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穷根子” 领唱“富民曲”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培正

2021-11-19 02:21姜帅港周家骏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胶州香油辣椒

□ 姜帅港 周家骏

有这样一位身价过亿的“老头儿”,最喜欢穿的是旧军装,经常挂念的是远在天山的“少数民族好兄弟”,眼中最“无价”的是每天佩戴的党员徽章,他就是集退伍老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辣椒大王”、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东西协作带头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青岛(胶州)辣椒产业商会(协会)党委书记郭培正。

敢闯敢试,锻造推动共同富裕的“旗舰工厂”

郭培正自1978 年创建个体加工点至今,从香油加工小作坊,到年产值6 亿元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从一辆自行车载着两个油桶赶集,到产品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从辣椒简单代收,到牵头成立辣椒产业商会(协会)党委,并挑起党委书记重担,推动300 多家会员企业抱团发展,年交易额达120 多亿元,出口份额占全国辣椒贸易总量70%以上,每年上缴税收2 亿多元,让“小辣椒”成为“大产业”。43 年风雨历程,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他锻造了与改革开放同向同龄的现代化食品加工“旗舰工厂”。

1964 年,郭培正光荣入伍,在部队特务连警卫排当警卫员,多次受到嘉奖。1969 年,他退伍回到家乡胶州前柏兰村,看到乡亲们靠着几亩薄地维生,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担任村干部的他,心里产生了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要带领众乡亲摆脱贫穷,让大家过上富裕的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鼓起了郭培正的致富雄心,他大胆承包了香油坊。创业伊始,他把家里的猪、羊甚至口粮都拿到集市上卖掉,凑资金进设备学技术,一滴滴金灿灿的香油汇成汩汩流淌的致富乐章。风里雨里,郭培正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赶集卖油,让他的香油声名鹊起。

“一个人”的出路在一场场敢闯敢拼的冒险后被照亮,郭培正想着要带着更多的村民赚钱,找到“一群人”的出路。因此,看到香油能挣钱,他就带领乡亲们一起搞香油加工,让前柏兰村迅速成为致富先进村。

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培正了解到两位韩国客户急需一批芝麻粉,他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商机。好商机也是新挑战——国内没有设备。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郭培正带领5 名工人对几十种设备进行改造调试,连续奋战16 个昼夜,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芝麻粉出粉机!他以惊人的速度将合格芝麻粉按时交给了韩国客户。1986 年,得知外贸部门需要大量辣椒,他又“热”起来。“当时我就想,红红火火的辣椒经营起来也一定红红火火!”从简单的本地收购到200 多个辣椒系列产品,连续4 年成为海底捞“优秀供应商”,郭培正也由“卖香油的”,变成远近闻名的“辣椒大王”。特别是任青岛(胶州)辣椒产业商会(协会)党委书记以来,他按照“突出特色拓空间、抱团发展拓市场”的思路,打造“红色产业”组团,不仅直接拿下国内辣椒定价权,而且带领上千名胶州“辣椒人”走南闯北,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七省区建立种植示范基地300 多万亩。

在一排排高大的厂房中,最醒目的莫过于“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紧紧跟着习主席、共同实现中国梦”28 个大字。“我们能走到今天,全靠党的政策好!”郭培正逢人便说。

心系扶贫,架起连接天山黄海的“致富金桥”

从带领本村230 多户农民致富,到带动100万农户每年增收48 亿元,解决了80 多万人就业。郭培正就像一头“老黄牛”,足迹遍布新疆戈壁、东北黑土、内蒙古草原,在脱贫攻坚、东西协作一线,在家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辛勤耕耘,形成了种植在内陆、加工销售在胶州的辣椒产业长廊。

“辣椒是收入很高的经济作物,有些红色的天然色素就是辣椒做的,当时想着新疆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特点,非常适合色素辣椒的生长,就去新疆摸索了。”郭培正把辣椒产业的目光锁定在新疆。

“1999 年,来到新疆和静县后,我感到很不是滋味,低矮的房子、荒漠化的土地、破旧的衣服,当地人民生活相当艰难。”郭培正开始尝试在和静县推广辣椒种植,引导当地农民种植辣椒,让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今年,和静县协比乃尔布呼村农民加拉洪·依明种了40 亩辣椒,这是他连续第8 年种植。此前,地里种植的玉米每亩只能赚几百元钱,自从换种了辣椒,每亩纯收入增加到了2000 多元,40 亩地纯收入就超过了8万元。郭培正一直告诉他,收购辣椒绝不拖欠一分钱,这让加拉洪·依明更加安心。和静县辣椒种植产业一直延续到现在,数千农民像加拉洪·依明一样,靠着种辣椒走上了致富路。

郭培正查看辣椒出口产品。

2017 年,郭培正到了和田策勒县,决心要把和静县的成功经验带到策勒县,让更多百姓脱贫致富。他找到了巴什玉吉买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热伊木·买买提明,商讨让他带领村民种植辣椒,这对没有种植经验的维吾尔族老乡来说困难不小,第一年就失败了。“以前我们只负责提供免费种子,然后回收辣椒。但是策勒县没有辣椒种植基础,群众也缺少技术。”为了让他们掌握技术,郭培正计划对大伙儿进行培训。但就在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计划,当地原本打算种植5000 亩辣椒骤减到400 亩。原来,策勒县自然灾害频繁,加上试种失败,老乡们不敢贸然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达不到,经济效益就上不去,郭培正当即保证,自己会派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并以保底价格收购辣椒。这让老乡们打消了顾虑,改种辣椒后,每亩收入由原先的四五百元提高到三千元。买买提明在与郭培正多年的并肩战斗中建立起深厚情谊,郭培正多次来策勒县拜访,每次总要带着新的扶贫计划去见“好兄弟”;买买提明也应邀带着家人到胶州走亲,两个女儿都认了“青岛干妈”。

近年来,辣椒产业商会(协会)会员企业已在新疆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建起70 万亩辣椒种植基地,每年从当地收购辣椒原料40 万吨,占总量的67%,10 万人直接受益。小小辣椒红遍戈壁滩,架起连接天山与黄海的致富金桥,谱写了一曲“维汉民族情、鲁疆一家亲”的动人乐章!

猜你喜欢
胶州香油辣椒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胶州秧歌的传承与保护
里岔黑猪:引领胶味领鲜
辣椒之争
拣辣椒
双指所向 海铁相连
青岛旅游散记
摩擦法鉴定香油
香油和醋
如何辨别香油的质量
顾客们心口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