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评改习作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2021-11-22 02:41罗颖娆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泥人写作水平习作

罗颖娆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第二小学 广东 广州 510850)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只要提起写作评改,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感到头疼。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修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了心思,但学生却收益甚小,由于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评改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修改,进行再多的写作练习也是没用的。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同时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主评改习作能力培养,将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写作教学中,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如何基于自主评改习作能力培养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及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案。

1.遵循“多批少改”的原则,为学生点明努力方向

由于学生的年纪比较小,知识视野和思维逻辑还不完善,教师如果在写作评改中突出了“改”,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面对众多的错误使学生变得迷茫,不知该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多批少改”的原则,让学生可以享受到写作带来的成功喜悦,认真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的写作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受到鼓舞,明确要努力的方向。[1]例如,在习作练习《我的拿手好戏》时,一名学生写的是自己喜欢捏泥人,但整篇文章的逻辑非常混乱,前面还在写自己从捏泥人中获得了快乐,后面就开始讲述老艺人捏出的各种形象的泥人。面对学生这样的作品,语文教师并没有进行大面积的修改,而是选用了启发式的评语:“捏泥人是你的拿手好戏,你在捏泥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那你在捏泥人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趣事使你获得了快乐呢?”经过简单的点拨,学生明白了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对整篇文章进行重新创作以后,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点评重点不是对学生的批评,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自主评改习作能力。

2.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习作点评中,语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使习作评改更有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评改习作能力。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评价与引导。[2]例如,进行《家乡的风俗》习作练习时,对班级中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更加侧重选材与表达防线,要求学生选材新颖,尽量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写家乡的风俗,对风俗的描写要生动、具体;面对写作水平比较一般的学生,教师则要求学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描述清晰,通篇逻辑不出现大问题,对家乡的风俗的来历、习俗介绍要条理清晰,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要太生硬;对于写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更加注重文章的基本方面,力求文章语句通顺,避免出现错字及词语的错用,将风俗的基本信息进行介绍即可。这种因材施教的写作教学方法,可以保证不同情况的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提升,而且学生不会因为太过于超前的评语而失去自信心。当学生得到相应的鼓励以后,自己的个体差异受到教师的尊重,自主评改习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3.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习作评价充满快乐

有些教师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学生进行习作自主评改时,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自主评改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感受到评价作文的乐趣,不懂得修改作文和评价作文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习作评价充满快乐,调动学生的自主评改积极性。[3]例如,进行习作练习以后,语文教师先随机抽选一篇作文进行朗读,让学生以“评委”的身份进行评价,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补充。等到学生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以后,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中的成员进行互相的评价。学生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会感受到习作评价的快乐,而且由于学生担心自己的作文受到“差评”,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和评价作文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评改习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作文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

4.结束语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进行自主评改习作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将修改评价习作的权利还给学生,教会学生自改习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泥人写作水平习作
捏泥人
满腹狐疑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胆大镇的泥人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习作展示
泥人刘
面馆惊魂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