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心理障碍及免疫功能水平影响评价

2021-11-18 00:23刘燕飞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8期
关键词:免疫功能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BC)化疗期患者应用阶段性心理护理对免疫功能水平以及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BC化疗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与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心理护理),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5-2020.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C化疗期患者应用阶段性心理护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得推广。

关键词:阶段性护理;心理护理;免疫功能;化疗患者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1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BC)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在日常体检中发现自身乳腺存在肿块、结节等症状。BC是主要发生于导管上皮或乳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对于其发病原因暂未了解清楚,可能与BC相关基因、环境、生殖、性生活、饮食及营养等因素有关,是女性群体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1]。化疗是治疗BC患者最为典型且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恶化程度,但该治疗措施同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如循环系统障碍、消化系统紊乱以及脱发等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病情恢复、容貌带来严重影响。故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同时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导致其治疗效果以及病情恢复受到影响。对此,临床需在为患者开展治疗工作的同时,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改善其因病产生的负面情绪。鉴于此,本文旨在BC化疗中应用阶段性心理护理对免疫功能水平以及心理障碍的影响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19.5-2020.5收治的120例BC化疗期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30-70岁,平均(53.61±1.27)岁,病程2-8个月,平均(4.32±0.21)个月,浸润癌与原位癌各有36、24例,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各有15、16、10、19例;观察组年龄30-70岁,平均(53.64±1.28)岁,病程2-8个月,平均(4.29±0.29)个月,浸润癌与原位癌各有37、23例,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各有16、14、12、18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活检、乳腺钳靶、乳腺X线检查被确诊为BC[2];(2)患者基本资料与病历资料完整;(3)能够自主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4)均为化疗期的BC患者;(5)远期存活率>1年。

剔除标准:(1)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2)伴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4)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5)研究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传统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出血情况,并做好相对应的并发症处理措施。

观察组则实施阶段性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化疗前期:患者接受化疗第1-2周期由于对化疗认知程度较低,常存在恐惧与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其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理解与关怀患者,实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减轻其焦虑情绪;为患者发放相应健康教育手册,告知其化疗过程中常用药物使用方式、化疗方案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做好充分准备;患者一般在化疗2-25h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深呼吸以及按压穴位、吞咽等动作训练;患者同时可出现脱发以及食欲降低等情况,护理人员可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其情况制定个性化食谱,以此提高其食欲;嘱患者在治疗后期可提前备好假发,告知其治疗结束后头发可再次生长,不必担心;在与其交流溝通中,主要语言用词,避免使用不良心理暗示。(2)化疗中期:在化疗第3-5周时,患者常因恐惧心理,其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需在此时告知其长期化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重视程度;积极鼓励其与同病房患者进行交流,互相支持,使其在治疗期间能够成分表达内心所想,满足自身基本需求;格外情绪低落与悲观的患者,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通过音乐疗法,为其播放悠扬或喜爱的音乐,在其聆听过程中,引导其进行自我体验,感受自然美好景色;对于存在睡眠障碍者,需为其调整合适的病房温湿度,减少夜间睡眠的治疗或护理性操作,为其提供优质的睡眠条件。(3)化疗后期:在化疗第6周,护理人员需提前告知患者该化疗是治疗过程中最后一个疗程,告知其目前化疗结果,并讲述后续日常护理技巧,为其发放自我护理健康手册,内容主要包含、上肢康复锻炼、健康饮食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1)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判断抑郁及焦虑程度,SAS判定标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SDS判定标准为:存在抑郁症状:≥50分;轻度抑郁: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70分。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DS与SAS评分

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CD4+T淋巴细胞计数

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更多女性群体对BC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临床对于BC患者主要予以手术或化疗等方式加以治疗,其中其后者较为多用。化疗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恶化程度。与此同时,绝大多数患者因过于担心病情,极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进而影响化疗效果,对其病情恢复以及远期生存率带来不利影响[5]。

阶段性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同不良反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恶心呕吐患者实施穴位按压,并加以深呼吸与吞咽等动作指导,帮助其改善恶性呕吐带来的不适症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便于患者在夜晚能够更好地入睡,拥有充足的睡眠质量;另通过指导患肢肿胀患者开展相应的康复锻炼,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后期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本文通过在化疗前中后期实施各种心理护理,解答患者不同的疑问,能够有效改善其治疗期间存在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使其能够在化疗期间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关治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提示阶段性心理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能够为患者病情恢复带来帮助。

综上所述,BC化疗期患者应用阶段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焦虑与抑郁等心理,促进其免疫功能恢复,值得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文娟. 人文关怀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140-3142.

[2]徐东升,赵慧玲,马筱慧,等. 基于正念认知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質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854-5857.

[3]王芳,夏红霞. 认知行为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医刊,2018,53(9):1050-1053.

[4]周异华,吴玲,曹宇,等. 基于配偶支持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化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2):154-157.

[5]陆淑萍,濮玉群,金颖. 完全性前置胎盘伴妊娠合并乳腺癌化疗1例的围生期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21,20(4):46-49.

作者简介:刘燕飞,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科室:乳腺甲状腺外科二病区。

猜你喜欢
免疫功能心理护理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辣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