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闽茶海外推广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

2021-11-15 12:13阮晶林翠茹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

阮晶 林翠茹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为闽茶海外推广提供了新的机遇,对福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闽茶海外推广需要大批具备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及茶文化底蕴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福建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特色鲜明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为闽茶海外推广提供语言服务人才储备。

关键词:“一带一路” 语言服务人才 闽茶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便通过丝绸之路传遍世界。2019 年,联合国首次设立“国际茶日”,彰显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2020 年5 月21 日,习近平同志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在福建省产生热烈反响。习近平同志的致信精神鼓励福建人民努力推动茶产业发展,深化茶文化交流互鉴。茶是福建的特色和优势产业。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闽茶文化再次走向世界,福建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把闽茶的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在闽茶对外推广过程中,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福建地方高校中仅有一些高校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英语课程,并未有高校针对闽茶推广制订本地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案。闽茶海外推广急需兼具外语知识、茶文化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针对闽茶推广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撑,为弘扬与传承福建茶文化储备人才,同时,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是福建地方本科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实践。本文结合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究服务闽茶推广的福建高校特色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路径。

一“、一带一路”与语言服务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带一路”的愿景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语言互通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各领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语言的有效沟通可以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各个行业经贸往来和政治对话创造条件。同时,语言是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互鉴和相互认同的先决条件。因此,语言对于“一带一路”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一带一路”开展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就语言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一带一路”涉及的语言服务及语言服务产业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语言服务指提供语言信息转换服务或相关的技术、工具、知识等帮助人们解决跨语际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的服务活动。[1]语言服务领域主要有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教育服务、语言支持服务及特殊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四大类。[2]语言服务的主要层面有交际服务,沟通服务,话语构建服务,资源服务,信息服务等[3]。

赵世举教授指出,语言服务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基础保障和先导工程。[“3] 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将带来不同层次丰富的语言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加强建构国家语言服务基础设施,通过顶层设计搭建国家语言服务框架。从微观层面来看,随着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深度合作日益增多“,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区域、不同领域需要专门的语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不断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

二、闽茶海外推广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

为了促进闽茶出口的增长及闽茶文化的推广,福建地方高校需有针对性地培养服务于闽茶推广的语言人才。语言服务人才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外语人才或翻译人才。闽茶海外推广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首先,语言互通是“五通”的基础,只有兼具专业语言能力和良好綜合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实践工作。为了促进福建茶文化对外推广和茶叶外贸,首先需要掌握扎实语言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闽茶海外推广还需要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倡议彰显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本身就具有全球化的基因。因此,支撑“一带一路” 的语言服务人才应树立全球观,才能在对外交流中结合自身所长,突破地域和文化的局限,解决全球性问题。在弘扬闽茶文化的过程中,文化推广、民心相通是重要的一方面。兼具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在对外交流中能够适应当地的文化风俗,成功实现民心交流。

最后,向世界推广福建茶叶,还需要深谙闽茶文化内涵、中外文化兼修的复合型跨文化语言服务人才。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及受中国茶文化教育熏陶的人才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文化融合力,能够树立民族自信感,有助于在推广闽茶文化的过程中传播好中国茶文化,讲好闽茶故事。

三、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蔡基刚教授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外语专业必须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4]蒋洪新教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急需“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5]因此,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顺应了“一带一路”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外语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许多高校在“外语+专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了许多举措,但目前,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一带一路”发展急需的“语言+X”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仍旧匮乏。目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校外语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比较模糊, 培养方案设置缺乏有效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措施。部分外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以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为主,辅以外贸知识或翻译技巧训练。在部分院校外语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雷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突出,专业发展没有与地方发展和本校特色相结合。王立非教授指出,高校外语课程设置仍以语言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为主,面向行业和市场的实践类课程仍较少,与“一带一路”的需求不能有效对接。[6]另外,创新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及其他专业技能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值偏低。只具备单一语言知识的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弱,无法适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服务的工作需求,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高校的外语专业师资来源较为单一。教师的语言文化知识基础深厚,但对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难以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对师资的要求。由于师资的单一性,外语专业授课多用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帮助学生强化基本的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但由于语言教材的滞后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跟不上时代步伐和要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较为缺乏实践经验,无法适应高层次人才需求。

(三)文化素养教育匮乏

目前,人文素养课程在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仍较低。“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目前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欠缺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文化与文明的融合。只有加强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才能使学生在“一带一路”推广实践中既坚持文化自信又兼顾各国文化差异。

四、闽茶推广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

人才需求决定人才培养方式。福建高校培养闽茶海外推广的语言服务人才,需要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优化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建设师资队伍,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合理制订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制订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调研地方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本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强调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闽茶推广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求,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及语言应用技能,了解福建茶叶的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服务于闽茶海外推广的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的规格和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兼具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二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有从事跨文化交流、外事外贸等语言服务工作的能力;三是在茶叶外贸及茶叶推广、茶文化传播领域从事语言服务具有竞争优势;四是通过终身学习拓展语言服务的能力,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茶叶相关知识体系,培养胜任语言相关服务工作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优化相应课程体系设置,加强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通识教育,增加通识课程中茶文化内容相关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茶及福建茶的历史文化沿革,并收集相应的外文材料, 编撰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教材。各地高校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茶叶开设相应的特色茶文化课程,介绍当地茶文化历史。通过设置特色校本课程,增强特色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概况课程,使学生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中可增加茶文化外宣翻译、茶叶外贸基础知识等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实训课程中增加茶叶外贸实习课程,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融合创新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使学生熟悉中国茶文化外语表达、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并能胜任茶文化相关翻译,突出福建高校的地方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福建茶叶推广培养语言服务人才,需积极探索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路径。首先,要抓好“双师型”队伍建设, 既注重培养校内的教学带头人,又注重引进学术名师和技术名师,实现师资共享最大化。选派校内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培训、见习等,积累实践经验。其次,邀请茶叶行業资深专家给外语专业教师讲课,让他们熟悉福建茶叶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教师茶文化素养的培训。建立跨学院的师资培养机制,加强外语类教师和其他人文类教师及经贸相关教师的沟通交流。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是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福建地方高校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及实训基地。实行双导师制,邀请茶产业专家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各类项目了解茶产业及茶文化推广情况,并参与企业项目。同时,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特色茶产业、茶文化传承,并积极参与各地特色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创新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为学生实地了解福建茶产业、茶文化提供真实的工作机会与环境,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建一直以来都是茶叶出口大省,且拥有丰富多彩的特色茶文化。振兴闽茶、传播闽茶文化需要培养更多针对闽茶海外推广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外语人才培养要为国家战略服务,适应国家顶层战略发展需求。福建地方高校需善抓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服务闽茶海外推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构服务闽茶海外推广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高校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制订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有效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文化创新,为闽茶海外推广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库支持。同时,针对市场需求改革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是福建高校扎根地方、正确选择发展定位、培育自身特色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袁军. 语言服务的概念界定[J]. 中国翻译,2014(1).

[2]屈哨兵. 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J]. 语言文字应用,2012(1).

[3]赵世举. 语言服务是“一带一路”的基础保障[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1-05.

[4]蔡基刚. 再论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纪念《外语专业面向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发表22 周年[J]. 当代外语研究,2020(1).

[5]蒋洪新,杨安“.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外语教育改革[J]. 外语教学,2020(1).

[6]王立非. 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J]. 当代外语研究,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