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后戴角膜绷带镜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11-15 02:44裴志娟江军李琼吴项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移植术泪膜绷带

裴志娟 江军 李琼 吴项

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为现阶段重要对翼状胬肉治疗的联合方案。但因手术操作过程中角膜上皮常出现大片被刮除的情况,故术后患者多有异物感、睁眼困难、疼痛等不适[1]。角膜绷带镜属眼科特殊角膜接触镜,可对眼表发挥保护作用,增强角膜上皮防范外界应激性刺激的能力,进而促使水肿、疼痛等不适缓解,对角膜愈合予以促进[2,3]。本次研究在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后取角膜绷带镜配戴,发挥了理想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采取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80例(80只眼),均为我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观察组40例中,男性18例(18只眼),女性22例(22只眼),年龄(60.24±3.17)岁(37~90)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18例(18只眼),女性22例(22只眼),年龄(62.29±3.20)岁(37~90)岁。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对翼状胬肉确诊,为原位,鼻侧,向角膜有2~6 mm左右的侵入;单眼首次患病;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并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对泪液分泌可能构成影响者;合并眼表或眼周感觉者;拒戴角膜接触镜史者。

三、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两组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方式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观察组取角膜绷带镜配戴。取一片连续配戴型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由硅水凝胶材质制成,含水量36%,中心厚度为0.07 mmm,基弧规格为8.6 mm,直径14.0 mm,于患者角膜居中覆盖,将镜下积滞的气泡压平排出。两组均取玻璃酸钠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术后1周拆除术眼缝线,观察组在术后1周,将角膜绷带镜取出。

四、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恢复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不同时点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测评值,正常:BUT≥10 s;中度干眼:BUT 5~9 s;重度干眼:BUT<5 s。(3)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不同时点眼表疾病指数(BUT)测评值,评估干眼症状,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低,情况越理想。(4)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不同时点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ien,CFS)测评值,分值介于0~12分之间,越低,提示染色程度越轻。(5)对比术后24 h舒适度,包括异物感、睁眼困难、烧灼感、畏光流泪4个维度,单项为0~3分,分值越低,表明舒适度越理想。

五、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角膜上皮缺损区呈>95%愈合;显效:缺损区呈60%~95%愈合;好转:缺损区呈30%~60%愈合;无效:愈合不及30%。

六、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 果

一、两组角膜上皮恢复总有效率对比情况

观察组眼病手术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00%,对照组经评定为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BUT测评值对比

表1 两组角膜上皮恢复总有效率对比情况 [n(%)]

两组在术前BUT经评测无差异(P>0.05),术后2周和1个月,评测值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BUT测评值对比 (s)

三、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OSDI测评值对比

两组在术前OSDI经评测无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评测值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OSDI测评值对比(分)

四、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CFS测评值对比

两组在术前CFS经评测无差异(P>0.05),术后2周、1个月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CFS测评值对比 (分)

五、两组术后24 h舒适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24 h舒适度各维度即异物感、睁眼困难、烧灼感、畏光流泪评分经评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24 h舒适度评分对比(分)

讨 论

实践表明,翼状胬肉可对泪膜功能构成影响,使后者呈不稳定状态,进而出现眼部不适症状,严重者,可致干眼。分析机制,与病发翼状胬肉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高泪液渗透压,降低杯状细胞密度,同时也使泪液中分布的结晶百分比下降,进而造成泪膜稳定性丧失[4]。或翼状胬肉对角膜缘区域干细胞构成破坏,角膜组织出现结膜样化改变,进而对角膜上皮功能造成影响[5,6]。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方案对本病治疗,可通过对角膜缘受损组织、角膜上皮组织重建,来达到恢复泪膜功能作用,进而使干眼症得以缓解[7]。

虽手术作用显著,但也会对眼部构成应激性刺激,如可致三叉神经感觉支末梢损伤、角膜上皮常出现大片刮除等,引发术后睁眼困难、异物感等诸多不适。而取角膜绷带镜应用,可使泪膜稳定性恢复,改善眼部不适症状[8,9]。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BUT值、OSDI值、CFS值评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角膜绷带镜应用优势包括:(1)材料符合生物学特性:角膜绷带镜取硅胶水凝胶做材料,高透氧性特征明显,可对角膜上皮细胞再生予以促进,使伤口修复率明显提升。此外,因硅胶水凝胶制成的角膜绷带镜属复合聚合物制成,表面有亲水链覆盖,润湿性能理想。硅胶材料吸水能力较佳,可对拟质层模拟,协助将水份锁住,使泪液蒸发量明显减少,进而保障了泪膜的稳定性[10,11]。(2)损伤程度低:因角膜绷带镜的应用,可发挥理想的机械屏障作用,对暴露在角膜创面的三叉神经感觉支覆盖,另外,还防范了眼球与眼表的直接磨擦,避免炎性物质侵入,并可降低病损组织对神经末梢构成的刺激,对泪液生成予以促进[12]。(3)药物通透性良好及舒适度理想:对人工泪液、抗生素等穿透性均较理想,故未对药物治疗构成影响[13,14]。同时,减轻了疼痛、畏光等不适。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舒适度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角膜上皮有更高的恢复总有效率。景莉娜[15]、Julio等[16]研究也表明,应用角膜绷带镜,可明显提高角膜上皮缺损恢复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应用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术后采用佩戴角膜绷带镜方案辅助康复,可提高角膜上皮恢复效果,增强泪膜稳定性,减轻干眼等症状,加快眼表环境恢复进程,降低异常感、眼睁困难等不适症状程度。

猜你喜欢
移植术泪膜绷带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America's Top Young Scientist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的护理配合
腰部绑带好处多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表对比分析
对雪人的诽谤
Baby girl’s rare skin condition makes hugging impossible
交腿皮瓣移植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