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许棐与刘克庄诗学思想的相容性

2021-11-12 02:13刘新新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诗学

刘新新

摘要:许棐作为江湖派诗人对当时的诗坛领袖刘克庄颇为尊崇,以致在诗学思想上也有追随之处。通过对许棐诗歌创作的整理可以感受到二人诗歌理论相容之处,许棐对刘克庄的“吟咏情性”、“四必”之说以及“自然”观均有所学习和阐释。

关键词:许棐 刘克庄 诗学

许棐,生卒年不详,宋史无传,活动轨迹约在理宗年间,和书商陈起交好,其诗集《梅屋诗稿》被书商陈起刻入《江湖诗集》中,他不仅是一位江湖派诗人,还是“江湖派中较有特色的诗人” 。作为江湖诗派领袖,刘克庄的诗歌成就在江湖派其他诗人之上,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在宋诗学中具有总结性质。张毅在《宋代文学思想史》中指出“江湖诗集加起来除去重复后有一百一十余家 ,不仅人数上远非理学诗派所能比拟 ,其创作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南宋后期有成就的诗人和有价值的诗歌理论,多出自江湖派。’ ,比较许棐和江湖诗派领袖刘克庄的诗学思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江湖诗派。

一、“细把刘郎诗读后,莺花虽好不许看”

刘克庄强调诗歌的本质要“吟咏情性”。江湖派诗人提倡“唐音”,原因在于“唐音”常常以写景为基本题材,生动形象,韵味丰厚,充分吟咏诗人内心的感情。他以当时诗坛的现状对有宋以来的诗人创作进行了总结:“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 对盛行的理学诗和创作僵化的江西诗派提出批评。他在《何谦诗跋》中说:“余尝谓:

以情性礼义为本,以鸟兽草木为料,风人之诗也。” 强调“情性” 是融化书本材料于诗歌创作的好方法,并指出:“变者,诗之体裂也,历千万世而不变者,人之情性也。”肯定了“性情”是诗中亘古不变的要素。在诗歌的情感表达上,刘克庄认为“性情”是思想情感最为直接的流露,毋需受到技巧的束缚。

这种强调“性情”的诗歌理念,在许棐的一些诗作中得到了诠释。在江湖派诗人中,许棐对“四灵”的接受比较多,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较多数量歌咏闲适生活、表露真情实感的小诗。“推过诗编把酒斟,挽春佳句让莺吟。门前却喜无人扫,积得残花一寸深”(《春晚》) 喜爱读书的诗人按照以往的习惯,斟酒读书来度过漫漫春光,附近树上莺啼的声音婉转动听,竟胜过手边诗卷。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这真实的自然景色更能触动诗人的诗心,更加能引发诗人的“性情”。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热爱自然的诗人也会因美妙的诗句而忘乎所以。“春来游未遍湖山,已是风光一半残。细把刘郎诗读后,莺花虽好不需看”(《读南岳新稿》) 莺花和莺吟均是灵巧的自然趣味代表,却被钟情自然的作者抛诸脑后,这种记录个人心境喜乐的小诗,正是刘克庄“性情”一说的体现。

二、“才吟诗好日,便是命穷时”

作为一种渐进的、累积性的文学批评范式,“穷而后工”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历程,而正式提出者是北宋欧阳修,他在《梅圣俞诗集序》时,提出了著名的“穷而后工”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这种观点可以上溯到先秦孟子:“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开启了后人发愤著书之旨。司马迁赓续了孟子的观点并提出著名的“发愤著书说”,在《史记·太史公自序》指出人在经历磨难、有所郁结之后,往往通过著书行为来“述往事,思来者” 。钟嵘《诗品序》亦称:“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指出穷贱幽居状态与诗歌创作的内在关联。真正对这种观点形成起到直接作用的是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荆潭唱和诗序》), 愁苦之言似乎更接近于人性的真实,因此也更具备感人的力量。

到了南宋,“穷而后工”说的意义得到了更为宽泛的解释,刘克庄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赵孟侒诗》中,刘克庄表达了较为灵活的态度:“诗必穷始工,必老始就,必思索始高深,必锻炼始精粹。”这段理论被概括为“四必”,在《章仲山诗序》中,刘克庄再一次强调“四必”之说,为江湖群体的存在而发声“诗非达官贵人所能为, 纵使为之不过能道富贵语。……故诗必天地畸人,山林退士,然后有标致必空乏拂乱,必流离颠沛,然后有感触又 必与其类锻追璞,然后工”。

许棐对“四必”之说颇为认同。“自改旧诗多未稳,独斟新酒不成欢。”(《招高菊涧》)若以文学成就来看,许棐在江湖诗派中的地位要在高翥之后,所以他会有想要找高菊涧来切磋诗艺的想法,尽管在此前作者本人已经将自己的旧作反复拿出来修改过。如果说这其中体现的是对刘克庄“必锻炼始精粹”的认同,那么许棐在《赠术士张痴》中的“才吟诗好日,便是命穷时”就是对“穷而后工”的阐释了,且是他結合自身和朋友的经历而得出的。许棐一生漂泊江湖,不曾出仕,从他留下的作品来看,他的生活境遇是每况愈下的,这为他认同诗派领袖的观点提供了背景因素。

三、“买书人散桐阴晚,卧看风行水上文”

“自然”是为宋人所崇尚的一种诗学理论,常常体现出诗人自我表现与自然呈现相契合的特色。“如风吹水,自成文理”这样的比喻暗合了古人对人文等同于“自然之文”的意识,是宋人自然诗学观最精彩的概括。

宋初田赐在《贻宋小著书》中初次使用过这个比喻:“若使援毫之际,属思之时……随其运用而得性,任其方圆而寓理,亦犹微风动水,了无定文,太虚浮云,莫有常态。”(《咸平集》卷二),其中包含的“自然成文”思想逐渐演化为宋人重要的诗学观。其后,苏洵在《仲兄字文甫说》一文中进一步使用风水相遭的隐喻阐释了“自然之文”的定义,提倡将心灵的自然转化为文理的自然。苏洵之后,“如风吹水,自成文理”几乎成为宋人讨论写作的口头禅。如苏轼称赞和尚辩才作诗“如风吹水,自成文理”;张元干在《跋苏诏君赠王道士诗后》中主张“文章活法”应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楼钥论文主张平易自然,认为“水之性本平”,遇到外物会产生一系列形态的改变,所谓“遇风而纹,遇壑而奔。浙江之涛,蜀川之险”,均不是水本有意为之。许棐的论述承续上述观点,用“风行水上文”表现的不仅仅是平易自然的诗歌理论,从中还可看出诗人平淡的心境和人格特征,和刘克庄提倡的自然诗风既相合又区别。刘克庄批评近代的诗歌“文字日趋于工”“杂博伤正气,绘损自然,以其太工。”而诗歌的极至应为“中庸不可能者”,可见对自然之道的推崇。相比许棐而言更具有诗学批评的纯粹性,但同时也失去了“自然之文”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和文化性。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许棐和刘克庄诗学思想的同异性,江湖诗派的诗学观念基本是以刘克庄为代表的,许棐可以代表具体进行创作的诗人,从他对刘克庄诗学观的认同来看,江湖诗派的诗学观念虽驳杂不成系统,大体还是可以有所依据的。

参考文献

[1]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页

[2]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4月出版,第270页

[3]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38页

[4]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3页

[5]傅旋琮:《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46页

[6]傅旋琮:《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52页

[7]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3页

[8]朱熹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卷13《孟子·尽心上》,,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 354页

[9]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300页

[10]刘真伦、岳珍:《韩愈文集汇校笺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121—1122页

[11]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诗学
艾青诗歌的隐喻魅力及其诗学功能
背诗学写话
将专业知识和诗学进行衔接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翻译诗学与国产化妆品商标翻译
朝鲜古典诗学的独立品格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当代法国文学批评中的诗学途径
多余
诗学研究不能总让诗社“缺席”
诗歌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