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力的培养研究

2021-11-22 02:41张国华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爬山虎课文小学生

张国华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城东实验学校 广东 大埔 514200)

引言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是学生打开世界的一扇窗,通过阅读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认知社会、增长阅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能够充分的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为今后的写作储备更多的素材。

1.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浓厚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勇于创新,转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阅读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更深层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爬山虎的详细内容,创设一种有效的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详细介绍爬山虎的魅力,或者教师大胆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公园认真的观察爬山虎一系列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享受这一学习过程。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科学的设置问题“这就是我们教材中所学的爬山虎,大家看看爬山虎有没有脚,为何能沿着墙壁一直生长?”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通过亲眼所见,学生们纷纷自由讨论爬山虎的特征,以及在哪见过爬山虎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学习,教师就此引出《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情境带动阅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2.有效拓宽学生阅读学习范围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也是有效的途径。在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不能仅仅依靠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范围,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阅读要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纵向延伸,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盘古开天地》这一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讲解盘古把浑噩的天和地一斧头分开,为使天地再次融合在一起,盘古头顶天脚踩地最终把天和地分开,盘古最终累倒,世界万物的形成都是盘古的身体变幻。通过这一神话故事的学习,学生对于天和地的由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神话故事充满了好奇和神秘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一系列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教材一系列的神话故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源,以此引出希腊神话《五大创世神的故事》,学生通过这些神话故事的阅读,大大增强了学生知识储备量,激发学生的创作联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3.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但是小学生却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这一现实特点,科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创设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式,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压抑的学习情绪得到有效释放,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通读课文且熟识内容,然后教师可以科学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分配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角色朗读。在这一实践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另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活动内容,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科学的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的制定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爬山虎课文小学生
背课文的小偷
爬山虎
爬山虎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爬山虎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