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式整合的《医院感染管理学》教学法应用效果评价

2021-11-18 09:13张向君朱敬蕊王照东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理学合格率实习生

张向君,朱敬蕊,崔 琢,王 丽,王照东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感科,安徽 蚌埠 233000)

《医院感染管理学》涵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传染病学、护理学等多门学科,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1]。现阶段,我国本科医学院校教学体系中尚未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学专业课程,医学生仅靠进入医院实习后开始接触相关专业知识。但临床实习教学常强调以教师为导向,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思考等弊端。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具有方向性的改革,多种优势性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研究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学学科特征,将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2]、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3]及情景模拟教学法[4]进行整合,制定出多模式的医院感染管理学教学方案,并应用于医学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以评价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21年1~6月在该院实习的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8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2名,女生40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62±0.82)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实习生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人,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实验组实施多模式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教学法,实施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技能操作合格率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2.1 教学方法 (1)多模式教学法:将PBL教学法、CBL教学法及情景模拟教学法相互融合,教案的制定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具体案例并模拟真实情景。组织线上教学,具体教学方法如下:①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次授课前授课教师提供典型医院感染案例,并提出主干问题(如该案例发生医院感染可能的原因及医务人员可以采取哪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各组学生自行进行文献查阅、收集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知识。②教学实施:授课教师课堂中引入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各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组内发言讨论,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总结并评价。③情景模拟:授课教师以具体案例为背景模拟临床情景,播放规范操作视频。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情景,模拟实施以下医院感染技能操作:①无菌技术操作;②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③佩戴防护用品(戴口罩、戴手套、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④职业暴露后处理。(2)传统模式教学法: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法,组织线上教学,教学方法如下:授课教师采用传统多媒体课件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包括:①无菌技术操作;②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③佩戴防护用品(戴口罩、戴手套、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④职业暴露后处理。

1.2.2 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比较项目实施结束后两组实习生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分三阶段对两组实习生的医院感染技能操作合格率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为项目实施第2个月、第4个月及第6个月,并比较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实习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2)评价方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知晓情况采用理论考试形式,满分为100分。医院感染技能操作采用技能考核形式,内容包括:①无菌技术操作;②六步洗手及外科洗手;③佩戴防护用品(戴口罩、戴手套、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④职业暴露后处理。四项操作均正确即为合格,否则为技能考核不合格。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率的多组间趋势比较采用卡方线性趋势检验;满意度比较采用Fisher的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理论成绩比较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为(93.73±3.82)明显高于对照组(79.90±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理论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实习生医院感染技能操作成绩比较研究实施第2个月两组实习生操作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但第4个月及第6个月实验组的操作考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线性趋势检验,实验组操作考试合格率逐步提高(P<0.05)。

表2 两组实习生操作考试合格率比较[n(%)]

2.3 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两组实习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由医学生过渡到临床医生的重要阶段,在整个医学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大多数临床教学医院中,实习生是参与医疗活动的重要群体,频繁接触患者并直接参与各项常规诊疗操作。然而,据相关调查研究,因实习生操作导致患者及其自身发生医院感染的案例屡见不鲜。某医院报道[5],该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实习生在换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有关。另有研究表明[6],实习期间实习生的职业暴露(如被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等)发生率占比较高,存在自身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隐患。魏晓彤等[7]的研究发现,实习生在每次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性较低。Loyland B等[8]的问卷报告显示,实习生普遍存在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的问题,未形成良好的医院感染防控行为习惯。

国外医学教育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较为完善,已将医院感染管理学纳入高等学校教学课程中[9]。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针对该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学为非独立专业,亦无专业教材。多数医学本科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10],未能树立正确的医院感染防控理念。医院感染管理学是一门基于临床的复杂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的教学应在启发、互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的掌握。然而现阶段,医学本科生进入实习驻点后,通常仅由带教医院组织统一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且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医院感染技能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授课内容的实践性及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甚微。据调查,将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相互整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11]。陈伶俐等发现,在医学本科生的能力培养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12]。本研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将目前已在医学教育系统广泛应用的PBL、CBL及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融合,制定出适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学的多模式教学方案。

本研究中,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具体案例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技能操作是实习生进入临床后的薄弱环节,多模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课上设计逼真的临床情景,演示医院感染技能操作步骤,实习生在具体情境中模拟操作,教学实践性更强。本资料显示,项目实施第4个月及第6个月,实验组实习生的操作考试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线性趋势检验表明,实验组实习生的操作考试合格率呈逐步提高趋势,项目实施结束时操作考试合格率高达95%。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习生的操作考试合格率较低(24%~41%)。可见多模式教学法在提高实习生的医院感染技能操作水平上,获得了传统教学法无法达到的培训效果。多模式教学法,能有效减少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因医院感染技能操作不合格而导致的医院感染隐患。此外,从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上来看,多模式教学法更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

基于多模式整合的医院感染管理学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具优势,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技巧的快速培养,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形成正确的医院感染防控行为。该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临床带教中具备可行性,可尝试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管理学合格率实习生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经济管理学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