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校园好网民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1-11-12 13:24梁俊
启迪·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新时代

梁俊

摘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网络发展新形势,线上结合线下、网络虚拟课堂和智慧教室等概念相继出现,校园越来越被纳入万物互联新时代。师生遵守网络纪律,文明上网,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可为校园提供更好的网络生态环境。高职院校从主体建设、资源建设、素养建设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育校园好网民的实践路径,有利于营造向善向上、积极进取的网络校园风气。

关键词:新时代;校园好网民;实践路径

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学历结构中,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5%。受特殊时期的影响,全国大中小学开学推迟,线上教学平台激增,教育用户快速增长。截止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占网民整体的46.8%。在新时代发展下,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网络育人引领优势,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切实发挥网络文化滋养人心的重要作用。

一、校园好网民的发展

2016年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提出“培育中国好网民”,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自然离不开中国好网民,学校绿色网络也离不开校园网民,校园网络建设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2020年新形势下,居家学习、居家办公最主要的口径就是网络渠道,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正在改变学习者和教师教学方式,网络系统和工具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线上结合线下、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有效促进教与学、学与思双向互动交流,校园好网民包含了校园的方方面面,高校主体、高校环境、高校资源、高校素养,建设健康的校园网络生态环境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要做好应对发展的设想,才能达到培养新阶段、新形势、新途径的校园好网民目标。

二、培育校园好网民的实践途径

(一)主体建设是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的主体包括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专职教师、学生,他们是高校网络主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共同构造了高校网络的主要实践途径:课堂思政教育、课外专兼职辅导员协作、领导干部学生交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主体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坚定信仰,主动学习网络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吸收优秀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校园好网民,从自己做起。

1.课程思政教育

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加强课程思政教育。(1)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课程中加强“遵守社会公德,创建网络文明”的介绍,树立“培养中国好网民”的高度责任感;(2)从高校心理健康出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增加“正确网络意识和观念,网上网下人格和谐统一”专题内容介绍,树立“培养中国好网民”的心理认同感;(3)从文化艺术课程出发,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课程中,宣扬主旋律,结合教学内容展示优美的视频、音频、图片,使大学生获得关于网络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直观体验,“培养中国好网民”的真善美创造力。专兼职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对学生形成方向正确的、创造有价值的、合理合法合规的网络意识观念。

2.课外专兼职辅导员协作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第五条“辅导员职责”要求,辅导员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辅导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开设课程。通过讨论网络上出现的国际国内新闻或论坛新鲜事,强调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2)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参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易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杂志、抖音号等平台展现自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的爱国情怀。(3)创新工作路径。高职院校存在青年教师兼任辅导员的情况,他们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能较好地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但一部分年龄大的辅导员经验很丰富,却缺少与学生网络沟通的“平等话语权”意识,不能很好掌握“颜文字”“缩略词”等文字信息,不能自如地运用自媒体等平台优势,与学生有代沟,因而专兼职辅导员要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主动进行网络学习、网络培训,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参加网络活动,如评选校园最美网红教师,最美网红辅导员等,提高网络媒介运用能力。

3.领导干部学生交流

学校领导是学校网络建设的组织者、凝聚者,起着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要制定高职院校网络制度,把握时代发展气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教职工干部队伍遍布学校各院系部门科室,是高校网络的建设者、管理者、执行者,要起到上传下達、实施管理、监督完善的作用。同时,学生干部是高校网络建设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他们活跃在微博、微信、QQ等交流平台上,熟练使用软件,能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转变,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网络纪律,转变思维模式,做好“云学习、云分享、云制作、云监督”等学习工作任务。而广泛的学生具有群体特点和个体化差异,有利用网络好学上进的,也有沉迷网络无法自拔的,需要师生、家长耐心沟通,正面交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争做校园好网民。

(二)资源建设是基础途径

信息技术时代,网络资源建设和发展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新的内涵。高校资源建设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人力资源三方面。

1.网络环境资源共创

(1)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校园环境资源,硬件设施如全校网络覆盖、多媒体活动室建设、教师电子备课、班级活动室触摸一体机、校内电子屏幕、教师5G手机、专用电脑、平板电脑等,还有与硬件设备相关的软件,如 PPT课件、音频处理器、视频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等。[1]网络环境创设,如电脑旁边的绿色植物、电脑区角的创设、照明和光照、话筒、白板、激光笔的维护和管理等。(2)鼓励师生使用电子网络设备,如图书馆万方、知网渠道查阅文献,多媒体教室组织会计培训、普通话考试,实训室连线一线教师参评学生活动,心理咨询室网上预约、远程诊疗,学术报告厅开展线上讲座等。(3)还要加强网络管理环境资源,按制度借用、爱护电子设备、有序摆放并归还电子设备。

2.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在网络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1)关注学校主要专业相关的网站,获取时政前沿消息和最新教育资讯;(2)加强网络课程资源。慕课、智慧树、超星、雨课堂等教育平台的涌现进一步促进了远程教学、教师网络研修、学生弹性学习、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3)学生自身的网络资源,他们的班级QQ群、社交网站、个人朋友圈、短视频直播平台,提供了全新的信息资源。如利用“校团委”微信公众号获取党政新闻消息、学校公众号了解校园趣事、校园生活、校园新闻发布内容,学校青禾杂志公众号进行传统文化、创客空间、娱乐版块、微刊等栏目投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相学习和分享,全校师生都可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受益者。

3.网络人力资源共建

大学校园是介于学校、社会、企业之间的中心园,应开发蕴藏在学校主体及与学校主体密切相关的家长、企业相关人员身上的网络资源。高校网络管理员要做好资源更新、技术学习、监督网络环境等工作。家长和企业要支持、配合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共通的长效机制,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

(三)素养建设是关键途径

与网络有关的素养内涵,研究者提出“网络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数字素养”等概念。网络素养包含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法治意识 、网络自律意识 、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基本操作能力 、网络信息的获取与鉴别能力、网络创新能力等七个方面。[2]信息素养包含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三个部分。大学生介于学生和成人之间,他们的心理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独立自主的能力,乐于接受新知识,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优势获取新知识,传播各种各样的言行。通过概念比较,可将素养建设分为“知、行、用”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首先,“知”即理解网络,正确认知网络新闻、网页内容、网络传播。因而要加强网络复杂信息辨识能力、自觉抵制能力、师生协作能力。在校园网外,要保持质疑态度来辩证认识网络新闻的真假,冷静、客观、理智地关注网友评论,不作舆论的“烘焙者”。在校园网内,要从娱乐新闻中抽身,更多关注时政新闻,了解学校党政举措,特别是2020年的特殊时期,学校的各项举措都更多地从QQ班群、办公群、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学生们应更关注政治、考试、经济、道德、科学、日常生活的网络活动。在享有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网络广泛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特点的背后,也具有危险系数高和犯罪难度小的特点。

其次,“行”即行动参与能力,提升网络协作的技巧,把握好“现实中的师生和网络虚拟中的师生、现实中的师生和网络资源,网络虚拟中的师生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接收网络消息,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上传,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能丰富师生的网络素养理论和技术知识。如理论竞赛、文艺作品展示、志愿者宣讲活动、选树校园好网民活动,来具体开展网络素养实践活动。[3]逐渐从“校园好网民”价值观念的践行转变为“校园好网民”的价值观念传播者。

最后,“用”即掌握一定的网络技能,利用网络平台创造精神、物质、制度财富,调用、常用、创用共享资源和共享经济发展的好处,如课程资源建构、视频音频自制、网络创业、社交平台交友等实践途径。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蓬勃兴起,激励着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导向,规划自身职业发展,通过成立自媒体工作室、售卖专业产品、合伙加盟连锁店、写稿等方式,将创造力变为财富,获得价值认同提升。

三、培育校园好网民实践途径的研究意义

當今数字世界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实际校园之外的学习机会,高职院校正在逐渐适应世界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从主体建设、资源建设、素养建设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育校园好网民的实践路径,有利于(1)激励领导干部重新思考高等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政企合作的云沟通,完善教育评价机制;(2)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可利用知网、学习强国、慕课等网络平台探究学习、弹性学习、自主学习;(3)增强学习迁移能力,师生需要明白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他们的影响,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激励创新和创业;(4)营造向善向上、积极进取的网络校园生态环境,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献媛.“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15.

[2]蔡文政.自媒体时代辅导员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22):157.

[3]许安琪.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8:47.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新时代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