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经典新闻作品 开创的光荣传统

2021-11-17 07:07陈力丹
新闻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八路军党报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也是党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的百年。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新闻实践来认识,否则马新观就只能是几句套路性的话了。因此,需要重温中共百年历史中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实践。习近平说:“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①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新闻作品,可以作为马新观研究进一步深入的突破口,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1920年6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成立,只有5个人,书记陈独秀,暂名社会共产党;8月定名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党”只有5个人: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1920年8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创办中国第一家工人周刊《劳动界》,主编李汉俊、陈独秀。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李汉俊在创刊号发表演说《为甚么要印这个报?》,说得很直白:“我们中国工人不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这是最早对党报作用的表述。

按照时间先后查阅党各个历史时期发布的新闻,第一条令人激动的新闻,当属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个稳定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次发布的新闻,那是理想变成现实的时刻——1931年1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告》(第壹号)。这条公告性新闻,向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人拥有了完备的红色政权,有宪法和一系列维护人民权益的法律,有全国性建制的中国工农红军。该文发表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号。习近平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②这条新闻真实地印证了习近平对苏维埃精神的概括。

一、党报关于革命战争的新闻

习近平谈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时说:“不论艰难险阻,不论是战火纷飞,记者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一篇篇看似寻常的新闻报道背后,都浸透着他们的辛劳、智慧、汗水,甚至伴随着危险和牺牲。”③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战争新闻,彰显了革命军队的英雄气概,也突显了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这方面脍炙人口的经典新闻作品不胜枚举。

1937年10月24日,党的机关报《新中华报》头版头条的“前方捷电”《八路军夜袭阳明堡 焚毁敌人飞机卄四架 敌仓皇逃走我获全胜》,报道了20日夜间我军的成功突袭。这是八路军第129师第一次出击,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开国上将)决策指挥,3营营长赵崇德战斗中不幸牺牲,这是夜袭阳明堡时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

师长刘伯承称赞:“首战告捷,打得好!”卫立煌对周恩来说:“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1940年129师政治部编印的共产党诞生19周年及抗日3周年纪念丛刊《烈士传》,赵崇德的英雄事迹被收入《烈士传》。彭德怀元帅称赞他:“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赵崇德照片后面字最后一段:“烈士精神不死,奠定全民抗战胜利信心感动,全球人士赞扬,兴奋全国军民,可泣可歌。七七纪念周追悼崇德烈士,踏着血迹前进,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奋斗到底。”

这条新闻在当时,时效已经是很快了,标题突出是八路军战果,这是中共党报党性的体现,因为红军刚改编为八路军,需要强调八路军在战斗。一次炸毁20多架敌机,这在二战史上也不多见,比在空中逐一击落敌机付出的代价小得多。如此辉煌的战果震动全国,国民政府为此特奖励八路军2万大洋。

1939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头版新闻《敌陆军省公布 寇阿部中将丧命 在冀省为我八路军击毙》,报道了八路军11月7日击毙日寇中将阿部规秀的事实。这组新闻有两个新闻源,一个是香港廿一日电,一个是东京廿日同盟社电,相互印证。这体现了党报遵循新闻规律;而标题和内容里凸显这是八路军的辉煌战绩,体现了党报的党性。这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击毙的最高级别的日军将领,震惊日本和全中国,国民政府为此特奖励八路军3万大洋。蒋介石向朱德总司令发来嘉奖电报:“将阿部中将击毙,足见我官兵杀敌奋勇,殊堪嘉慰。”此新闻的时效似乎延迟较长,因为当时的通讯条件限制,也因为击毙如此高官,需要得到敌方的证实,反映了党报严谨的新闻职业意识。

八路军115师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令老1团团长陈正湘(开国中将)阻击敌人,120师特务团配合。陈发现一座独立院落中有大批日本军官出入,判断为敌指挥所,遂令炮兵连在900米距离上四炮齐发,炸死阿部规秀。我方炮手叫李二喜,聂荣臻奖励他一把手枪。

1943年10月24日,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王近山(开国中将)率领4个连的兵力,在临汾附近的韩略村一带伏击由一百多名日军军官及两名汪伪军官组成的军官观战团(10辆卡车和3辆小车)。经过2小时的激战,敌除3人躲进一个小窑洞漏网外全部被歼。1944年3月2日《新华日报》发表的通讯《韩略伏击战》,报道了这一辉煌战例。王近山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表扬;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开国大将)说,此战比消灭五万日寇意义都大。作者罗克伦显然做了大量的采访,才有了许多具象的描述。这篇通讯文笔上远没有当今的通讯那样充满华丽辞藻,但在关键之处,每句质朴的叙述都展现了八路军战士和村民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感人至深,尤其是为抢夺重机枪牺牲的班长张德胜,还有那位不知名的因抢救伤员而牺牲的老汉。这是人民战争的一个缩影。

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发表于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4月24日头版头条,标题是《雄狮百万勇猛渡江前进 南下江阴要塞北克安庆》。毛泽东的新闻是这组新闻的第一篇。这篇气势磅礴的新闻,至今还有感染人的魅力。从这天的报纸版面上可以看到,党报的编辑组织能力已经娴熟,版面主题的编排错落有序,有我方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头条新闻,也有作为对应的二条新闻《南京伪政府四处逃命》,还有民主党派拥护进军的新聞,记录下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划时代的时刻。

二、党报关于党群关系的新闻

毛泽东一向把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视为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就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④

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总标题为《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 连年开荒收粮特多 影响群众积极春耕》的两组六条新闻,这个版块内的另一组新闻标题是《不但是种庄稼的模范 还是一个模范的公民》,总计1800字。毛泽东读到吴满有的新闻,表扬报纸把老百姓的新闻放到了头版头条,因为这符合他对党群的理解。

这天《解放日报》还发表记者莫艾的文章《模范英雄吴满有是怎样发现的》。1942年5月5日,《解放日报》再发表莫艾写的通讯《忘不了革命好处的人——记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毛泽东为此接见了莫艾,肯定了《解放日报》的报道,并进一步了解吴满有的种田经验,以推广到全边区。因为他意识到宣传吴满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宣传吴满有的战略意义由朱德做了论证,他说,《解放日报》发表的关于吴满有的报道,其社会价值不下于20万石救国公粮,这是1941年陕甘宁边区征收公粮的总数。

1942年9月8日,《解放日报》第二版头条发表一组四篇张铁夫、穆青写的新闻,总标题《农具工厂号召 学习模范工人赵占魁》。9月11日,《解放日报》刊发社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毛泽东看到《解放日报》关于向赵占魁学习的社论后给中央职委书记邓发打电话说:“奖励赵占魁这件事做得很好,这不是奖励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边区和其他根据地提高生产、改进工作的新生事物。平时我听你们说要找斯达汉诺夫,赵占魁同志就是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你们把他的优点总结起来,树立标兵,推广到各工厂、各生产单位去。”⑤在毛泽东的关怀下,此后赵占魁成为党报经常报道的典型人物。

仅从党报关于两位边区劳动模范的新闻,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领导—党报—工农兵优秀代表”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而党报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使得报纸不仅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党的战略目的,也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着边区人民的意愿、呼声,他们创造的经验得到广泛传播。

三、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根据党的新闻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而总结的,其两个要点就如习近平所概括的: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他就此论证道:“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⑥

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报道文字,毫无现在某些报道的文字游戏和华丽辞藻,没有套话和空话,不仅叙述事实实在,观点表达也很朴实。这种良好的文风,新一代新闻工作者似乎完全没有接触。重温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典新闻作品,应该从中感悟到党报文风的光荣传统。

在内蒙古,也有很多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例如《北方新报》记者张泊寒2015年9月6日发表的长篇通讯《八路军50多名官兵在宁城纵身跳崖》,揭示了近70年前不为人所知的1944年3月宁城李营子前山9烈士的英雄事迹。经过当地媒体的不断报道,现在已经成为一条“宁城狼牙山”的红色旅游路线。当年的八路军班长董国政站岗时背靠的孤立枫树,成为红色旅游的景点。旅行者“冰点时刻”在他的《沃血英魂》一文里写道:“当年八路董国政,曾任军中小哨兵。陪伴枫树不眠夜,见证战友勇冲锋。先驱踏雪可破敌,壮士跃崖再惊鸿。”⑦这样的实例在内蒙古应该有不少,等待着当代党媒记者去挖掘。例如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在内蒙古进行过上百次战斗,現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几乎都不知道了,党媒有责任唤起他们去追寻革命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自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闻实践。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典新闻作品,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时的路”,不忘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党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现在的新闻工作者不要说具体的经典新闻作品,就是基本的党报史,多数人头脑里一片空白。对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不忘初心首先要不忘党报党刊的基本历史,其次要阅读一些经典新闻作品。如果连记忆都没有,哪里谈得上忘不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除了革命导师的直接论述外,还包括更多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革命实践。了解这些新闻的实践,就要阅读、研究革命战争时期党报上的新闻名篇,不能用从概念到概念和说套话、空话的方式“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新闻作品的研究,同时做好这些新闻作品的传播。

注释:

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84.

②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EB/OL].http://www.taiwan.cn/zt/szzt/zysq/zysq11/zysq13/201111/t20111107_2139058.htm,2011-11-07.

③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438.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⑤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下册)[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591.

⑥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84.

⑦宁城的狼牙山:50余名八路军干部战士跳崖处五化镇马营子——庆祝新中国70周年“红色宁城”系列骑行活动(四)[EB/OL].https://www.sohu.com/a/338485862_120052542,2019-09-03.

作者简介:陈力丹,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八路军党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议提升地市党报竞争能力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在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的战斗岁月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