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

2021-11-12 01:43刘统民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聋校小数文本

刘统民

新课程理念逐步渗入特教学校,给特教的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欣喜不已。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在聋校的教学中存在着某些轰轰烈烈的课堂,那只是表面热闹,听障学生思维停滞不前,甚至严重阻碍学生发展。追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归根结底在于问题设计。

数学的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学问题的价值往往不仅在其本身,而在于寻求对其解决的过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促进了一种或是多种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的产生。因此,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开拓聋生思维,把聋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使他们真正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境界。如何设计出行之有效问题,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学生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

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才能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每个孩子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也就是需要对学生量体裁衣,给每个学生准备适合他能力的问题,既不提不用动脑筋张口就能来的伪问题(当前聋校课堂中的伪问题很多),也不提让大多数学生都茫然的难问题。

案例(笔者在随堂听课中见到的两节课):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p109~113》(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九册)教学中,应对学生认识不足,低估学生能力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储备,在小数读写环节设计了若干个细小、琐碎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读小数与读整数区别,硬生生让学生总结小数读法与写法等等(这其实算不上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面对已会的知识和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时,厌倦感、不屑感跃然脸上,导致对后面的学习失去兴趣和重视态度。

经课后交流和反思,执教者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次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方法。直接出示各种类型小数,让学生试读,不再刻意找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即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对有问题的读法,及时指出,并明确正确方法,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在及时纠错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在读写中所犯错误印象深刻,有效避免了错误再次发生。

两次教学对比,显性的是第一次教学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后达到了和第二次相同的效果,即都让学生学会了小数读、写。而隐性的危害,不言而喻,第一次教学远大于第二次教学。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该知识兴趣缺失,过于细化的问题及不合时机总结,都不利于学生知识习得。

二、解读文本是关键。语文的文本是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

其实,数学同样需要解读文本。把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了解该知识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比重,了解该知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知识今后的延续,最重要还必须了解该知识的本质特征。教师只有对所要教学的知识要点,从横向与纵向分析清楚了,才有资格与学生对话,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案例:在《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认识p118~121》(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九册)教学中,能找准问题关键,为学生搭建好桥梁,归功于对文本的解读。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其教学基础在于分数,它是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数转化成小数的过程。因此,以分数为本节课的落着点,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民币为连接点,顺利将分数与小数进行有效转化。

三、善于思考是保障。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学得快、悟得深、做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思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思考是促进运用的必要手段。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将所得知识经过加工、为我所用,才得以生根开花结果。即,只有在教师的勤于思考下,才能设计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培养出同样善于思考的学生。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对以上三者深度思考,设计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达到“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教师全部的激情在于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美好境界。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注重以下几方面:

四、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是指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的问题。开放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防止形成思维定式,营造宽阔的教学空间,感悟知识间内在联系。它需要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思想去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五、整体性。

数学知识是相互贯通、协调,并在相应的层次及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能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部分知识产生整合功能。此外,这种整体性还反映在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关联而产生的知识的统一与综合。这些无疑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要围绕课标对“问题”的设计作整体的考虑。注重从同一模型、相近题类和方法的归类等形成问题链,不仅产生布局设计的整体效果,也同时取得相似强化的特殊成效。

六、层次性。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决的能力。所提的问题,对优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胃口。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异于书本或教师的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组织”课程,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它的效应不单单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

猜你喜欢
聋校小数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失踪的小数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