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山海经》与现代通讯设备形象的互动插画应用研究

2021-11-12 02:13杨雯竞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山海经插画创作

杨雯竞

摘要:插画作为流行的现代文化载体之一,市场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力越来越大,但由于自20世纪中叶开始起主导作用的现代注意潮流,都市人群渐渐有了相似的现代审美情趣,插画领域也慢慢疏离了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的觉醒,人民的文化水平和需求提高了,中国插画师也开始追寻除了插画的实际用途之外,更有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创作主题和风格,更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插画创作应运而生。《山海经》作为兼具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先秦古籍,既有文本,又有形象,是插画师寻找素材的富矿,历代的插画师们都有以《山海经》为基础创作的插画形象,近些年以它为基础的插画再创作也屡见不鲜,但是这些插画形象很容易落入窠臼,变成《山海经》的重复再现,缺少和现代接轨的内容,导致受众受限、传播范围也不广,因此,有创意的将《山海经》的民族和文化气质带入到现代插画形象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本课题专注于《山海经》在插画领域的古为今用的研究和实践,分析和提炼《山海经》的艺术创作思路,融合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以通讯设备为切入点,创作一套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现代通讯设备插画形象。

一、《山海经》研究背景及现状

1..研究背景

中国插画领域正在蓬勃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插画设计师意识到了现代化潮流下插画领域里传统文化的缺失,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大家纷纷开始找寻可以利用的文化素材,运用到自己的插画中。而在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中,《山海经》一直是设计师的素材富矿,因为其作为我国珍贵的非遗文化,表达和寄托了当时人们对美,对自然和生活的崇高的敬畏[1],也是先民想象力的体现,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地理,动植物,天象,人间祸福各个方面。

2..研究现状

《山海经》作为兼具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先秦古籍,既有文本,又有形象,历代的插画师们都有以《山海经》为基础创作的插画形象,近些年以它为基础的插画再创作也屡见不鲜,但通过对这些项目的阅览和对比,我发现以《山海经》创作意图和逻辑为基础的现代插画形象基本没有,就再创作的文献和成书来看,它们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非常直接的运用了《山海经》的文本内容或明清时期图本形象来创作,手段单一且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挖掘《山海经》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和内在创作逻辑[1],更没有和现代的内容联系起来,导致受众不容易产生共鸣,传播范围也受到限制。比如张玉娇的《〈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2],她筛选了合适儿童观赏的神兽形象和故事进行绘本绘制和编写,但没有现代视角;还有“百鬼画师”衫泽为《山海经》再绘的《观山海》[3],其中的神兽形象精致传神,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旨在将《山海经》文本中形容的神兽还原出来,没有分析和提炼《山海经》的创作意图和逻辑;还有罗元的《山精海怪:萌系山海经完全图谱》[4]中里面神獸的形象憨态可掬,但还是在重复《山海经》已有的内容;以及一些再创作插画形象被运用到文创产品和校园纪念卡上的研究项目,也基本遵循相同的方式。

所以现代的视角和传统文化通过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比例进行融合,使插画作品同时兼具传统文化特色,又与时代发展、大众生活相连接,真正做到有效利用并活化《山海经》这个珍贵的非遗文化,这就成为设计师真正需要思考的部分。

二、《山海经》古为今用创作思路

为提炼《山海经》的创作思路,不仅需要查阅原文,更需要结合古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成果。研究《山海经》的文献种类繁多,角度非常之庞杂,有从它起源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还有从它所涉及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甚至有通过当时人们对生命的意识形态对它展开探讨的,但基于本课题是插画形象上的创作,所以主要关注在这些文献中针对神兽形象的文化起源和艺术考析的部分。形象的文化起源可以用于挖掘《山海经》创作的意图;艺术考析可以用于分析它们的造型和风格从而得到《山海经》形象的创作逻辑,通过分析这两点就能满足将《山海经》古为今用的创作需求。

1.《山海经》背景简介:

《山海经》是一本蕴含了地理、历史、民族、神话、宗教等众多元素的文献。它的成书年代和作者至今仍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魏,也有学者认为《山海经》作于汉代初年。但目前已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山海经》大致成书于上古也就是前秦时期,且并非作于一时一人,而是代有增益,逐渐成书的[5]。《山海经》可分为四个部分,《五藏山经》共五篇,《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荒经》四篇,其中很大篇幅都在讲述各种人、神、怪的形象,其中只《山经》介绍的鸟兽鱼虫草木形象就有约251种,人神形象约382种[6],其叙述篇幅之多可见一斑。这些神怪形象形态各异,故事也不尽相同,很直观地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生活状态。

《山海经》在成书之初是有图的,文只是是图的说明或者注脚[7]。含图的《山海经》最先在东晋时期郭璞的《山海经图赞》出现,自此以后,《山海经》的“图”便开始广为流传[8]。但留存至今,《山海经》原图早已失传,本课题研究的古图主要是以明清诸家绘制并由马昌仪先生汇总整理的《古本山海经图说》为参考。

2.《山海经》神怪形象的创作意图

2.1现象解释

《山海经》神怪形象的创作意图大约可以概括为先民们对当时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在认知水平低下,科学观念欠缺的上古时期,人们害怕和崇拜各种人力所不及的自然现象或充满变数的人间祸福,并倾向于将它们归于拥有某种神秘力量的神怪所为[9],比如毕方鸟,就是火灾的象征;旱魃会带来大旱;而只要有地方出现鴸这种鸟,这个地方有能力的人就会被流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物构造的不了解,人们会运用自己见过或听说过的各种生物和人拼接成不同的神怪形象,这些形象被赋予了“神力”,为各种福灾现象提供了解释。

2.2图腾崇拜

除此之外,《山海经》神怪形象的创作也可能发轫于先民的图腾崇拜[9],是先民给图腾编撰的神话故事。前面也提到了,《山海经》一开始是有图的,并就《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来看,“关于神灵精怪的历史记忆或保存于口耳相续的传说中,或留存在绘画作品里。”也就是说,《山海经》是结晶于神话传说和绘画的,是先有图,再有文字的。茅盾在其《神话研究》中提出《山海经》“大概是秦末的喜欢神话的文人所编辑的一部杂乱的中国神话总集”。“又因为,神话是原始人群对神的人为解释,而原始宗教的神是渊源于图腾,是图腾的人格化,因此,最早的神话是图腾的神话,是关于图腾的传说,而不是神的传说”[10]。由此可见,《山海经》是先民们给一个个想象的图腾编撰的故事,基于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想象,这些碎珠式的故事被连接起来或独立存在,成为他们崇拜或信仰的凭证。

2.3小结

总的来说,《山海经》是为了解释现象和提供崇拜图腾和故事的文化产物,那么,本课题的创作思路就有了参考依据,以解释一些现代现象为基础创作一系列插画形象,甚至可以为其编撰一些猎奇小故事,图文并貌的制作一本现代版的《山海经》。

3.《山海经》神怪形象的创作逻辑

3.1造型:

根据马昌仪先生的的《古本山海经图说》[11]里汇总的多种现存明清《山海经》古图,可以总结出几种《山海经》神怪形象造型的组合形式,按“物形”和“人形”的演变线索大致分为四类,动植物与动植物的拼合、动植物为主以人为辅的拼合、以人为主以动植物为辅的拼合、人与人的拼合[6]。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山海经》的神兽形象是由先民见过或听说过的生物的身体部位拼合而成的,而且这些不同生物的部位多少与形象本身的能力有关,比如有鸟翅膀的文鳐鱼可以飞;有人的四肢的人鱼可以上山;豹脸的西王母以穴居且以兽为食。这些与能力相关联的部位表示神怪形象是基于先民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对生物原始的感知所得,因为翅膀表示可以飞翔,四肢代表可以走路,发音说话是因为有舌头等。这种运用对生活环境和现实世界的感知来拼合形象的方式,是对时代没有限制的,因此也可以用于现代插画的语境中,这为接下来的插画形象的表现手法提供了参考。

3.2色彩

因为印刷等原因,《古本山海经图说》里面明清时期的古图全部为黑白版画。而《山海经》文本对颜色的描述也较笼统,比如䳋渠是黑身赤足,鴖是青绀色身、赤喙,豪彘有白色的毛等,大多数形象甚至没有色彩描述。

虽然《山海经》的颜色参考依据不多,但对于插画形象创作,这也打开了新的可能性。可以重新设计在观感上具有中国民族感和文化感的颜色搭配,增加形象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3.3小结

对《山海经》创作逻辑的研究为接下来插画形象的绘制提供了可行方法。可以效仿先民们创作《山海经》时对生活环境和现实世界的感知来拼合形象的方式,运用其神怪形象的拼合方法将我们现代人日常熟悉的“人”、“物”拼合起来。结合现代性向的解释,形成一套有现代视角的“《山海经》式的神怪形象”。

三、《山海经》古为今用的现代视角——信息时代

现代现象的选择可以结合现在这个时代在历史上处于什么样的时期来看。回顾历史,人类曾经历过四次重大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和铁路时代,电力、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时代,汽车和大规模生产时代,而第五次技术革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12]。纽曼尔 卡斯特也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到“信息技术革命普遍渗透了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13]。正因如此,我将信息技术作为这次《山海经》古为今用研究中现代视角的切入点,继而遴选该切入点里具体哪些部分可用于插画创作,最终可以和《山海经》的创作逻辑相结合。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14]

按表现形态的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多媒体电脑。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15]。

就插画创作而言,在已有创作思路和方法的情况下,搜集具体的素材是更有利于創作实施的,素材越具象,可利用的空间就越大。所以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中更可见可感的硬技术,也就是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作为素材收集的依据,硬技术所指代的各种信息设备是丰富的素材库,并且很多设备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也为作品与大众生活产生联系奠定了基础。

2.通信设备的选择

信息设备种类纷繁复杂,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层次,为了缩小选择范围,我选择了近些年来与大众生活链接紧密的、外观更有辨识度的通信设备,根据他们被发明的时间线排列如下:

2.1电报、电报电话

2.2传真

2.3电话交换机、固定电话

2.4收音机

2.5电视

2.6手机

2.7寻呼机

2.8公共电话亭

2.9智能手机

2.10电脑

2.11智能眼镜

2.12智能手表

3.《山海经》形象与现代通讯设备形象的融合思路总结

现代是一个科技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自然天象和人间祸福的不解和崇拜不及原始人民多,但对现象的迷惑却没有减少,人们生活在一个个庞大的人造系统里,这是人类代代发展和积累的结果,但也由于个体探索的专业越来越细分和精专,很多时候人对于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境的背后逻辑和日常使用的及其的原理结构是不了解的。作为个体,在知识储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以《山海经》那样朴素的视角看待这个信息时代的各种装置和设备。用我们熟悉的“人”和“物”的结合充满趣味的来解释这些设备的形象和功能。

具体手段可以通过对这些设备在人们心中固有形象的外观来提炼插画可运用的图形语言,再将与其功能相关的“人”和”物“拼合成这些图形,给观者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即视感,引起共鸣的同时,又增强了插画的趣味性。形象插画完成后还可以开发出诸多衍生品,比如添加一些解释文本整理成册,成为现代通信设备版的《山海经》。

四、《山海经》创作思路与现代通讯形象的融合实践的示例

总结

传统文化在很多语境下是落后过时了的,因为传统文化的面貌是一成不变的,但人们日常的注意力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被不同的新鲜事物所抢夺,这导致大家自发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动力不足,但是如果设计者们可以提炼传统文化的气质并加以合理运用,使得传统文化的生命周期可以不断刷新和重启,那么这些文化就能给设计带来民族特色的光辉,相比起现代化简约的设计风格,更有历史的广度和人性的温度。

在此次应用实践的前期调研中,我发现插画师们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民族化、差异化的趋势,也纷纷开始尝试回归有民族特色的创作主题,所以此次的研究和应用将传统文化《山海经》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既可以为《山海经》这本先秦古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还能给观众留下一套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插画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昊炜吴余青. 现代审美视角下非遗文创品牌的视觉设计及包装插画研究[J]. 湖南包装, 2021, 36(1): 50.

[2]张玉娇.《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20.

[3]衫泽, 梁超. 观山海[M]. 湖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4]罗元的. 山精海怪:萌系山海经完全图谱[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

[5]孫玉珍. 《山海经》研究综述[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2.

[6]吕先琼. 《山海经》神怪形象的生命意识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3.

[7]王庸. 中国地图史纲[M]. 三联书店, 1959.

[8]朱玲玲,从郭璞《山海经图赞》说《山海经》“图”的性质[J], 中国史研究, 1998, (03): 61.

[9]张玉娇. 《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D].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20.

[10]胡仲实. 图腾、神、神话——读《山海经》[J]. 广西: 广西师院学报,1987, (01): 36.

[11]马昌仪. 古本山海经图说[M]. 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12]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科技革命/1251975?fr=aladdin

[13]纽曼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 夏铸九等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505.

[14]王强. 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教学[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S2):32.

[15]佚名. 信息技术的分类[J]. 新东方, 2006(09):30-30.

猜你喜欢
山海经插画创作
Jazz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山海经夫诸
插画
《山海经》中的奇兽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何籽❘插画
预防感冒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