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生产需求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策略分析

2021-11-19 18:13赵楠刘尧牛琳琳孙琳琳罗锦华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业生产大数据

赵楠 刘尧 牛琳琳 孙琳琳 罗锦华

摘 要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农业气象服务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论述农业生产需求现状入手,总结了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包括打造农业生产需求共享平台、拓展气象服务渠道、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及针对性服务农事生产等对策,希望能为有效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提供支持。

关键词 农业生产;农业气象服务;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94

自古以来,气象都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经济和社会水平。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必须要提供适当的气象服务。

1 农业生产需求现状分析

农业生产是指农作物生产活动,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生产需求则体现了与各项生产有关的要素,包括劳动力需求、生产技术需求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气象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气象服务成为支持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包括洪涝灾害、极端气候变化等,这些现象会严重影响土地的生产能力,对于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利。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农业发展需求,需要相关人员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针对恶劣气候做好防范工作,最终消除恶劣气候的不良影响,为实现地区农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1]。

2 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对土壤质量的预测

炎热的气候条件会增加土壤蒸发作用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甚至导致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同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将会提升土壤的通气性,改变土壤内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及外源有机碳的降解,最终降低有机碳含量。此外,气候变暖也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情况,致使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发生变化,甚至部分地区会因为炎热的气候而造成土壤中氮及有机质的流失,降低土壤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功能是要对不同地区的土壤质量问题做出有效监测,判断可能出现的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为及时调整种植方案、改善农产品结构提供支持。

2.2 對水环境的影响

在气象服务中,降水量一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且随着各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水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加剧了水环境压力。因此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必须要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及时做好抗旱、防涝等工作,这是实现农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

2.3 对农作物种植制度与种植区域的影响

从整体环境来看,区域气温的变化会改变各地区的农作物生长习性,并且喜温作物也会因为低温冷害的减轻而逐渐北移,对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产生直接影响[2]。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必须要认识到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当前在气温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传统水稻种植禁区(如伊春等)也开始种植水稻。假设温度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二熟、三熟的农作物所占比重会从24.2%、13.5%上升至24.9%、35.9%[3],可见气象变候将会对地区农业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农业气象服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4 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可知,降水的空间分布、温度升高等都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作物病虫害交替出现、温度升高等因素所造成的农作物生长期变化及对短期栽培作物的影响,都会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改变种植户的农业需求。以小麦为例,当生长季节的温度上升1 ℃,则会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3%~5%;同时小麦在淮河平原暖冬地区的生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导致小麦更容易受到倒春寒等冰冻灾害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农业气象服务环境下,农业生产需求会随着气象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农业气象服务对策研究

3.1 打造气象数据共享平台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农业气象服务必须要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平台的优势,该平台作为智能气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气象信息的利用产生直接影响。相关部门需要在建立气象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重视气象、水利及农业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信息传播链条来满足复杂条件下的气象数据传播要求[4]。同时考虑到广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为了能够增强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还应该主动与大数据结合,面向不同农户推送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知识,满足农业生产的个性化需求。如水稻的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当气象部门监测发现本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干旱无雨时,考虑到水稻可能会因为干旱问题而减少产量,应利用数据共享平台,对本地区所有农户介绍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提前发送干旱预警,使全体农民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共享平台可以推送农业专家意见,确保农户可以及时掌握应对干旱的措施,降低干旱所造成的损失。气象数据共享平台需要气象部门为先导,当气象部门提出干旱预警后,其他部门及时配合、联动,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2 拓展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宣传渠道

拓展气象服务宣传渠道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一手的气象信息,满足农户对农业气象咨询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可以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继续强化短信服务模式。短信服务是一种常见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气象部门可以与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建立联系,针对气象变化情况及时向广大农民发送短信,以便农户及时知晓。2)建立以电视频道等为基础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坚持采用窗口、信息点等方法播放气象资料,保证农户能够及时获取到所需的有效信息。3)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气象服务信息传递模式也应进行改变,如考虑到当前广大农民习惯在闲暇时间浏览短视频,针对这一特点,气象部门可以在抖音、快手App等建立账号。利用上述手机App提供的“本地”功能获得首发,专门介绍本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并针对极端恶劣天气提出科学意见等,将气象部门的账号打造成为集气象咨询、农业技术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账号,强化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

3.3 完善为农服务体系

为切实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农业气象服务中需要积极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强化对异常气候的监控并完成预警。如周口市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中完善了防灾减灾气象监测网,共设置了1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乡镇自动气象观测站181个,土壤水观测站50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17个;在工作站的支持下,当地基本建成了气象信息的自动化监测网络,为气象监测管理及预报等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工作站通过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对接,确保能够及时将气象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有效解决了气象信息与农户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可以参照周口地区的成功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拓展气象咨询的服务范围,增强对地区气象信息的监测能力。

此外,为农服务体系中还应针对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做出调整,例如,为确保夏收与夏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气象部门可以与所有涉农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寻找增强信息服务能力的新方法,要与林业、农业等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本地区所有农作物与果树关键时期的农业预报管理,警惕收获期遭受大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5]。还需要打造关键农事季节的“直通式”服務模式,通过落实管理责任的方法,在春耕、夏收、夏种及秋收等时间点开展农田调查,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完善农业天气预报产品,为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奠定基础。

3.4 针对性服务农事生产

农业气象服务中应掌握工作重点,不断强化防控的精准度与预见性。如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等大田作物为害严重,可以针对本年度虫害迁移时间做出预测,判断虫害抵达本地区的时间,并强化气象预测,了解草地贪夜蛾迁飞、生存的理想气象条件,并与植保部门进行联系,及时下发草地贪夜蛾防控的气象服务方案,强化分阶段监视效果,形成安全警报,为农户实现“虫口夺粮”奠定基础[6]。

4 结语

农业气象服务必须要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切入点,在了解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完善服务路径,这样才能突显气象服务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根据研究可知,为了适应农业发展要求,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应认识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优势,正确预见气候变化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气象预报的功能,为促进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尼玛拉姆.强化气象服务能力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2019(6):152.

[2] 林瑞耿,陈思学,陈玲.闽清县气象为农服务的两个体系建设与发展探究[J].黑龙江粮食,2021(6):67-68.

[3] 李咸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J].科学与财富,2018(24):194.

[4] 张艺丹.多元化气象服务助推都江堰乡村振兴战略[J].河北农机,2021(6):36-38.

[5] 马霜霜.关于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升的探析[J].河北农机,2021(6):40-41.

[6] 陈莉,韩冰,李百超,等.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服务需求分析[J].灾害学,2019,34(2):78-8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业气象服务农业生产大数据
提高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
试论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山西长治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