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2021-11-22 02:41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民间德育

陈 蓉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1.什么是德育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引导以及精神品质方面的塑造。立德树人理念就是德语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有品质、有道德的人才。立德,就是坚持以德育人、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只有把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全方面的做到以德育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

2.为什么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正处在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们的可塑性极强,有利于培养塑造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这一时期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活跃,学习模仿能力比较强,在这一时期通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准则的养成;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加以修正。让孩子尽早养成优良的性格品质,为日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

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能够符合现如今社会发展的节奏以及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学生通过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全面的了解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秀的产物,通过继承和弘扬传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坚持不懈、敢于担当的人生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世界观以及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3.如何在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3.1 借助趣味民间活动,树立团队集体意识。民间活动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活动形式。中国的民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特色浓厚。如拔河、秋千、踢毽子、抽陀螺等都颇具特色的趣味活动。民间活动具有很强的历史特性、民族气息以及强烈的人文地域色彩。可以说,民间活动已经成为人类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有活力的形式之一。[1]例如,将传统的“舞龙灯”这一民间活动进行改造后,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借用排球或者篮球制一个象征性的“龙头”,再用报纸或海绵纸制出“龙身”中间穿上一根绳子,将龙头与龙身连接起来,让学生举着舞动,还可以几条“龙”一起嬉戏,让学生乐在其中,也能从中有所收获。通过这个活动设计,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们的肢体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团队集体协作的意识。

3.2 学习传统经典文化,提升学生自身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之后所提炼出的精华,是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学生日后身心成长、为人处世提供有效的指引,特别是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中,影响更为突出和明显。教室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选定一个经典的传统文化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有些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加强自身地思想道德修养。[2]例如,在讲述到“孝悌礼仪”时,可以组织学生集体阅读《三字经》,并详细为学生讲解“香九龄,能温席”中蕴含的孝道以及“融四岁,能让梨”中传递的兄弟之间的谦让礼仪。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待人处事的行为礼仪。

3.3 学习传统文化手工,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流传下来不少传统的手工文化艺术,其中许多被称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过程中的精粹[3]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一些经典的传统手工艺日渐没落,甚至有些传统手工艺技术早已失传。但幸运的是,近些年来传统手工艺技术得到了极大地关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手工艺术学习,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或是手工泥塑的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结晶。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日常教学点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从而实现文化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再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立德民间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