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还原生活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生活化的探索

2021-11-12 21:55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音乐生活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音乐是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有效促进学生美育素质发展的重要学科,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事物的感知非常敏感,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氛围,将课程内容与生活有效结合,创设能激发学生音乐灵感的生活情景课堂。通过还原生活情景来挖掘生活资源,并进行音乐创作,以此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基于此,本文将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生活化的探索。

一、促进课堂生活化,提高学生聆听兴趣

音乐是通过唱、听和冥想来进行感悟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经常在音乐中表达思想情感和记录生活,将生活中感受到的通过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深化学生听觉上的刺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聆听兴趣,以此将感悟到的生活素材运用到音乐学习中。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敲鼓咚咚响》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敲鼓的音频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然后将准备好的鼓拿出来让学生进行敲击,以此作为歌曲的伴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敲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教学重点,给学生强调力度记号是强f 弱p,以此掌握强弱的变化特点。为了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聆听兴趣,教师还可以提前准备生活化的教学用具,比如碗、杯子、筷子、瓶子等,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敲击,并集中注意力去聆听不同的物品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觉感受,使学生产生对声音的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聆听中,以拓展自身对声音的认知,更直观地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和质感变化。可以说,这样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以上案例表明,将音乐课堂生活化,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能帮助学生在聆听中获得灵感,学会相关的音乐知识,促使学生无论是在欣赏音乐还是演唱音乐的过程中都更加专业,不断提高自身在音乐上的表现力。

二、创设生活情景,增强音乐生活化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每种东西在运动状态下都会发出不同特点的声音,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会形成一定的记忆,但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处理以及加深记忆,因此会逐渐模糊。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生活情景,来激发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声音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深化声音在音乐中的作用,使音乐变得更加生活化。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迎宾曲》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专注地欣赏音乐,然后了解音乐的主题和背景,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蕴含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融入音乐创造的艺术氛围中,同时教师通过切分节奏、休止符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处理和修饰音乐的方法。此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模仿迎宾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切实感受《迎宾曲》中的情景,在模仿过程中为了表示欢迎,教师在学生投入到迎宾环节中时,播放《迎宾曲》,进而表现学生在欢聚场景中的欢乐和喜悦。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迎宾曲》在实践中的作用,并说一说作者在创作这首音乐时的灵感起源,让学生在讨论中更深刻地了解其中的音乐素材,随后教师再将这首音乐的起源进行讲解,即《迎宾曲》是影片《客从何来》的主题曲,在看到“客”时,学生会联想到生活中有客人来家里时的场景,进而使他们在演唱《迎宾曲》时代入感更强烈,并感受到其中浓郁的地方色彩。

以上案例表明,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来增强音乐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与音乐更加贴近,在欣赏的过程中还原生活,通过生活元素来深化音乐,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听、唱、作的水平。为此,教师要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音乐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更多的生活情景,不断加深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感悟。

三、增加游戏环节,趣味化音乐教学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都是首要的,只有真正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音乐本身是存在一定的“娱乐性”的,在教学中灵活加入游戏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游戏教学法,使音乐教学更具趣味,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音乐。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捉迷藏》一课的教学中,在刚进入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歌曲”的游戏,播放音乐,教师同时打拍子、做手势,然后问学生“哪个学生知道刚刚听的音乐是什么?”“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哪位同学注意到老师刚刚的手势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进行讨论与猜测,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分析《捉迷藏》这首歌的节拍为三拍子,并且是强——弱——弱的节奏。而后,教师与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带着不同的心情再次聆听这首歌曲,将自己身临其境地投入到游戏和音乐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更专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游戏中寻找音乐灵感,加强对音乐与生活的体验,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进而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案例表明,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意义重大,有利于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生活灵感,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哲理。

四、结合动画片教学,充实生活化音乐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一种音乐入门教学,不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但需要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清晰认知,并具有感官活动能力,能充分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动画片进行教学,充实学生教材以外的音乐学习内容,利用动画片产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感官活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森林铁匠》一课时,当学生听到“打铁”的声音,提示学生“这是什么声音?”让学生带着疑惑感受乐曲活泼、热闹的情绪,体会曲中铁匠劳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劳动生活。进行听、看、唱的合并教学后,教师可以再将《理发师》一课进行复习,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音乐,但其具有相同的“劳动”主题,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比如《神厨小福贵》、《中华小当家》、《劳动最光荣》等,让学生通过另一种聆听和观看的方式来体会《森林铁匠》的音乐主题,在动画片中欣赏更多的音乐,感受同一主题下的不同音乐,进而引导学生利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解决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音乐节奏,从而有效提高整体音乐水平。

以上案例表明,结合动画片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使学生的鉴赏水平得到提升。将生活化教学课堂运用于音乐教学,能使生活与音乐相结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在音乐世界与生活世界中的探索激情,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层次,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借助大众音乐,激励学生对生活化音乐进行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有效推动生活化音乐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大众音乐来进行教学。音乐来自生活,还原生活对音乐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积极地还原生活来激励学生对生活化音乐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与我同行》一课中,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的大众音乐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实际生活出发,加强学生与时代的交流,比如引入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等,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评价音乐,积极地探索音乐的生活气息,从音乐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了解学生最喜欢的音乐,选择积极向上、充满生活情感的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感恩的心》、《青春舞曲》等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欢快的歌曲,其歌词富含深刻的教育意义,能引导学生领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道理。这样不仅可以点明“音乐与我同行”的教学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音乐审美观念。基于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地从生活角度出发,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生活化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以上案例表明,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音乐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欲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音乐,并理解音乐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同时也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反映到音乐中,进一步体现音乐的生活化。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的音乐启蒙,教师要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通过还原生活来提升学生与音乐的贴近性和亲密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一起探索生活化的音乐课堂,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生活情景、生活化的游戏环节,融入大众音乐等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境界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音乐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