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总书记家风建设论述的逻辑建构

2021-11-12 01:04严文强伍家文刘德智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教论语家风

严文强 伍家文 刘德智

摘要: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家风建设的论述,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有其内在逻辑。《论语》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经典,塑造中国文化的精神基因。《论语》蕴含的丰富思想是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丰富营养”,为其逻辑建构提供历史与文化支撑。

关键词:家庭   家教  家风   论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己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绝不能数典忘祖,而是要自覺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1]“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家风是中华优秀文化之重要部分,是个性鲜明、老幼皆守的家庭道德风貌,是承传绵久、代代不绝的家族流风余韵,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生活逐步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总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有关家风建设的论述,内涵丰富而深刻,其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有内在逻辑建构。《论语》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经典,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所蕴含的有关家庭、家教、家风思想内容,是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丰富营养”,为其逻辑建构提供了历史与文化的支撑。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逻辑起点是家庭,家庭是家风建设的基点。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论语》这段话讲的是,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道就应运而生。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中华文化讲究人伦道德,在治家方面,就是德礼融合,将美德与礼仪规范融入家风,借助血脉传承,使忠孝仁义之道成为子孙后代谨守遵行的道德规范。家风承载的基础是在家庭,如忠厚传家、勤俭孝友、诚实守信、清正廉洁等美德,浸入中国人的骨髓血脉,犹如无声的力量,无形的磁场,彰显文化基因,展示民族精神。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4]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5]据《论语》记载,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啊,不仅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把这推广到政治方面,这也算是从政了。’为什么非要去从政呢?”这表明,经营好家庭是从政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职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6]令人遗憾的是,改革开放取得物质利益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物欲横流、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和信仰危机等现象。过度奢侈的“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唯金钱论的“拜金主义”流行于世,自我中心的“利己主义”备受欢迎。加上家庭结构发生变迁,传统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人口流动加快,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留守家庭,及离异家庭大量涌现,以家书、家训、家规为载体的家庭文化遭受重创,出现“家风失察、家风失衡、家风失范、家风失传”的局面。千千万万家庭处于迷失状态:家风缺失,家庭文化荒凉;没有家风,家庭情感荒漠;家风毁灭,家庭生命荒芜。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

[7]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逻辑展开是家教,家教不但要落实家风建设,更要帮助家人树立家国情怀。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在《论语》第十九“子张”篇,有人认为孔子没有老师,不知道他的学问来自于哪里。孔子的弟子子贡就讲,周武王、周文王等传承下来的文化没有失传,而是散落在人间,贤能的人能抓住大节,而不贤能的人只能抓些细枝末节。我的老师到哪里不能学呀,又何必要去找专门的老师来学习呢?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国民整体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其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落落大方,这源于全社会有共同尊崇的儒家道德信仰之熏染,以及中华文化的“教化”之力,而“家教”“家风”功不可没。[9]习近平总书记也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10]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11]《论语》复述孔子的话说:“真爱他,难道不该让他劳累吗?真对他好,难道不该教诲他吗?”家教,即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塑造和影响的教育。家风是家教的基础,通过长辈(尤其是父母)日常生活的身教言传,潜移默化影响子女品德言行,塑造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风也是家教的结果,子女成人后进入社会,或温润守礼,或粗犷无状,或清廉自律,或贪婪无度,举手投足间家风立现。缺乏家风熏陶的家教,不可避免地被扭曲:孩子要么被过度关注、娇宠、溺爱,养成贪婪、吝啬、自私、霸道等不良习性,要么被粗暴对待、责骂、控制,形成自卑、懦弱、压抑、冷漠性格,导致精神追求的萎缩、生命责任感的匮乏和心灵滋养的沙漠。要想子孙后代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永葆家庭兴盛,甚至走向辉煌发达,没有家风文化的陶养,无异于痴心妄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12]《论语》中,孔子告诫学生,从小立志要高远,以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来确立志向;言行举止以良好的道德规范约束;保持内心的善良与仁爱,行事宽容有爱心;同时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游刃有余、熟稔于心。如此,才能算得上合格的人。所以,立德树人才是真正的家教。学校教育重点关注孩子成才,家教应该培育孩子如何成人。中华民族的家风,引领子孙勤学知识,更要学会为人处事,重视忠孝、注重奉献、讲究谦让,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家国情怀。在当前流行的“重智轻德”的极端功利性家教观念指引下,父母只注重分数、成绩和名次,视之为决定孩子人生的关键,其他所有都可以选择迁就、姑息、漠视。这种家教容易造就“无耻”“无情”“无魂”、人格不健全的孩子,他们走出家庭、走入校园、走入社会,很难保证不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带来伤害,酿成家庭的悲剧,社会的悲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3]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论述的落脚点是家风,家风好,才能家族兴盛。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据《论语》记载,当时孔子祖国的执政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孔子告诉他,在上位者的行为品格好比是风,在下位者的行为品格就如草,风从草上吹过,草一定随风倒。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聚伟大祖先的心血和智慧,为炎黄子孙的存续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力量源泉与强大的精神动力。家风作为构成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性格的涵养、民族品质的滋养、道德境界的培养等,都起着关键作用,是中国人值得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的讲话中指出:“(体现家风的)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而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是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个家庭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不在天国,而在家国。家庭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家风对于养成子女的健全人格、陶冶美德善行、塑造家国情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我们要改变“家庭文化荒漠,情感荒凉,生命荒芜”的面貌,从最深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开始,在“建家风”“行家风”“传家风”中寻找到家人共同认同的文化根基。通过传统家风文化的“根”和“魂”,在亿万家庭建立注入“根”和“魂”,让家庭成为“精神家园”。在此基础上,由家风扩展到民风、社风、国风,为当代人的道德、情感、信仰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细胞,家风好坏直接关涉民风、国风的健康与否,影响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诚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一种好家风,是所有家庭成员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也是家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更是浸润民风、社风,乃至影响党风、政风的一剂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希望广大女同胞“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带动家庭成员,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2]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一版,第50页。

[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12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5](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一版,第60页。

[6]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12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7]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新华网,2018-11-02, http://www.gov.cn/xinwen/2018-11/02/content_5336958.htm

[8](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一版,第141頁。

[9]鲍鹏山,“家风乃吾国之民风”,光明日报,2014年02月24日03版。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84页。

[1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一版,第178页。

[1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一版,第91页。

[13]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12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183.htm

[1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一版,第页。

[15] 习近平.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N].人民日报,2016-05-12.

[16](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月第一版,第91页。

[17]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新华网,2018-11-02  http://www.gov.cn/xinwen/2018-11/02/content_5336958.htm

作者简介:严文强(1968-),男,汉族,四川新津人,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制史、思想史;

伍家文(1957-),男,汉族,四川达州人,博士,重庆市教科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法、教育学;

刘德智(1966-),男,汉族,重庆人,重庆市钢城实验学校校长,研究方向:教学法、教育学。

猜你喜欢
家教论语家风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