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之治恩掩义”内涵的爱与理

2021-11-12 02:13陈薇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讲理宗族亲人

陈薇

在有些婚礼现场,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对于家的这一定义很有感触,不禁会思索,这句话从哪儿来?准确吗?

“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斩恩”,出自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六德》这一儒家经典文献。《礼记·丧服四制》也有类似的语句:“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它讲的是,处理有血缘亲人之间的关系,与处理无血缘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的不同。

郭店楚简诸篇内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情况。这里的“门内”是指宗族内;“门外”是指宗族外。宗族内,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家族或家庭;宗族外,是指无血缘关系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比如同事或朋友等。

“治“是指统治。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周朝是以周王族为框架构建的国家。国家,是周家的国家,治国与治家没有什么不同。战国时期,人才竞争激烈,一些有能力的子弟开始游离于自己的宗族。比如商鞅变法的商鞅,原是魏国人,却在秦国做事。国家与宗族同构的社会结构逐渐被解构。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用统治宗族的方式来统治国家,已难以为继。于是智者开始思考,统治国家与统治宗族在原则上的不同。

“恩”指爱;“义”指理。

“门内之治恩掩义”该当何解?在当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理解其中的意思,就是在家族、家庭内,在处理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的事物时。我们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原则是:仁爱掩盖道理。这个“掩”字用得很好,它是掩盖的意思。也就是情感的爱,掩盖了理性的理。掩盖不是吞噬,而是指在“家内”,当爱,遇到了理的时候,爱并不弱于理。甚至会在某些时候高于理。这里告诉我们的是谁高谁低的问题。而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所以。像有些人讲的,在家里不讲理,这个不准确。理是任何组织,包括家族和家庭组织的一个基础的框架原则,爱只是在这个框架原则之上覆盖了它,不等于理不存在,理可以不讲。

这句话在当下的积极意义是。明确人们对于在处理家族、家庭内部事物中的基本原则的遵循,应该是“爱”在“理“之上。

比如,在家里,如果夫妻之间争吵,假如丈夫同他妻子讲道理,那就变得非常笨拙。其实夫妻争吵,表面上是在争吵某一件具体事情的道理,而本质却是:你是否把我放在你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在你心中有多重要!这个情感的问题。面对情感问题,用讲理的方式,根本就不是对症下的药。

再比如。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是考试成绩不佳等。这时,很多家长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高调门儿地和孩子讲理。其实,这时,无论家长讲得多有理,孩子听进去的只有指责。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往往适得其反。

解决这类问题,爱高于理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先情后理的顺序,二是因情说理的情感倾向。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成绩不佳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平静地把事实说清楚,让孩子在事实中明白自己犯了错,或成绩的确考得不好。这时的孩子往往不安、焦躁或者恐惧。此时,家长不应该漠视孩子不舒适的心理。首先应该用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拉拉手、抱一抱、亲一亲,这类动作来宽慰孩子。这就是爱。用爱首先解决孩子的心理不舒适问题,然后再跟孩子慢慢地讲道理。为什么一定要在爱之后再说理呢?如果在爱之前说理,实质是对孩子的不安、焦燥和恐惧的一种冷漠。这是亲人之间最不能接受的情感。在解决了情的问题之后,家长与孩子讲理。这时,家长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你和孩子是站在同一边,你们是一伙儿的,你们要共同去面对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家长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另一边,让孩子独自去解决问题,作为家长只做一个指责的旁观者。爱先理后,这是爱高于理的一种体现。如果爱高于理只是体现在情与理先后的顺序上,那似乎只是一种把戏。爱高于理的另一种体现是因情说理的情感倾向。家长首先必须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父母因爱不忍心看到孩子焦躁、恐惧、无助,父母要帮助孩子。同时,作为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为什么会做错事,或者是考试成绩不佳,很多情况下是孩子缺少能力把事情做好,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们需要家长和他们一起来面对解决。家长在讲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讲清楚错误的原因。其次是我们以后怎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才能够不至于出错,或者是成绩不佳。那么在讲这些道理的过程中,实际上家长在表明一种态度,就是我和你一起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来帮助你一同解决你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所以,说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表达的一个过程。说理不是为了指责,而是要表明我们一种态度:就是我和你一起去面对你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这句话的消极意义就在于,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为在家族、家庭,或者在愛人、恋人之间,只讲爱,不讲理。从而任性挥霍宝贵的,美好的情感。实际上没有理支撑的爱,就像蔓生的野草,抑或泛滥的河流,它会耗尽彼此对于美好情感激情,也会酿成祸患。

爱作为一种情感,他流动的生动性,我们不能用纯粹的理把它固化到某个特定的地方,固化成某种特定的样态。但情感的流淌,不能偏离理的框架太远。它一定要在理的“河道”内运行,不然。恣意流淌,会伤人,也会伤己。

那么,在家族和家庭内的亲人之间,为什么“爱”,要比“理”处于更高的层级呢?钱穆先生认为,理有分的功能。也就是说,讲理有可能把人与人之间讲分开。因为,理往往是从各自的角度讲,也就是各讲个的理。那样的结果就是,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就把人与人之间讲分开了。而如果讲爱的话,那么你也讲爱对方,我也讲爱对方,就会把人与人讲到一处。爱有和的功能。

那人们不禁要问,那你说理有分的功能,为什么在社会成员之间要讲理,那不是把社会成员都讲分开了,社会组织怎么凝聚到一起呢?在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组织中。和不是用理,而是用这个组织最高的道。道能够把一个组织内符合道的理。统领在一个价值系统之内。所以,在社会成员之间,它的和的功能,是靠道统领的一套价值体系,把成员和在一个组织内。

以上洋洋洒洒千言,其实无非就是一句话:家里最核心的价值观是爱。

谁不想长久地保有幸福!可长久的东西一定要有根,幸福的根就是爱。以爱为根,幸福就会生生不息。

保有了爱,就拥有了幸福。而幸福总是与爱结伴而行。

爱的一种表达是给予。在我们有激情爱的时候,我们可以滋意挥洒我们的爱,去滋润我们的爱人。在我们有能力去爱的时候,我们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就像太阳释放阳光照耀大地一样,不要问春天是否有花。秋天是否有果。因为与爱相伴就是与幸福同行。

爱的另一种表达是不索取。当我们不得不与疾病共处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能力去付出我们的爱。那就是努力降低自己的不适,以减少我们爱人对自己的牵挂;那就是尽力淡然地对待自己的不适,不把自己的不适专嫁给我们的爱人。我想这种爱就是不索取。

爱的最后一种表达,就是安静地离开。其实人的衰老,从壮年的顶峰过后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对人造成不易呈受的不适,是在最后的衰老阶段。人们总是说我有什么病,其实很多身体的不适不是病,只是我们的身体在袁老了。在最后的衰老阶段,我们已经不能给予我们爱的人更多的爱了。但是我们其实还有一种爱的表达,就是安静地,安静地去对待自己的衰老。不去抱怨这个世界,不去抱怨我们的爱人。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其实就是安静地走完最后的衰老的路程。

幸福像花儿一样美丽,但它可以不像花儿一样容易凋谢,那就是让我们用爱心滋润,与爱结伴同行。

猜你喜欢
讲理宗族亲人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念念不忘
亲人( 连载一)
没“理”走遍天下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讲理”的途径与方法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家是不容易讲理的地方
讲理的人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