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策略
——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

2021-11-12 20:37
散文百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译者交际文本

程 诺 李 宁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生态翻译学理论概述

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相关领域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生态翻译学实质上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与译者选择适应的交替循环过程。近年来,在胡庚申教授的引领下,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应用与研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1.生态翻译学的产生背景。

首先,生态翻译学的产生受全球生态思潮的影响。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视生态问题,译界等各个领域围绕“生态”提出的理论思想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第二,相关领域学科的蓬勃发展影响生态翻译学的产生与发展,因此人们逐渐将对文化的关注转向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环境。第三,国外与“生态”相关的翻译研究推动了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在全球思想大背景和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指引下,国内外翻译学者带着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开始在 “生态”、“生存”和“适应”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译界研究增添又一抹色彩。

2.生态翻译学的内涵。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态翻译学是在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许多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第一,翻译的生态环境;第二,译者中心地位;第三,适应与选择的过程; 第四,翻译的三维转换方法; 第五,翻译的原则,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具体阐述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思想。“翻译生态环境”是译者进行翻译创作的空间,译者在这一大环境中需要做好与各个因素间的相互协调。

二、外宣文本翻译特点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宣文本,措辞严谨,是对一年内政府工作的回顾,当前工作任务的阐述,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总结和展望。外宣文本具有准确性的翻译特点,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国家的软实力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译者对外宣传材料的理解要准确无误,使译文最大程度的贴近于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同时译文的语言表达要正确、得体。其次外宣文本要具有目的性,外宣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译者在注重传递信息本身的同时,还应关注所传递的信息对受众产生的效果。最后外宣翻译具有政治性的特点,这是由外宣工作的阶级性所决定的。译者在进行外宣翻译时,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避免参有个人色彩而造成西方大众的误解。

三、生态理论三维转换指导下的外宣文本翻译

外宣文本中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很难找到与之一一对应的英文词汇,下面就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典型句子为例,具体阐释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过程中,如何灵活选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准确传达源语中富含的信息。

1.语言维转换。

在翻译进程中,译者需在不同方面和层次上进行语言维的转换。西方强调理性和逻辑, 而在中国则更注重意义和功能层面信息的传达。汉语注重意合,但英语则强调句式严谨、逻辑清晰。外宣文本中的语言通常严谨且正式,喜用成语或是平行结构,独具中式语言风格。因此译者若想尽可能地实现语言适应性选择转换,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Example 1:

[ST]: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TT]: We should make steady progress in ensuring people’s access to childcare, education, employment, medical services, elderly care, housing, and social assistance.

[Analysis]:

原文利用六个“…有所…”强调中国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证和改善民生,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译者基于英语中“忌重复使用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将其省译为一个 由 “in ensuring people’s access to childcare, education…” 引导的状语从句,避免译文冗长拖沓,也更能被受众者所接受。

Example 2:

[ST]: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TT]: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merge poverty alleviation resources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m an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assistance reaches poverty— stricken villages and households.

[Analysis]:原文中共有三个分句,每个分句中都有“扶贫”二字,其贯穿于整个句子。为避免译文冗长拗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英语的语言形式做了一些适应性地转换,充分利用介词“to”将句子各部分结合起来,将其译为“to merge…to make better use of…to ensure that …”,对仗工整,逻辑性强更强,更为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2.文化维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给外宣翻译工作者带来更大的挑战,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文化传播的角色,不仅应关注双语的转换,还应更多关注源语中所隐藏的特定的文化含义。外宣文本涵盖大量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进程中,需充分考虑到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深入了解其文化层面的信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Example 3:

[ST]: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

[TT]: …prevent and control food contamination and ensure that every bite of food we eat is safe.

[Analysis]:

近几年来,《舌尖上的中国》这一饮食纪录片火遍大江南北,进而“舌尖上的…”也流行开来。此处原文用到了“舌尖上的安全”,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清晰易懂的,而对于译入语受众者来说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如果仅仅是译成 “safety of tongue tip” 那么就很难将原句中强调的食品安全问题表达出来,所以,在这里译者将其译为 “every bite of food we eat is safe”,将其置于该语境中翻译,实现了文化维层面上的适用转换。

Example 4:

[ST]: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TT]: We will ensure transparency of public finance and make it easy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oversee it.

[Analysis]:

本句中提到的 “阳光财政”,其实质是指权利运行的公开化,让政府的财政行为在阳光下运作,就像是老百姓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支出一样,对其心中有数。从而达到监督的经常性、有效性、进而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因此本句话中的“阳光”与英文单词“sunshine”、 “sunlight”所表达的含义并不相同,此处译者充分考虑了源语中所隐藏的特定的文化含义,将其译为 “transparency”,实现语言维的适应转换。

3.交际维转换。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交际维层面的转换是指在翻译实践进程中,译者除去语言内涵和文化层面信息以外,聚焦于交际层面,实现源语中的交际意图。从而促进国家及地区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Example 5:

[ST]: …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TT]: We hope that such government investment will attract more investment in these areas from other sources.

[Analysis]:

“四两拨千斤”在中国是比较通俗且常见的表达方式,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指在太极拳的技巧中,不以拙力胜人。在上述句子中指的是虽以小力却能胜大力,仅仅是通过政府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为了更好地达意,起到交际的效果,译者基于交际维转换策略,将“四两拨千斤”译为 “attract more investment…”。

Example 6:

[ST]: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TT]: …gave full rein to both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 and the visible hand of the government.

[Analysis]: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这种说法最早出现于亚当史密斯编著的《国富论》中,分别指市场调控和国家宏观调控。因此,译者在对此句的英译中,运用与汉语表达较为相似的策略,将其译为: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the visible hand of the government”,既运用了原文的语言表达风格,又让译入语受众了解到原文所传达的信息,真正实现交际的意图。

四、结语

本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为例,深入探讨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中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使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我国外宣文本英译有着高度的适用性,它实际上是翻译人员和翻译生态环境双向选择和适应的过程,在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生态翻译学理论逐渐发展,但仍属于新的领域,未来应把外宣翻译放在更加广泛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使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译者交际文本
情景交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交际羊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