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趋势
——基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2021-11-18 06:52许家瑞胡伟力
关键词:研究生研究教育

王 坦 许家瑞 胡伟力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启于1950年①,70年来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伴随着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有力地支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1]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相继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出台了相关法规文件以支持、规范、引导研究生教育发展,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特别是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谋划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规划蓝图,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2]这不仅是新时代召开的第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下召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门会议,突显研究生教育规格之高,责任之重、使命之大、改革之切。随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3]在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离不开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智力支撑。正如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院士所言:“我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呼唤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繁荣。”[4]因此,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有必要系统梳理研究生教育研究状况。

目前,我国对研究生教育做了大量总结归纳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年度记录。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编写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二是对不同数据库、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如杨晓丽[5]、冯瑶[6]、蔡文伯[7]在CNKI数据库,分别对(2002-2011年)(2001-2010年)和21世纪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何华宇[8]对2000-2009年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邱均平[9]在WOS数据库对2003-2013年国际研究生教育研究现状分析,殷玉新[10]在CSSCI数据库对2005-2014年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三是在重要历史节点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如周光礼[11]等人对研究生教育有史以来,石中英[12]、王战军[13][14]分别对新中国成立50年、70年,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回顾;别敦荣[15]则对“十三五”期间的展望;四是对某一或某类期刊研究生教育主题发文探索。如王传毅[16]、吴恺[17]分别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载体进行主题研究分析。

综上可见,其一,从表现形式看,年度报告类静态性有余而动态性较差,某一载体或某阶段类片面性有余而全面性不足,回顾展望类主观性有余而客观性不足;其二,从研究材料看,国内文献有余而国外文献不足,邱文选择WOS数据库所有文献类型,降低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其三,从研究视角看,纵向分析多,横向比较少。基于此,厘清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当前研究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准备

(一)数据来源

核心期刊不仅是刊登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高级别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其遴选经历了严密、权威、科学的认证程序,能够有效展示该领域的发展潮流与研究水平。因此,本研究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分别来源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认可程度最高的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不包含扩展版)和SSCI(社会科学索引)、A&HCI(人文艺术索引)发表的论文。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 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计量分析科技软件。其工作原理是对特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共引分析与寻径计算,以期呈现该领域知识演化的知识图谱路径,包括对演化动力机制的解析、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和领域发展前沿的探测。“该软件致力于解析学术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以及在科学计量学数据与信息可视化时代背景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多元、分时与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18],被誉为“科学的知识图谱”。与传统文献梳理固有的抽样性、偶发性、主观性缺点相比,一方面可支持大规模、宽尺度、长时段、多来源的数据;另一方面,“以客观、定量、直接、形象的方式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演进特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偏于归纳推理而过于主观的问题。”[19]

(三)研究过程

首先,在CSSCI数据库设置主题词为“研究生教育”,进行初次检索,发现第一篇论文出现于1998年,故将年限设定为“1998-2019”二次检索,共搜集到6097条相关信息;其次,剔除书讯短评、会议通知、期刊导读、学会介绍等无效信息,共获取5659篇论文;再次,为了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根据秦惠民主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②、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③权威工具书英译名,在WOS数据库高级检索中根据布尔运算符设置TS=(Postgraduate Education OR Graduate Education)语种为“All languages”,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跨度为“1998-2019”,文献来源为“SSCI”和“A&HCI”,分别获取13651篇论文;而后,将数据导入Citespace 选定Remove Duplicates(WOS)进行去重处理,共获取13650篇论文。

(四)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试图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国内和国外对研究生教育研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差异特征?2.借鉴域外经验,审视自身差距,以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

三、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进展

(一)主题阶段分析

学术论文数量和关键词的时序变化是衡量研究主题阶段的重要维度。通过对发文量和关键词进行历史性统计,对分析所处阶段、主题特征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图1和图3,从国内而言,发文量呈现明显的分段落式,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国内方针政策的积极回应。第一阶段为起步期(1998-2010年),从1998年发文量175篇到2010年的248篇,年均增长率3.2%,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元研究(学科建设、自身研究)和培养问题(能力素质、学科课程、模式机制、国际交流)两方面。第二阶段为发展期(2011-2013年),3年间发文量和增长速度显著提高,主要集中于质量问题(培养目标、保障机制、实践性改革)。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随着研究生招生过快增长导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议一次性批准19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设置方案,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改变评价方式成为关注焦点。第三阶段为调整期(2014-2016年),3年间发文量有所下降,主要集中在管理问题(培养方式、动态调整)以2015年学科动态调整的全面覆盖和2016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统筹管理为标志,发文量也由快速扩张到平稳发展的转变。第四阶段为深化期(2017-至今)《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从不同角度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了战略规划,内涵发展、提质增效成为该阶段的主基调,发文量亦有所调整。

图1 国内关键词时空图谱

结合图2和图3,从国外而言,从发文数量看,国外相关研究虽起步晚,但发展快,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超过国内,体现了更高的研究热情与高度关注。从发文关键词看,既有宏观政策、微观教学,又有抽象制度、具体情景,还有共性特征到个性路径的研究,表明国外更为深入、成熟地研究状况。从发文国家看,综合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值,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在国际合作中扮演着中枢机构的角色,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是研究生教育领域内的核心国家。这一方面或许和三国开展研究生教育时间较早,融入经济社会较深,表现出的问题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必然和三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相关。

图2 国外关键词时空图谱

图3 国内与国外核心期刊发文量

(二)研究领域分析

研究生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多领域、广维度的特点。正如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战军教授所言:“研究生教育研究不仅仅需要教育学的知识,如在思辨研究中需要哲学和政治学,定量研究中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在研究生培养中则涉及心理学和行为学,科学研究中蕴含着伦理学,而作为一项社会活动,研究生教育研究肯定离不开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等;同样,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必备知识。研究生教育研究还需要依赖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20]从国内核心看,相关研究论文涉及21个研究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图书情报学、法学和管理学四个一级学科上,数量分别为5195篇、120篇、67篇和41篇,占到总数的95.82%,教育学占比91.16%。进一步考察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分布状况,高等教育学占比42.4%,比较教育学23.9%,交叉领域仅占比3.4%,这表明比较教育和高等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主阵地。从国外核心看,相关研究论文集中在105研究领域,其中“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ducation Scientific Disciplines”“Economics”“Lingustics”“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五个方向最多,数量分别为4466篇、651篇、130篇、111篇、105篇,占到总数40.01%,交叉领域占比10.4%。

(三)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表现了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据表1知,1.国内研究机构较为多元,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国外则较为单一,均是大学。2.国内外研究机构均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重镇。国内以研究高等教育见长,而国外相对均衡全面,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在儿童道德发展、国际教育政策、组织领导力、幼儿教育、学习设计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开创性成果。”[21]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则“对当今最具有挑战性的教育问题有所涉猎,如扫盲、STEM、社会科学教育等具有研究意义的领域。”[22]3.国内研究机构的节点数量(N=647),连线数量(E=48)均小于国外节点数量(N=497),连线数量(E=3234)且主要连线细且疏,表明国内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机构数量较少,联系松散,强度较弱。4.国内虽形成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为代表的若干“分散组团”聚集方式,但中介中心性均为0,表明国内并未形成重要的核心研究机构群;国外则形成以Harvar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chigan、University of Toronto多个核心机构群。

表1 国内外研究机构(频次前五位)

(四)文献共被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是通过分析被引参考文献,呈现领域内演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文献,后经聚类分析表现了在传播知识过程中获得较多研究者认同的主题。国内高共被引文献的前五位分别是:2002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撰写的报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2010年黄宝印撰写的论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2015年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袁本涛撰写的论文《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2006年翟亚军撰写的论文《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国内高中介中心性文献的前五位分别是:2009年别敦荣撰写的论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2013年吴开俊撰写的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切性分析——以广东省为例》,2015年刘贵华撰写的论文《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逻辑》,2016年别敦荣撰写的论文《“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2010年黄宝印撰写的论文《适应发展新常态 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外高共被引文献的前五位分别是:2010年哈佛大学知名学者Frenk J.联合16名国外学者撰写的论文Healthprofessionalsforanewcentury:transformingeducationtostrengthenhealthsystemsinaninterdependentworld,2010年美国国家医学院出版的著作LearingCulturesinOnlineEducation,2010年斯坦福大学Benner P.等人联合出版的著作EducatingNurses:ACallforRadicalTransformation,2012年托马斯杰弗逊大学Nasca,Thomas J等人撰写的论文TheNewRecommendationsonDutyHoursfromtheACGMETaskForce,2010年国际卫生组织联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联合撰写的论文Developing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DisabilityAssessmentSchedule2.0。国外高中介中心性文献的前五位分别是:2011年斯坦福大学Benner P.等人联合出版的著作Educatingnurses:ACallforRadicalTransformation,2013年罗汉普顿大学 Holmes,Leonard撰写的论文Competingperspectivesongraduateemployability:possession,positionorprocess? 2009年美国克斯摩斯(COSMOS)公司总裁RobertK.Yin出版的著作CaseStudyResearch:DesignandMethods,2006年悉尼大学Barrie,S撰写的论文Understandingwhatwemeanbythegenericattributesofgraduates,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Bridgstock,Ruth撰写的论文Thegraduateattributeswe’veoverlooked:enhancinggraduateemployabilitythroughcareermanagementskills.

综上可知,其一,国内文献聚类主题13个,而国外文献聚类达20个,且层次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其二,综合高共被引和高中介中心性值,国外形成了经典文献即2011年斯坦福大学Benner P.等人联合出版的著作Educating nurses:A Call for Radical Transformation。其三,作为研究生教育“顶端”的博士教育(Doctoral Education)和“起点”的招生制度(Admission Policy)是国内外共同关心的话题。高端人才是各国争取战略主动的宝贵资源,博士教育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母机”,招生制度则是筛选高端人才的“门阀”,而双方具体关注点不同,在博士教育上:国内注重数量规模和质量监督的宏观方面,国外则关注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对就读体验、科研效果的微观方面;在招生制度上:国内注重博士“申请-考核”制的合理性评判、利弊分析与实施路径,国外则关注不同种族、人种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否平等。其四、在素质能力上:国内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必备的素质”[23]然而,我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始终偏少。自袁本涛等人提出,“以创新意识差、参与创新研究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为代表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差,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24]显然该问题已受到重点关注。国外则关注可持续竞争力(Sustainability Competencies)的塑造。所谓可持续竞争力是指“面对未来社会变化和竞争的适应能力、基于使命和技术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发展与指科技进步的行动能力,保持和提升学生终身职业生涯中的职业胜任力。”[25]这不仅包含针对学业生涯必备的理想信念、学风道德、专业知识、深厚理论、专业精神等,还包含针对职业生涯的身心健康、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等内容。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开环大学(Open Loop University) ,把固定式四年制本科教育模式转为面向学生终身教育的自定节奏式六年制,采用能力知识并重的方式和目标性学习(Purpose Learning) 模式支撑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26]其五、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上:国内外均强调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学科高度分化的同时又日趋综合,加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依靠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多学科领域人员的联合攻关与协同作战才可解决。正如克莱恩指出:“当今世界‘跨学科教育’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发展,跨学科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27]此外,随着新的知识逻辑导向(问题导向)、新的知识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的知识生产情景(研究机构同生产单位)为特征的吉本斯知识生产模式II的到来。时代大力呼唤开展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作者共被引分析

作者共被引有助于筛选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相似研究方向与兴趣的相关作者。国内高共被引作者的前五位分别是:王战军、袁本涛、薛天祥、伯顿·克拉克、黄宝印。高中介中心性前五位分别是:薛天祥、潘懋元、王战军、顾明远、罗尧成。国外高共被引作者的前五位分别是:OECD、Bandura A、Bourdieu P、Cohen J、Lave J。高中介中心性作者的前五位分别是:Allen J、Eva KW、Lave J、Bowen WG、Bourdieu P。

表3 国内外作者共被引聚类主题比较

表2 国内外文献共被引聚类主题比较

(五)期刊共被引

期刊共被引可以呈现一定时期内高影响力和高认可度的期刊,同时也根据其学术定位和办刊特色呈现学术共同体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研究倾向,为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有力帮助。国内高共被引期刊的前五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高中介中心性前五位:《研究生教育学》《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国外高共被引期刊的前五位:Academic Medicine、Medical Education、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Medical Teacher、Higher Education。国外高中心中介性前五位: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urse Education Today。

表4 国内外期刊共被引聚类主题比较

综上可知,1.国内期刊的聚类主题多于国外,表明国内期刊在该领域选题既广泛又深入,为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坚实宽广的学术平台。2.综合高共被引和高中介中心性值,《学位与研究生教育》、Higher Education是分别是国内外该领域当之无愧的权威期刊。前者是集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指导、理论研究、经验介绍和信息传播于一身的综合性专业类刊物;后者是国外公认的高等教育研究权威期刊,尽管研究生教育研究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体验受到关注,但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治理、国际化,学术研究及教学等议题,显然关注度和专业性不如前者。3.国内外期刊的聚类主题没有交集,表明双方关注的方面不同,国内更为关注宏观制度问题,国外较为注重微观应用方面。

四、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

(一)热点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现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重点的核心术语,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是衡量其维度的重要指标。可视化分析后,合并同义关键词。据表五知:1.质量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高频关键词,表明双方都将质量视为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但国外中介中心性值为0,显然重要性不可与国内同日而语。2.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而非研究生教育(Postgraduate Education、Graduate Education)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高频关键词,表明在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者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概念混为一谈,研究生教育研究没有脱离高等教育研究的窠臼,独立门户。究其原因,除少数发达国家外:其一,研究生教育理论仍大量套用高等教育理论,自身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其二,大部分国家以往的高等教育研究长期偏重专科和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属于新兴领域,短暂的兴起时间造成很难从高等教育脱离开来;其三,由独立学科建制培养专门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科班”很少,往往由高等教育跨界而来或寄篱于高等教育学下,惯用高等教育的思维范式。

(二)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通过揭示研究内容的内在相关性,以展示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经反复调试相关参数,选择LLR算法,去除同义聚类,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国内和国外聚类图谱的模块值(Modularity Q)分别为0.7593和0.7768,均>0.3,表明模块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分别为0.8089和0.8617,均>0.5,意味聚类结果是合理的,从而得到图4、图5。

图4 国内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5 国外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6 国内外关键词聚类主题

根据同质性标准和支撑文献分别将图4和图5中的聚类整理,得到4个主题类型见(表5):

表5 国内外高频关键词

总体战略。从国内而言,基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着眼全局、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而在此节点上则分别是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奠定更加坚实基础和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从国外而言,先发国家制订与国家战略密切配合、分阶段的研究生发展战略并投入巨额资金。后发国家则为了尽快弥补某一领域的短板和人才需求,则实施特殊战略。“海湾合作委员国家启动继续医学教育和持续专业发展(CPD)计划,以提高卫生从业人员的技能。”[32]

类型、层次、学科。从国内而言,专业学位主要涉及培养机制的改革、实践能力的塑造等。如王海峰指出,“要构建实用导向与职业特性明显的课程体系;加强产学研协作或学徒制专业实务训练的培养方式;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在实践能力培养,将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主体的高校与作为技术运用和产品研发主体的企业有机结合起来。”[33]博士研究生主要涉及规模与需求、结构与条件的匹配等。如张炜等人通过中美博士研究生规模与结构的比较与借鉴,认为要“协调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质量之间的关系,重视和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结构。”[34]博士毕业生主要涉及就业去向、评价标准、学术不端行为等。如高耀等人基于2014届代表性高校博士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在就业去向上呈现东部研究型大学升学和出国“双高”态势;在就业单位上呈现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聚态势;在就业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属地就业”和东部就业特征等“溢出”效应;在就业行业选择上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等综合特征。”[35]从国外而言,Medical Education主要涉及实践经历、工作压力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医学专业研究生出现精神困扰和生活满意度低下的问题。Michael de Vibe等人“对来自奥斯陆大学和特罗姆索大学的288名学生(平均年龄23岁,76%为女性)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参加MBSR项目后,女医学生在心理困扰、学习压力、主观幸福感和正念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36]

核心素质。国内聚类没有呈现对核心素质的研究。从国外而言,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设。如Masui,C 等人指出,“培养自主调节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竞争力和终身发展。”[37]

保障条件。从国内而言,研究型大学主要涉及质量保障、国际竞争力等。如刘利容以四川大学为例指出,“内部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现有办学资源效益的发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管理活力,有效地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8]研究生导师主要涉及立德树人职责,导师队伍建设、师生关系提升等。如钱嫦萍等人指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必须从加强师德建设、落实首要责任、创新方式方法、落实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完善评价评估机制等方面全面激活导师在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39]从国外而言,Supervision主要涉及文化、学业等方面,监督是博士生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如Hesta Friedrich-Nel等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导师在博士生教育品质文化建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40]

课程(Curriculum)主要涉及学生认知能力、课程内容与职业关联等。如Teng,WL等人,“对361名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研究生采用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探讨课程内容与就业准备之间的关系,认为大学在课程中嵌入软技能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非常重要。”[41]教师(Teacher)主要涉及教师素质、工资收入、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如Lindahl,L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教师素质与大学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42]

五、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趋势

“CiteSpace采用Kleinberg突现检测算法从文献记录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和扩展关键词中抽取突现词,分析它们在不同区间内出现频率的突然变化,识别出代表研究前沿的若干名词术语,频次变化率高的突现词作为前沿术语。”[43]由图(6)知,国内“导师”“学位授权审核”“质量保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学科”的终止时间为2019年。同时,结合图(1),“《学位条例》修订”和“来华留学生”也是前沿术语。由图(7)国外“Policy”“Labor Market”“Diversity”“Employability”“Achievement”“Challenge”“Satisfaction”终止时间为2019。同时结合图(2),“Barrier”为前沿术语。由此分别构成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应为学界关注的重点。根据国内外前沿术语的不同性质和支撑文献,可分为主体研究、客体研究两种类别。

主体研究是指直接以人为中心的研究。国内应着重两方面:一是导师。今后应加强对导师的选聘标准、权责边界、考核机制,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岗位动态调整以及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的研究。二是来华留学生。应加强在后疫情,逆国际化和经济萎缩背景下,以质量为核心,实现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内涵式发展等研究。国外应注重三方面:一是成就(Achievement)应加强对不同种族成就差异、学习偏好与贡献度,不同专业教师与研究生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学习成就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课程分数对研究生心理和成绩的影响等研究。二是多元化(Diversity)应加强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生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不同种族在研究生招生、毕业的公平性问题等研究。三是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应加强对研究生就业能力(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就业率的影响以及精英型研究人员去向等研究。

图6 国内研究突现词

图7 国外研究突现词

客体研究是指间接以人为中心的研究。国内应着重三方面:一是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权审核是对学位点进行调整增量、优化存量的宏观调控方式。以后着重研究审核对象(一级或二级学科),标准(改变单一学术倾向),周期(定时定期),名额分配(区域定额或全国分配)以及新增自主审核院校(标准、权力)等研究。二是质量保障:今后加强动态诊断保障机制以及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等研究。三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持久不衰的老问题,培养模式、评价机制、校外导师、实践能力的差异化依然是研究重点。四是培养:主要涉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以及立德树人、协同培养体系等研究。五是跨学科:跨学科视域下的着重研究课程教学、合作项目、组织形态、导师指导等方面。六是《学位条例》修订:学位条例已实行40年,针对应然和实然的分野愈加明显的情况,加强省级学位委员会职责权限,学位授予标准权限,学位授权审核程序等研究。国外注重五方面:一是Policy:应加强对土著民族(毛利人、印第安人)不平等的研究生教育政策,不同外部因素(性别、家庭、学位类型)导致的就业差异(就业率、工资收入、地域)以及科研诚信培养及学术不端审查流程的合理性、公开性等研究。二是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应加强对不同(专业、类型、地域、年龄、素质)的研究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差异,研究生扩张对(工资收入、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的影响以及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等研究。三是变革(Challenge):应加强对英语教学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问题,国际关系变化、学校变革与旧课程内容设置间矛盾及消解等研究。四是满意度(Satisfaction):应加强用人单位对专业型研究生课程实践性满意度,毕业生对课程设置,不同机构(公立、非盈利、盈利)间就业的满意度调查,在读生对国家政策实施满意度等研究。五是障碍(Barrier):应加强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遇到的障碍,研究生教育作为实现社会流动手段所遇到的阻碍等研究。

六、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借鉴

国内外关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主题多样,但因研究视角、研究热点的差异,研究成果各具特色。通过对比国内外二十年来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和关键词时序变化、研究领域、研究机构、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热点关键词及研究趋势,对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1)宏观层面而言:1.从发文领域看,密切国家发展战略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加强对微观、具体、个性议题的探索,增进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从研究领域看,整合学科力量资源,加强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科研攻关工作;3.从研究机构看,支持鼓励更多高校开设独立建制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并加强机构间的学术交流;4.从文献共被引看,国内文献有待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的同时应加强对部分主题的深入挖掘,增强研究成果的经典性;5.从作者共被引看,尽快形成核心作者群及团队,善于利用跨学科视角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增强研究的纵深性、持续性、有力性;6.从期刊共被引看,进一步提高专业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同时鼓励更多期刊开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栏目,并根据自身定位和关注热点加强与国外期刊的交流与合作。

(2)微观层面而言:1.从理论建构看,“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应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2.从研究内容看,对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建设等元研究的关注还不充分,且有待进一步挖掘国内微观实例和跨领域的研究;3.从研究方法看,改变单一传统思辨性研究,加强实证性研究,增强研究结论的信度与效度,力求思辨和实证相结合。

注释:

①梁桂芝、孟汇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志》,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页。

②秦惠民主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79页。

③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54页。

猜你喜欢
研究生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