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21-11-12 01:46田庆玥苏巴提·艾尔肯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田庆玥 苏巴提·艾尔肯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我国亟需高质量的德法兼备法学人才。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信仰亦亟待提高。本文基于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基础上,提出使二者融合的应然逻辑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德法兼修;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代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

新时代高校的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相交融、难以分割的关系,德法兼修就是在二者不断融合后形成的新要求,高校需要利用课程的共同性为德法兼修提供理论依据,在原有专业法学课程基础上融进思想教育因素,同时开展普法学习,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树立良好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一)德法兼修是新时代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就指出:“要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量高素质法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点明了方向,即在法学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想道德的培育。高质量的法治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也要考量其道德品质。高校在法学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把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系统的法律知识相结合,从而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德法兼修高质量法学人才,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法治人才。

(二)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点

从高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来看,法学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两门课程的老师所属不同的院系,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法学课程的老师基本来源于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两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首先,从在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层面出发,二者皆具有“立德树人”的道德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学生;法学课程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这一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律人才的评判标准相较于原有的“唯专业论”有了较大转变。此外,从法律知识教育层面出发,两门课程也具有一定的交叉与融合现象。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法律基础”部分与法学课程在内容层面有共同性,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法学的基础知识与教育理念进行授课,使法律基础知识与信仰根植于每位高校学生的心中。

二、推进高校法学课程思政建设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法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增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想素养。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是单一的传授专业知识,忽视了思想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功底扎实,但价值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相对而言比较欠缺。德育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德法兼备高质量法学人才。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尝试把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但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现状如下:

首先,课程教师队伍组成专业单一,即法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缺乏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教师,因此无法充分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导致法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无法良好融合,形成课程思政形式主义等问题。其次,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思政课程属于必修课,所以很多学生上思政课是因为学分迫不得已,如果教师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排斥心理。最后,教学内容不够明确。目前,现行的法学专业教材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内容,教育部门也未针对法学专业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相关规定。因此,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怎样融入思政元素均缺乏一定的遵循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完全取决于授课教师的选择,这便造成了高校法学思政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不够明确的现状。

(三)高校法学思政课程的改革路径

法学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要保证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参与性,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思政教学的时候融入法学法学课程特点。

在高校中落实“德法兼修”模式首先应该要完善相关的教育工作体系,做好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理论。教学上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还要注重道德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加入道德元素,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指引。并在课后反馈、分析学生学习成果等一系列教学实践中改进课程的设置。

三、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

(一)高校法治教育目的

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在高校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法治教育,并在党的十五大中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2014年10月国家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新时代中要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具有使命感、担当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思政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法治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基础,树立法律信仰。

(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状况

目前中国人民的法律意识和观念还不是很强,中国法治建设还在开始阶段。高校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接触学习法律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在学习内容编排方面方面,此门课程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思政轻法律的现象,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法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难以建立正确的法律信仰。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于高校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普遍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和实务课上,而学习思修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能理解这门课背后的意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不能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全讲成法律课;且部分教师本身对法律和法治理念都比较淡薄,授课就是照本宣科而缺乏深入分析。而有法律背景的教师只是把法学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晦涩难懂的法学理论会影响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三)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实现路径

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法治根本原则,在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过程中坚持宪法至上,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每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非法学专業学生的法治精神培养需要处理好难度和广度之间的关系,思修课的主要目标不是传授深奥和系统专业的法学知识,而是把法律理念渗透到思想教育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法治的内在精神,并在行动上践行。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变过去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鼓励学生选修专业的法律课程进一步提高法律知识;与社会实事、典型案例相结合,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网《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才[EB/OL].http//news.cupl.edu.cn/info/1015/25112.htm

[2] 共产党员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12371.cn/2014/10/28/ARTI1414492334767240.shtml

[3]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

[4] 张文显.法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5] 胡明.创新法学教育模式 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8(09):27-28.

作者简介:田庆玥(1996-),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苏巴提·艾尔肯(1996-),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邮编100088)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