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1-11-22 02:41徐珊珊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文章

徐珊珊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 浙江 杭州 310000)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阅读方式、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开展单元整合性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

1.对单元整合教学的阐述

单元整合教学主张进行模块化教学,有机整合每个单元的文本内容,单元整合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特征:联系性、整体性、计划性和主体性。整体性和联系性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单元的文本内容统一开展备课和教学,深入研究每个单元涉及的文本主体、内容、题材,把握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关联有机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单元的文本知识,形成统筹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计划性主要指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置教学的目标,考虑到单元整合教学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而主体性则是主张在单元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每个单元的文本知识开展探索和研究,逐渐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1]。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单元教学主题为依托,认真进行教学准备,把握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良好地设计阅读教学内容,逐渐加深学生对单元每一篇阅读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2.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教师平均用力地教授不每一篇文本,很少将单元内的不同文本相结合,这样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从每一篇文本中获取的认知和产生的情感也是零碎不统一的,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难以得到提升和增强。其次,当前的阅读教学教师主要注重于精读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泛读策略的培养。教师主要通过一篇阅读文本向学生教授阅读的方法,学生并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将这些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应用于其他文本的训练,导致学生对教师教授的阅读方式掌握较差,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教师教学中以教定学,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是非常被动地进行学习和接受知识,课堂节奏和进程主要是受教师的把控,教师没有在课堂上很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仿佛是接受知识的载体而不是主体.只有意识到阅读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并且及时改进教学策略才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3.基于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策略

3.1 以课前预习为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基于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需要集中教授多篇文本,师生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开展教学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单元内每篇课文的相关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每篇文本创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背景知识,增强对文本重难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的理解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集中理解和领悟几篇文本,难以抓准点上训练也难以巩固和夯实基础知识,这样就导致基于单元的多篇文本阅读教学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2]。预习之后教师在单元整合的小学阅读课堂上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性知识,这些包含字词读音、组词等的基础性知识学生可以在预习阶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解决进而理解,只是将自己在预习阶段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决、探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都是描写人物的课文,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时可以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记录表”,运用表格的形式将课文的标题、作者、主要内容、思想情感、文本结构、精彩的片段和句子以及想要提出的问题都有效进行概括。同时学生在预习阶段应该将课文中自己不会的生僻词组、字词读音等参照资料进行查阅,消化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的过程中会对《摔跤》《他像一棵挺拔的数》《两茎灯草》《刷子李》的结构、内容等有效进行分析,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具体的方向,为语文阅读课堂奠定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促使课堂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2 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基于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可以借助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的形式进行群文阅读。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指的是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以具体的某一篇文章为主,对单元内某一篇文章进行精讲,以其他几篇文章为辅助,将教师精讲文章时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运用到另外几篇文章当中进行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3]。课内多篇阅读方式是教师先分课提前精讲几篇文章,讲授完之后再在另一节课上面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分析这些文章的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横向的比较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的特点和理解更加深厚。

3.3 制定具体阅读目标。教材中编订的每个单元的阅读文本都具有特定的要求和目标,教师将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时必须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例如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提炼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只有目标明确了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阅读多篇文本[4]。相反如果教师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时目标模糊,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无效的,学生不能从基于单元整合的阅读中锻炼自己具体的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几篇文章为例,本单元的文本阅读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脉络为目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和《藏戏》这三篇课文都是写的地方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都是描述的地方风土习俗,但是三位作者行文思路却不尽相同,让学生分析这些行文脉络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析大家的文章对文章叙述方式进行掌握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通过阅读学生就会发现《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描述的,前者写了北京人民从腊八到元宵这段时间的风俗、人民的活动;而后者则是运用空间逻辑顺序,后者则是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出发对人民对腊八粥的喜爱展开描述,这样描写条理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地读出文章当中写出的习俗。而第三篇《藏戏》是按照作者的逻辑顺序展开描写,叙述了藏戏的特点、历史、背景等等。通过这一组群文阅读的赏析,学生能够对文章叙述进行深刻的了解,在以后的阅读当中能够增强分析文章脉络的意识,提高对文章的了解和把握。

结束语

教师采取基于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提取信息、增强学生文本感悟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背课文的小偷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