这句话中的“自己内心的声音”指的就是自我、主观。主观基于现实生活,基于学生的生命感受,基于学生对客观本质的了解,只有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深入地思考,运用特殊的绘画语言进行表达,才能使作品引起巨大的反响,才能使观赏者受到感染,才能使观赏者的心灵受到熏陶,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魅力。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观赏者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投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制约新加坡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主观因素探讨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