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运于礼,阴阳相调

2021-11-12 01:13耿甜甜郑心怡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侠义姜子牙阴阳

耿甜甜 郑心怡

摘要:《姜子牙》的热映又掀起了一股国漫热潮,作为专注于传统文化的国漫,《姜子牙》在立意方面输入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兼容道家,儒家与墨家思想,将古朴传统的哲学融于环环相扣的情节之中。利用传统中国符号为外显,内埋中国传统的普世价值观,在光与影的变化之间,唤起观影者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姜子牙;道学符号;阴阳:大同;侠义;

中国的哲学体系绵延千年,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以强有力的姿态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思考方式和价值体系,直到现在,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仍受这些思想体系的影响。儒,道,墨,这三种主要的思想体系相辅相成,互利互补也就形成了中国人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和生命存在的思考。如今社会,物质的日益丰富与精神的空虚形成了明显的断层,外来价值观的入侵也使部分人产生了信仰的动摇和分裂,灵魂的无处栖居开始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拾被冷落的人文关怀。电影《姜子牙》便是基于这种社会现实,在外来价值观开始与传统价值观拉锯的情况下,转入深挖传统,将传统的精华的思想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着深刻的哲学问题。

一、以物化意,外显道家。

(一)众多传统意象的联合化用

中国人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物象的身上,并借助该物象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电影《姜子牙》之中化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意象符号,这些符号的运用有意无意的在电影进行视觉符号的构建换起共情以完成意识形态的传递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符号和元素进行编码。在故事设置方面,化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封神榜》,将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解构后重构。在场景方面,影片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符号的同时又注入了许多现代因素,将中国古代的中原文化与边域文化的杂糅,影片中引用了“凤凰”“骨风铃”“太极阵”“黄符”“红盖头”等等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符号,这些沿用至今的文化符号可以很好的消弭因为时间和地域所造成的文化隔阂,同时运用中国化的视觉符号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等特点,能提高中国观众对影片的好感度,增强中国观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其新注入的时代要素也更加有利于其打开国外市场进行跨文化传播。

1.对于“圆”的运用

“蓍之德,圆而神”,“圆”这一符号可以被看做是道学思想的具象,作为代表的道家太极图形展现的就是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圆润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太极图是对称的圆形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内部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无摆动、无震动的旋转运动。“圆中所包含的循环往复,太极八卦图形也是借助圆形来表达其循环流转生生不已的精神追求的意旨一切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用S形分割产生无限的生命力,虚一实相反相成,从古至今的思想皆趋同于圆这样圆形就不单单是一个抽象的几何形那么简单而是宇宙万千规律的总和。”在众多图形之中,中国人更加偏好于“圆”,这种对“圆”的偏好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中国古典舞步注重的“圆圆相扣”到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天圆地方”都体现着我们对于“圆”或者说是对于“圆”所延伸出来的圆满意义的偏重。

2.道家符号的输入

在艾柯的著作《符号学原理》中指出,符号是有意义的感知,意义只有通过符号才能得以表达。电影《姜子牙》的故事框架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封神榜》,讲述的武王伐纣,诛将封神的道家神话。故事主人公姜子牙的本来身份也是一位兼及苍生的道士,基于此,电影为了保证故事的合理性加入了大量的道学符号。最直观的就是作为主角的姜子牙他的外在形象,身穿黄色道袍,手执拂尘,头挽道髻,身背宝剑的姜子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道士形象,也正是这种形象拉近了姜子牙与中国观众心灵上的距离感。

(二)无善无恶,阴阳融合暗线主题。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拥有“阴阳想抱”的辩证观。”道学将天地万物融于卦象,用两仪,四象,八卦的概念模拟天地运行,万物运作之道。阴阳的对立被化入万物,即我们通常认识到的“长短”“高下”“大小”等对立方,道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互对立的两面,而看似对立的两面其实是相附而生又可相互转换的。宇宙中的万物皆为阴阳相交而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两合其精,乾坤乃成。”“善”与“恶”作为运动着的矛盾也可谓是太极上的两仪,我们习惯用光明代表“善”,用黑暗形容“恶”,阴阳尚可互抱,作为更复杂命题的善恶就更加难辨了。在电影《姜子牙》中让人颇具触动的就是它所表达出来的“无善无恶,阴阳相交”的暗线主题,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展开对生命,对善恶,对存在的提问,也将电影主题推向了新的高度。《姜子牙》并没有立场清晰的对人物形象进行“善”“恶”划分。而是设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我们跟随主人公一起在剧情推进中寻找自己的判断。

二、根治礼学,内隐儒家。

(一)天下大同的礼学立意

《姜子牙》的主旨立意是根植于儒家的《礼运·大同篇》,电影中主人公姜子牙所追求的就是天下大同的境界。当姜子牙看到本该诛灭的狐妖体内仍有无辜生灵时,姜子牙并没有选择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果断的诛杀狐妖,而是冒着被世人诟病的危险,坚定地要保住每一个无辜的生灵,在这个层面上姜子牙将天下生灵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电影的立意便在于此。“天下大同”,无论是先贤还是世人都在努力追寻的境界,尤其是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高压、内卷。过分快的节奏让我们不堪重负,内心便更加向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姜子牙》就抓住了人们的这种渴望回归心理,对于“大同”的追求既是喧嚣过后心灵的沉淀,更是浮华过后的人性呐喊。“天下大同”的立意看似古板陈旧,但电影却能利用崭新的呈现方式,利用光与影的转换赋予古老哲学新的审美内涵。

(二)“仁”为思想内核

“仁”是儒家首要的德行,踐行“仁”也是儒家所推崇的日常行为的规范。儒家认为“仁者”能辨是非,识大义,是修身立德之本。仁,是我们在主人公身上能看到的最直观的品质,这不止体现在他宁可放弃自己封神也要保住无辜生命的坚守精神上,从他行为的点点滴滴都透露着这种儒学传统,他被贬极荒之地却并没有困顿就丧失本心。电影将“一箪食,一瓢饮”的“仁”学理想付在主人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别开生面的姜子牙。

三、坚守与背离,墨家兼容。

通过电影的呈现我们不难看出姜子牙身上说具有的侠义之气,而他对大爱与小爱的的纠结这构成了整部电影的矛盾所在。“‘侠’不出于墨家,但墨家的思想却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 ,墨家主张的兼爱精神可以被看做是中国侠士精神的源头。关于墨家与侠义的精神的联系前人与后辈也前仆后继的做着解释。在笔者看来“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墨家给了中国古代英雄主义主义精神滋养。姜子牙就是这样一个益道益侠的存在,他不在乎物质上的安逸与否,执着于自己所坚守的道义。此外,他对于生命平等的态度也体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由墨家的“兼爱”衍生出来的“侠义”与儒家的“仁爱”并不相斥,正如日本学者清水蕗子所言,墨家思想虽然呈现出与儒家思想相背离的面貌,但墨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正统继承人。“兼济天下”的儒学传统与“兴天下之利”的墨家都包含着仁善的成分。

影片最后姜子牙发现真相后对正义的坚守以至于对曾经信仰的的果断背离,既是他侠义精神的淋漓体现,也是姜子牙不能封神境界却远高于神的有力证明。影片的前半段姜子牙冥想与寻找真相的过程是为后期他自断天梯,不愿的、封神的铺垫,剧情层层推进在封神那一刻达到高潮,是故事主人公姜子牙对固有阶级,偏见的挣脱,是他对于“平等”“兼爱”的坚守。

《姜子牙》要表达传递是具有中国哲学,以阴阳冲和,善恶交依的古朴哲学设问,以无善无恶的宏大架构传递来自中国古人面对世界的开阔格局,站在新的时间站点上向中国古代先贤发问,以新颖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哲学与中国智慧。《姜子牙》的热映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一部具有争议的国漫电影,它所引起的赞誉与争议也为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传统传递中国普世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参考。影视作品是最有效率的传递价值观的载体,是文化渗透的一把利刃,制作者认识到这一点还要考虑到影视作品面对的是普罗大众,如何最有效的最直观的进行编码,传递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作品制作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薛柏成.《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2]孙建芳.《民俗文化与团圆意识——浅谈中国人对圆月的崇拜心理》.[J].贵州文史丛刊,2003.

[3]何宁.淮南子集解[M].北京: 中华书局,1998.

[4]谭嗣同.仁学[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1.

[5]韩云波.《从侠义精神到江湖义氣》.[J].新东方,1998.

[6]吴春燕.《中岩圆月的道家思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

[7]蚌非.一场宗教式的反叛与殉身——动画电影《姜子牙》.[J].文艺报,2020.

[8]梁振杰.浅论《周易》的辩证思维及其对先秦道家的影响.[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

[9]董浩军.论先秦儒家生命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

[10]陆建华.孔孟之间的儒家人性世界.[J].兰州学刊,2020.

[11]孟隋.道家虚静美学的生死辩证法.[J].美育学刊,2013.

作者简介:耿甜甜,女,汉族,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在读,主要研究网络与新媒体方向

郑心怡,女,汉族,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在读,主要研究网络与新媒体方向

猜你喜欢
侠义姜子牙阴阳
Deity Defying
不惭世上英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姜子牙为何不能救活比干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我国跨境电商的前世今生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聂隐娘》:仙剑不绝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