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

2021-11-22 02:41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法治道德

袁 丽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新镇王大小学 安徽 太和 236620)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现状,二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意义,三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策略。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现状

1.1 老师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在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很多老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重视,大部分学生更是只看重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而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核方式也不完善,并不能作为衡量标准,所以“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导致学生对“生命教育”内涵理解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考试机器”,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及法治意识非常薄弱,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后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这一点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的一大阻碍,要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首先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再进行多样化教学,引起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1]

1.2 “生命教育”开展目标不完整。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仅只包含“生命教育”,还包含其他道德与法治知识,最为关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往往只给学生传授“生命教育”理论知识,而不引导学生去进行情感体验,学生对“生命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全凭自我感悟,但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也不太成熟,就会对“生命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如果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是“生命教育”开展目标不完整所造成的结果,那么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由内而外的体会“生命教育”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出“生命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3 “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小学生学习知识要基于兴趣,而且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知识都是通过传授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遵循多样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通过运用“填鸭式”或者“说教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若使用得当,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若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逐渐削弱的后果,所以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这种教学方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还是要为“生命教育”的教学提供多种途径,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将兴趣转变成爱好,由被动转化成主动,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意义

2.1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时期,而且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不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成熟,所以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学生在面对自然风险、意外风险时不会产生紧张情绪,也不会手足无措,而错过自救的最佳时机,比如在地震或者来临时,如果学生日常演练过多次,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冷静下来,按照日常演练去逃离危险,阻止各种悲剧的发生,从而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健全人格。[2]

2.2 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信息化时代悄然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这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虽然说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变多变宽了,但学生还尚未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就是说外界的信息可能会带给学生不利影响,那么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进行“生命教育”的一大意义是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为学生后期健全人格的形式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拥有正确的生命观,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生命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策略

3.1 深度挖掘教材的资源。在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有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其中有一些“生命教育”知识非常显著,老师和学生可以快速看出来,其中有一些“生命教育”知识不太显著,需要老师去深度挖掘,便能够发现其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知识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说服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结合这一点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有充足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安全地玩》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预见危险并且能正确处理,老师就可以深度挖掘其中的“安全教育”知识,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去。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课间、课余玩的游戏,带领学生感受玩带来的乐趣,关注玩带来的安全隐患,然后借此提出新知识,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安全警示员,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识别安全与危险的能力。

3.2 创设“生命教育”的情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了更为有效的进行“生命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命教育”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的理解不再只局限于表面,而是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将“生命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例如: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挑战第一次》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基于教学目标“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先在在课件上放映一些尝试新鲜事物的案例,脸盆里练憋气、在大家面前唱歌、下叉腰、跳长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事情可以挑战?哪些事情需要家长的陪伴去挑战?”培养学生“生命诚可贵”的思想。

3.3 进行探究式“生命教育”。很多“生命教育”知识需要学生去自主探究,也就是说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为学生设置生命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完善对生命的看法,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4]

例如: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健康游戏我常玩》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基于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并掌握一些游戏的小技能。”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先行出示户外运动、球类游戏、电脑游戏、益智游戏等图片,然后提出“你们喜欢哪种游戏?为什么?”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再在全班交流,学习如何辨别健康游戏与不健康游戏,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3.4 开展案例式“生命教育”。在学生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积极开展案例式“生命教育”,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生活中的案例往往复杂多变,不是运用一到两个理论知识就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而是需要学生将多个理论知识结合到一起,这非常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得“生命教育”更加完善,进而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例如:在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其中,播放“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环境还要专门设置一个日期,从而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我们现在环境所存在的危机,大自然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保证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环保之中,寻找到自己的环保小搭档。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了真正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出“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极力摒弃掉传统教学的弊端,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从而意识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顺利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