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标准化建设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15 09:21耀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标准化广西标准

赵 耀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

引言

旅游标准化工作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促进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1],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标准化工作一直以来都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和多项国家标准发布,各省市也在规划指导下不断健全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并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则,逐步建立起政府、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四位一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到来,我国文旅产业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更需要通过旅游标准化的建设来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因此,广西作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域,有必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将旅游标准化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文献回顾

国内众多学者从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践出发,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比如从区域的视角来梳理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问题[2]-[4],对不同旅游产品类型进行标准化研究[5]-[7],利用量化工具针对实施标准化的旅游企业开展经济效益评价[8][9],以及考察不同类型的景区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实施情况[10][11],并且从实践中尝试构建旅游标准化指标体系[12][13],这些研究从不同维度阐释了旅游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而从广西层面来看,有关旅游标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专项领域以及具体县域标准化实践的探讨,比如谢雨萍等对广西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实践进行了总结[14],陈文捷等对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标准化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建设路径[15],这种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旅游标准化研究的理论创新,但从研究范围和深度来看,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亟待从整体把握广西旅游标准化的现状与发展脉络。

二、广西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

(一)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广西文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总消费由2015 年的3254 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10241 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由2015 年的3.41 亿人次增加到2019 年的8.76 亿人次。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61 亿人次,同比恢复76%,旅游总消费7267.53 亿元,同比恢复72.6%。截至2020 年4 月,广西A 级旅游景区共有557 家,其中5A 级旅游景区7 家,4A 级旅游景区247 家,3A 级旅游景区290 家,2A 级旅游景区13 家,其中4A 与3A 景区占比最大。

图1 2013-2020 广西旅游接待情况

(二)广西旅游标准化体系现状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统计,截至2020 年底,广西共发布1038 项地方标准,仅2020年就发布了147 项地方标准,但是在发布的众多标准中,旅游及相关类标准占比仅为3.5%左右,与其他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已经发布的众多旅游类地方标准中,服务规范类型占比较大,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程类以及有关旅游安全、民族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占比较少,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1 广西旅游类地方标准立项发布情况

广西旅游标准化体系目前主要参照全国标准来执行(图2),2015 年底,广西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原广西旅发委和质监局共同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县、示范试点企业创建工作。2016 年,金秀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等被列为2016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县,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0 家旅游企业被列为2016 年广西旅游标准化企业。2020 年,桂林市荔浦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南宁市上林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获评广西新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图2 广西旅游标准化体系表

三、广西旅游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范围和深度有待加强

目前针对广西旅游标准化的相关研究总体数量仍然较少,通过CNKI 对有关“广西标准化”“广西旅游标准”“广西乡村旅游标准”等关键词进行中文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文献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共检索出文献13 篇,其中,大部分的研究从定性的角度来探讨个别地域旅游标准化的建设实践,缺乏量化类的实证研究;另外有部分研究局限于微观层面的,缺乏对广西旅游标准化发展的系统性梳理。因此,进一步加强学界与行业对旅游标准化实践经验的总结,搭建旅游标准贯彻实施的通道,从而有利于推动标准化工作深入发展。

(二)旅游业标准化体系内容时效性与实施效果有待增强

广西旅游标准化注重了与国家旅游标准体系的衔接,旅游业标准体系由自愿性标准与技术法规标准两大部分构成,包含了旅游业的基础标准、业态标准、目的地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生态环境标准、遗产旅游保护标准七大部分。但在实施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时效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原来发布的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没有及时更新,在行业应用当中已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比如2003 年发布的《旅游规划通则》,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规划行业新技术和新理念,其在规划编制内容以及技术指标等方面已经无法有效指导行业需求,2013 年发布实施的《广西乡村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中并没有对乡村旅游区的用地合法性进行限定,也给后期的经营管理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原来计划编制发布的部分标准并没有按期完成发布,造成标准体系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和推广,比如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专项旅游的安全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导则等。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步深入,现有标准并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各类旅游企业的日常标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旅游标准的时效性和实施效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三) 归口管理与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标准化建设向更新、更广领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内容庞杂,文旅融合发展过程当中需要整合的资源将更加繁多,而旅游标准的起草与归口单位涉及市场监督、文广体旅、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林业、海洋、水利、航空、气象等相关部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自身的专业局限,需要一个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才能更好得来处理贯标、推标工作,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标准化的工作进展。

(四)有关民族旅游内容的标准较为匮乏

通过对广西有关民族旅游资源的查询,发现与民族旅游相关的标准比较匮乏,现有的地方标准主要是围绕节庆管理服务规范、工艺品制作技术规范等方面来展开,整体上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很多民族旅游相关的标准主要是由国家级或是自治区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在进行编制、贯彻和实施。比如三江侗族自治县提出了侗浴、旅游演艺、打油茶、旅游导览员等管理服务规范;融水苗族自治县提出了芦笙斗马节、金秋烧鱼节、芒蒿节、打同年等管理服务规范。而其他非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域的民族旅游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

四、广西旅游标准化建设影响因素

广西旅游标准化的建设涉及多个层次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

广西区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节庆活动异彩纷呈,特别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存在的众多技艺与民俗。然而广西区内很多地方对其特有的文化节庆和民俗资源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及时将特色资源转换为旅游标准,导致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当中出现无序化、不规范的现象,比如已经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上林县渡河公节俗,“渡河公”工艺品的制作有其传统技法和材料要求,体现了壮乡人民对文化传承的自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一些粗制滥造的“渡河公”实物既扰乱了旅游工艺品市场,损害了其在旅游消费者心目的形象,也不利于上林县这个独居特色节俗的广泛传播,因此,及时发布实施上林渡河公制作技术规范显得十分必要。

(二)标准制定的社会参与性与认可度

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认可对标准的实施推广起着关键作用,地方在组织专业团队编制旅游相关标准时要注重发挥标准技术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力量,如果没有广泛融入社会各界力量,将标准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纳入到标准制定、发布与实施过程当中,后续标准应用实施将面临障碍,这也是导致标准推行难、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标准贯彻、推行当中要充分考虑到旅游企业对标准的适应性,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来强化自身的标准化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积极承担行业、地方、国家、国际标准制修订,这样才会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三)标准编制内容导向性与民族性

旅游相关标准的制定要遵守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避免涉及一些恶俗、低俗的内容,尤其是需要注重语言表述的精炼与恰当。另外,广西作为发展民族旅游较为突出的省域,可以将多样化的民族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打造成为旅游标准,注重普适性与个性化的统一。比如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民族特色美食的烹饪技艺、民族建筑的建设规范等等,既可以凸显广西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地方特色,又是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五、发展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十四五”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

目前正处于“十四五”开局之年,广西的旅游标准化建设首先需要在全国旅游标准化战略框架下做好规划,随着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全面梳理并及时更新各项旅游标准,紧密对接旅游市场实际需求,做好广西旅游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突破制约行业规范发展的标准瓶颈将对推动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人才培养,抓好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标准的制定需要一批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因此,有必要整合全社会各类专业人才的力量,从多个维度进行建设。首先,要利用行政管理部门服务职能,通过打造动态化的旅游标准化专家库来发挥其宏观指导作用;其次,可以依托广西区内外高等院校,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增设标准化课程内容,并加强与标准化企业或专业机构的校企合作,通过校外实践强化学生对标准化知识的应用;另外可以建立标准化工程师认证制度,利用社会行业力量,如科研院所、标准化协会、标准化服务企业、标准化专业培训机构等,定期举办行业培训或学术论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图3 旅游标准化人才建设结构图

(三) 健全标准体系,强化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实践工作

结合不断出现的旅游新业态,及时跟进发布新标准,健全广西旅游标准化体系。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以标准化来规范文旅项目的建设。加大对A 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工业旅游示范点、旅行社、星级饭店等进行创建标准宣贯,通过实施质量等级评价,进一步形成全行业都比较认同和实施的统一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因此,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树立标杆,带动一批旅游标准化企业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同时积极创新,建立旅游企业自身的标准化体系。

(四)强化标准宣贯,加强对旅游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和评价

积极利用广播、报刊、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和载体,宣传标准化知识、解读标准文本内容、强化标准实施的舆论沟通,持续不断地做好旅游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定期对相关单位执行标准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实施奖惩机制,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积极氛围。另外,加强对旅游标准实施的效果评价并形成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旅游标准实施指数,将制定标准和效果评定结合起来,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

(五)加强区域联动,注重国内外旅游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

广西旅游标准化工作要积极吸收国内外旅游标准制定的新经验和新理念,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旅游发达地区标准化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要注意吸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旅游组织(WTO)等较为先进的理念,推动广西旅游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为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标准化广西标准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广西贵港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