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1-11-22 02:41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导图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易 姣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 湖北 宜昌 443100)

引言

在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语文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老师就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知识以及技巧来提高其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使其能够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教学方式。而且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小学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择素材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阅读与写作无疑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的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但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于习作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升,而且小孩子本身比较单纯,思维比较简单,因此导致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并不能做到很细致,从而找不到自己写作所需要的相关素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习作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选择自己写作所需要的素材,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1]。

比如:在进行“我的植物朋友”这一主题的习作教学时,在写作之前,课本中会给出几篇相关的范文供学生来阅读,来参考。但是范文毕竟很有限,有的学生适合,有的学生则有可能不适合这几篇范文的思想。此时,教师就应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植物与朋友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然后将其分出几个不同的特点,可以是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等,在这几个特点上再进行观察与讨论,将自己所认为的所感受的列举出来,最后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一篇文章的基本框架,最后使学生根据自己观察思维导图中的特点,进行素材的选择与文章的写作。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2.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根据语境等特点构建可视化的文章框架结构图,或者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于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对文章关键主题词积极、深入的展开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多层次的构想,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模式中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2]。

比如:在进行“奇妙的想象”这一主题的习作教学时,其文章主题是奇妙与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去想象某一件事物,让学生构想出自己脑海里想象出来的情景,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在活跃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对于习作学习的兴趣容易被激发起来,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通过思维导图扩宽学生的视野

从古至今,哪一个著名的作家不是满腹经纶,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当然也不是必然的,肯定是经历过该经历的磨难才有可能成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是需要提高学生的对事物的见解,对知识的普及与积累,顾名思义就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为提升自身写作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来扩宽学生对于知识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积累出坚实的文学功底[3]。

比如:在进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这一主题的习作教学时,首先就是需要了解学生对于人的特点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心目中存在哪几种人,每个人都有什么优缺点等。了解完这些之后,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思维导图,才能使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来选择相应的写作方向。比如老师可以在黑板或者投影上凸显出关于人的一个思维导图,以“人”为核心,分裂出男人、女人、老人等,然后再根据某一个特征在进行分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人的特点,从而更好的观察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更好的完成文章的写作。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导图写作能力思维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探讨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