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三种英语翻译赏析

2021-11-20 13:35陈立华樊小明
学习与科普 2021年32期
关键词:总结孔乙己启示

陈立华 樊小明

摘要:对译入语国家读者的语言方向是翻译的基础,也是中国典籍外译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蓝诗玲和汉语学家威廉·莱尔的《孔乙己》三种译本对照,作为此文的研究对象,得出以下启示:1、在词汇方面,译本有的平实精准,有的意义非凡。2、句法方面,译本有的叙述系统而得当,整合句式高度形合。3、文化方面,由于中西表达方式的差异性,显然在翻译时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4、叙述方面,忠实于原文的译文无论从叙述和理解上都会有很大偏差,如果能把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表达准确而详略得当,那么就会受到译入语读者的广大欢迎。想做到这一点去世很难,把握中西读者的差异性是进行翻译创作的主要理念。因此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阐释空间和逻辑推理想象。

关键词:重要依据; 译本对照;风格不同;启示;总结

一、引言

【关于译者】杨宪益&戴乃迭,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William A. Lyell,他十分注重将原文的风格和语体传达给读者,充分传递文化信息,易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Lovell Julia蓝诗玲,鲁迅代表了中国形象,任何一个想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都无法跳过鲁迅。

二、译文赏析

【原文】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天津人民出版社; 第 1 版 (2016 年 1 月 29 日)

三种文本对比赏析,本文节选篇幅不长,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穿着打扮到交流语言神情动态三个方面刻画人物的形象。三中译本分别用不同的意境对其进行了翻译风格的展示。下面就从各个角度来分析比较和研究。

篇幅长度133字,杨宪益&戴乃迭——102字;英国汉学家蓝诗玲——113字;美国翻译家威廉·莱尔——161字。原文字段133个,杨宪益&戴乃迭字符比语文还要少,充分显示译文的语言简洁,精炼。蓝诗玲的字符和原文字数相近,但也是少于原文,也体现了语言的美感和精湛。莱尔的译文字符比原文字符多,充分说明了莱尔对原文的背景文化人物形象都做了详细的阐释和补充说明,考虑译语读者的需求和文化差异。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Kong Yiji was the only long-gowned customer who used to drink his wine standing.

Kong yiji was the only long-gowned drinker who took his wine standing up.

Kong Yiji was the only customer in a long gown who drank his wine standing up.

译文中对“顾客和喝酒的人”有两种,一种是“customer”顾客,客人;一种是“drinker”酒徒,酗酒之人。分明这里用的drinker不太恰当。因为从原文角度分析,孔乙己虽然去酒馆,但不是酗酒的酒徒,而且也算半个文人。对于孔乙己的个人描述说明有社会背景的原因,而非真正的酒徒。

上大人孔乙己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 ”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from kong, yi, ji, the first three characters……

……it was the first few characters-kong, yi, ji……

They got the idea from the first six words……ABOVE-GREAT-MAN-KONG-YI-JI……

首先说“描红纸”是指以前的小孩子学毛笔字,一般是用笔在已经用红色描上笔划轮廓的纸上填写,这种纸叫描红纸,用这张纸练习写字叫描红。再说“上大人”全文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意思是以前的圣贤孔子教导三千弟子,七十名士,这几个孩子要好好学习仁义礼节。在这里说明了孔乙己名字的来历。前两者译文对于孔乙己名字的来历并没有具体说明,但是在莱尔的译文中稍微诠释这个名字的来义,这里处理的很恰当而且到位。

半懂不懂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 ”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He used so many archaisms in his speech that half of it was barely intelligible. (杨宪益&戴乃迭)

译文语言简洁,忠实原文,对于叫人半懂不懂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和说明。描红纸的翻译没有来说明就是阐述其绰号的来历。

His speech was so dusty with classical constructions you could barely understand him.

(藍诗玲)

译文对于孔乙己受传统礼教思想的影响,所以说出的话带有传统结构的句式,因此对于之乎者也并未详细说明,也没有体现对“半懂不懂”进一步诠释和表达。

When he talked, he always larded whatever he had to say with lo, forsooth, verily, nay and came out with a whole string of such phrased, things that you could half make out, and half couldn’t. (莱尔)

译文对孔乙己说话的内涵和他说话的语气描述得很具体,把人物心理的刻画的生动而具体。所以,莱尔在这里的译文显得更符合西方语言的表达习惯和逻辑思维。

三、从语言层面上分析三个译本

三个译本各领风骚,体现了“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凤各自飞。”的意境。

1、遣词words

杨宪益夫妇二人主张忠实于原文,选词平实,用词精炼、准确,旨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文形式的基础上翻译文章,不拘泥于修饰。但在理解上和读者接受程度上稍有偏差。蓝诗玲用词具有美感和文学意义,使文章富有原文的词藻美丽。

萊尔选词附有张力含有隐喻、幽默、夸张的手法,而且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的词汇。更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2、造句phrases

杨宪益、戴乃迭译文倾向于使用复合句式更加贴近原文的表达方式。

蓝诗玲的译本更多的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威廉·莱尔则在翻译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释译的方法,使用了主旨句,并列句和动词连动结构,将文化缺失的部分弥补出来,最大程度上将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跨文化传播。

四、启示

1、从选词角度看,读者喜欢张合力较大的词汇,含有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汇使阅读更有趣味性,更难以忘怀。译文各有千秋,风格迥异。

2、从文化层面考虑,译本的扩充说明和文本内解释性翻译使读者在读文章时能有想象的空间和思维空间。所以翻译时要体会读者感受,让其充分理解和接受,并且不用太多的注释。

3、从读者方面考虑,读者希望作品能给其留有一些阐释空间,这样在阅读文章是或者读过文章后,能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勾起读者对原作意境的回味。

总结:

中国文学外译过程中,可以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来调整译品情感融入和语言文化差异。对于语言研究读者,可以强调其艺术、修辞,情感、文化差异可以大一些;对于一般普通读者,可以强调娱乐、可读,流畅、文化差异可以小一些。这样增加译文读者阅读的趣味性。增加读者的范围圈,以实现文学外传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Lovell,J.2009.The story of Ah-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

[2]杨宪益,戴乃迭.2006.Call to Arms [M].北京:外文出版社

本文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写作语料档案建设项目编号YJG201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总结孔乙己启示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