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2021-11-14 18:06丁秀英
戏剧之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乐曲赏析音乐

丁秀英

(福建省松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 南平 353500)

音乐赏析基本以特定的音乐作品来作为参考对象,经过听觉的形式和相关信息资料的查阅,解析音乐乐谱等协助方式,将艺术展开联动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去领悟音乐的含义,用心去体会音乐的美感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的经历。所以音乐赏析教学作为老师教学中的关键组成环节,同时也是中职音乐教学和素质教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同学们音乐体验感和增加审美水平的关键办法。同学们经过听和体会,积极参加到演唱和演奏的表演过程里,既能充实音乐方面的知识,还能够培育赏析美的能力。

想要提升学生们的音乐赏析水平,就要摸索同学们在音乐赏析过程里的心理演变发展经历、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动机等。积极和同学们相互协助,完成师生之间的同步成长;多角度使同学们自行感受和研究探讨,培育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爱好,产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以下是笔者经过多年音乐教学摸索出来的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经验,愿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的讲解要详略得当

在音乐赏析的课程里,要将作家和创作的大环境,以及整体的结构构成等详细地对同学们加以讲解。要把枯燥乏味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讲解规避掉,把握住乐谱的中心思想,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去讲解且恰到好处,不能过多的介绍。笔者在这之前也曾做过类似的不好的做法,以为必须要把乐谱里所有的知识都讲解清楚,就怕同学们不能够完全了解,造成了讲解繁杂,听课的同学少,激发不了同学们的兴趣,将同学们赏析音乐的积极性抹杀了。除此之外,也会有其他的情况产生,有的老师在赏析教学的过程里没有讲解甚至很少去讲,单纯让他们去聆听。由于国内的中职学生对音乐知之甚少,其文化素养并不强,对音乐的了解还很片面没有深刻的认知。老师没有对其进行介绍和提示的话,赏析教学要达到目标就变得很难,无法培育同学们赏析音乐美的能力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通过怎样简单的话语来具体讲解些什么呢?

最值得注意的两点:第一是音乐的构成元素,第二是音乐的背景条件。比如:这个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物乐曲。如果是声乐曲的话,它是何种表演方式的歌曲,是女高音还是和声合唱等;如果是器物乐曲,它是何种类的,是独奏呢还是重奏,是西洋交响曲还是民族管弦乐。这部分的知识普遍在音乐赏析课程里就会涉及,但是针对演唱、演奏者和作家的介绍,部分有,部分需要老师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除此之外,声乐曲的演唱特征和形式,和器乐曲相关的乐器知识性的讲解和表演形式、乐队的配器等相关内容,对老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音乐背景元素,就是在音乐产生的过程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普遍来看,一部好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里必定会发生一系列的波澜,让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转变和鼓励,推动人们针对某些事物和意识产生主导型的思绪。换句话说,这类作品有时代的印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音乐赏析教学还要从体验音乐的关键元素出发。在赏析教学里不要过多地去完成曲式理论知识的解析,老师对作品的相关形式简洁地去提醒就可以。特别是针对一些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相关的字句很是整齐,没有办法使用现有所学的曲式理论去刻意模仿,这不现实。音乐不同于文字,它并不是特定的具象描绘,大部分都是较为抽象的旋律。所以,不能将同学们带入错误的道路,音乐想要表达的含义,每一位聆听者和赏析者的感受和理解都不一样,这就是音乐和其他艺术的不同之处。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欣赏音乐

在整个音乐赏析过程里,老师常常会依照自己的体会去要求同学们去阐明作品,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发同学们去赏析音乐,而不是固定思维,不能把自己的欣赏评价附加在同学们的身上。特别是针对国外著名的近代音乐作品,不能完全依赖一些作品的文字讲解。就像梵高的画作一样,有的人喜欢,有的人无感甚至讨厌。老师不能用强加的要求去桎梏同学们的思想,过多的评语去引导同学,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让同学们依据自身的能力去了解和赏析音乐。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音乐素养不同,对作品的赏析和见解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也并不是不好的,音乐的世界没有是非对错。音乐本身就具备无限的可能性,即便同一首乐曲,不一样的人一同聆听和欣赏,其见解和体会也绝对不会相同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不能强求一律,不能统一答案。

三、音乐欣赏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在进行欣赏教学的时候通常都会进行理论性总结,这样的教学会导致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古板。要学会利用多媒体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实践,主动思考,创新,让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欣赏水平不断进步。在进行教育时要用心去思考怎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么才能让古板的事物新鲜起来。比如在学习《黄河船夫曲》的时候,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劳动号子的分类。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工人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号子声来集中力气进行搬运,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主见,有的说用“嗨哟嗨”,有的用“嗨左嗨左”,各种各样的回答不绝于耳,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感就都提起来了。讲解砍伐工人号子的时候,要运用实例表演的形式,老师手要叉腰展开嗓子唱。接着要模拟山谷的回音,让同学们能够亲身感受那种场景,觉得有趣和新奇,让同学们感觉有意思从而产生情趣,协助同学们较为感性地了解什么是拉纤号子。反过来,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号子可以分为搬运、伐木、拉纤号子……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知识点就有可能被学生当作“耳旁风”忽略掉。例如在欣赏蒙古乐曲《森吉德玛》时,其中两个乐段的乐曲都一样,只是速度与感情不同。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学生来讲,因为对于蒙古的风俗民情方面确实不够了解,对于这两段音乐的了解体会不够深刻。在进行第一段乐曲欣赏的时候,就利用投影仪播放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蓝天白云,一群牧民在草原骑马放羊的场景,安详和谐的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将音乐的意境展现给学生们,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第二段乐曲播放的时候就配上一张蒙古人民进行庆祝丰收时候载歌载舞的图片,让学生们体会到音乐表达的欢乐心情,同时笔者也会随着音乐起舞,学生们也会为眼前的景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这就是利用了视听结合的办法,不只是单独地利用听进行学习,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技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单一的满堂灌。

四、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学科整合

要提高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教学时还要应用艺术类的不同学科。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与美术是艺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在人们进行音乐欣赏时往往伴随着画面感的产生,在欣赏画作的时候也同样会产生画外之音。在音乐中看到画面与在画作中听见音乐都向我们展现了艺术的共通之处,这种视听互动的感觉在心理学里面被称为“感觉转移”。多年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使笔者深深感到,依据人们在艺术欣赏中的这一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与美术统一起来,这样对于学生的专注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有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例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和狼》时,课前笔者根据内容将作品分成十三个段落再把十三个段落的内容分别请美术老师画成十三幅图画。在上音乐欣赏课前,笔者把十三幅图画贴在墙上,同学们一进教室,立即被图画所吸引,产生强烈的欣赏欲望。同学们在这节课里边听音乐,边听笔者的讲解,边看图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联想力,这是学科结合的优势。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对帮助学生尽快培养学习音乐的个人兴趣以及对于音乐评审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摸索出更多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不能够站在高处俯视学生,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出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面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鼓励学生参与,才能不断激励学生,使“音乐欣赏”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的课程,让学生们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乐曲赏析音乐
始乱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音乐
作品赏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