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蛋氨酸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药物所致胆汁淤积性黄疸

2021-11-18 09:13董爱莲黄丽红赵颂今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乙酰淤积半胱氨酸

董爱莲,黄丽红,赵颂今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可以引起细胞死亡而加重肝损伤。其中主要是由药物以及代谢产物导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的黄疸原因,会进一步加重药物性肝损伤,最终使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性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临床可采取血液滤过方法降低血清内胆红素,虽疗效快且显著,但价格较高且未能从肝脏本身进行治疗,故治疗中存局限性。因此寻找其治疗的有效药物便成为临床上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药物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红旗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收治的药物因素所致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5~55岁,平均(39.9±3.0)岁;治疗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5~57岁,平均(40.2±3.2)岁;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短期内就诊,对照组病程时间平均为(5.5±2.4)d,治疗组病程时间平均为(4.3±2.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通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2)均为胆汁淤积类型;(3)并伴有黄疸、乏力、恶心及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4)发病后于1周内及时就诊者。排除标准:(1)并存其它可能导致肝功损伤疾病者;(2)病毒肝炎、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炎及肝外胆道梗阻所致黄疸者。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SANOFI AVENTIS,A.A,国药准字J20100167)给予基础治疗,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点,并加用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喜美欣,浙江海正药业,国药准字H20103110),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酸注射液(阿思欣泰,杭州民生药业,国药准字H20051788)治疗,将本品8 g(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点。两组治疗21 d分析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1)ALT、TBIL、AST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TBIL值;(2)凝血酶原活动度: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应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3)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比较患者乏力、皮肤瘙痒、恶心等不适症状于治疗后的改善比例情况;(4)临床疗效:于治疗疗程满21 d后进行评价。显效:ALT、TBIL、AST降至正常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恶心、乏力、皮肤瘙痒情况)消退;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得到改善,ALT、TBIL、AST下降超过5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未发生变化或是出现新发症状及原有症状加重,ALT、TBIL、AST下降未超过5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LT、TBIL、AST水平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的ALT、AST及TBIL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ST及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LT、TBIL、AST水平比较

2.2 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更加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皮肤瘙痒及乏力改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比较[n(%)]

3 讨论

药物性因素引起肝脏损伤,严重者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甚至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加重肝损伤,严重者出现肝衰竭[2]。若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居高不下,可能进一步加重肝损伤,甚至进展至肝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所使用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导致肝脏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导致肝细胞破坏[3]。此外,还存在基因遗传因素,一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亲电子性,通过共价作用与肝脏生物膜结合,从而对肝脏细胞造成损伤。临床上医生如何合理选择护肝药物从而避免肝脏疾病进行性发展是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多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是腺苷蛋氨酸,腺苷蛋氨酸可以增加肝细胞谷胱甘肽水平,清除自由基。另外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包括转甲基及转硫基生化过程,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当转甲基生化过程进行时可以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促进胆汁运转,最终防止肝脏发生胆汁淤积;当转硫基生化过程发生时,可以生成内源性解毒剂(如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从而提高肝细胞解毒功能;故腺苷蛋氨酸通过上述途径可有效防止肝细胞内胆汁淤积,从而达到护肝作用[4]。但对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故应积极优化治疗用药,简单易行的方法为采用联合用药方案。目前乙酰半胱氨酸作为早期肝衰的临床推荐用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在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及缺血性肝炎方面均收到较好疗效[5-6]。乙酰半胱酸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提升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乙酰半胱酸注射液能够对患者的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原因是其是一种体内氧自由基清除剂[7]。但是目前对于其所发挥出的肝脏保护作用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有研究表明可能与乙酰半胱酸注射液药物能维持或恢复机体谷胱甘肽的水平相关,也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以及提升氧输送能力来改善治疗效果。有研究报道肝苏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起到很好疗效,能够改善患者AST、ALT及TBIL等肝功指标,可降低乙型肝炎DNA水平,并能够一定程度上恢复机体正常免疫水平[8]。但目前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其它降黄药物在胆汁淤积性肝病方面治疗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首次将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病例中。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辅助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TBIL、AST水平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前均明显提高,其中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更加明显,考虑该指标的改善与其良好的肝功能恢复密切相关。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可观察到2组恶心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乏力及皮肤瘙痒改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腺苷蛋氨酸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其中能很大程度降低了皮肤瘙痒的程度,能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感官痛苦,从而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使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联合腺苷蛋氨酸在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乙酰淤积半胱氨酸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水库运行管理方式对水库积淤的影响研究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水库坝前淤积高程确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