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SWOT分析①

2021-11-22 04:58邓明波杨天雨万宇万海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少数民族基地

邓明波 杨天雨 万宇* 万海霞

(1.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2.云南红河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正是多元文化呈现出的魅力,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具内涵。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亟需得到保护和传承,尊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尊重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高校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的重要基地,在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成为大势所趋。

1 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在传承、发展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作用,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已联合命名首批12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示范基地”。这12家单位中,高校包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体育系、辽宁省沈阳体育学院、浙江省丽水学院、云南省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宁夏大学体育学院。通过百度、中国知网、各地区民族宗教委员会等进行检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区民族、体育工作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贵州省的贵州民族大学、云南省的大理大学、山东省的鲁东大学、湖北省的湖北师范学院、海南省的海口经济学院、安徽省的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依托这些基地,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培养了一批本土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已逐渐成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的重要载体。虽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取得优秀成果,但发展现状依然堪忧。大多高校训练基地分布在各个地区的贫困边远地区,条件有限,场地设施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常规训练效果不佳,体制、经费、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 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SWOT分析

2.1 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优势(S)

2.1.1 全民健身热潮高涨,政策拥护提供优势

2006年1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关规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要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项目,集培训和训练于一体,逐步建设考核评比,命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并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民族文化政策。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课程内容要“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国家鼓励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些法规、计划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给予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导向,为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提供的最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2.1.2 地方高校生源充足,教师队伍专业

学校是传播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阵地,地方高校区别于地区和中学,具有丰富的体育场地和资源,专职体育教师众多,能够为训练基地添砖加瓦,大学有优秀的运动员后备人才,许多训练队和喜爱体育的大学生都能为训练基地在运动员选材上做出更好的选择[1]。王桂忠认为,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还是师资力量上,高校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都能为地方高校设立训练基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氛围。高校体育教师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的重要力量,高校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

2.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优势能与高校体育完美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良好的健身性和文化传承功能,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和价值[2]。不少体育学院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达到完美契合。刘少英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必须要得到保护和传承,高校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有效融合,势必将民族体育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2 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劣势(W)

2.2.1 民族区域限制,基础设施不足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多分布在民族聚居的地区,条件艰苦,基础设施差,从而导致缺乏充分的资源为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提供坚实的基础[3]。拥有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地方高校也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条件和资源恶劣,从而导致在设立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时候存在基础设施困乏、资源不足的情况。李正燕、张宏磊[4]在《对河北省12个少数民族训练基地的调查与分析》中发现,河北12个少数民族训练基地的管理方式存在差距,多数面临场地不足、器材不足而影响训练的正常进行。徐文红[5]在《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绩效研究》中,结合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发展现状,发现各基地存在不均衡发展,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

2.2.2 教练员队伍水平有待加强,师资力量有限

高校在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时,由于大部分高素质教练员和教师都从事教学和行政工作,而且地域民族限制,在教练员选材方面存在瓶颈,导致训练基地教练员素质不高,教练员队伍不精,达不到理想的师资水准,从而影响基地的教学和训练。湛育明[6]认为,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要具有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还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现状。

2.2.3 运动员选材出现困难,训练经费单一

许多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局限于发达地区高校,由于课程和毕业压力,训练基地很难选用到优秀的运动员,再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局限于传统体育,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这无疑给运动员选材带来困难。大部分训练基地的训练经费来源于国家和部门,来源单一且不足,从而导致训练基地训练效果不佳,各项指标不达标。张忠杰[7]指出“经费投入不均衡、比赛太少、多层管理、基地教练员队伍、队员不太稳定”。

研究得出,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师资力量、场地设施、训练比赛、人才培养、赛事成绩、资金保障和管理等发展问题,这些存在的劣势必然会阻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在地方高校的开展。所以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在高校设立,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制度管理,提高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吸收赛事自筹,提高基地的所需经费。

2.3 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机会(O)

2.3.1 民族传统体育赛事频繁

早在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座谈会之后,全国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开展民族工作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最终被确定下来,每4年举行一届,一届比一届开展的盛大,对全国各地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2.3.2 全民健身热潮高涨,自上而下拥护民族传统体育

自全民健身计划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健身功能为国民体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李庆兵[8]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中国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概念》中提出应以动态的思维来审视中国特色民族传统体育。

疫情危难之际,国民体质堪忧,疫情防控为全民计划提出新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发挥独特优势,为国民健身锻炼提供重大契机,例如传统武术、健身气功都在疫情期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方式。疫情期间,全民健身大有可为,民族传统体育大有可为。

2.3.3 西部大开放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机遇

我国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自2001年开始,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的经济、社会、文化得到十足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基地,能更好地吸收资金,扩大开放,吸收人才[9]。所以,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更应该不断进取,抓住机遇,为大开发贡献力量。

2.4 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威胁(T)

2.4.1 新型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威胁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忙于经济利益,特别是年轻人,为改变生活环境,选择外出务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追求现代生活方式,弱化排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直接威胁。

2.4.2 价值观的转变带来的威胁

互联网和交通的发展给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内容,多彩的世界冲击着现代农村,追求时髦和时尚改变了居民的价值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弱化和边缘化,高校新青年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肯定和认同,价值观的转变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威胁。

2.4.3 全球化带来的威胁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无孔不入,必然让弱势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对民族文化的民风、民俗、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一些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没有积极审视本民族的文化,产生否定和质疑,对外来文化一味崇拜[10]。更有甚者,打着传播文化的幌子,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外衣,到处散播负面文化,由此出现一些传统文化的“假大师”“假文化”。

3 建地方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发展对策

3.1 完善训练基地组织管理体系

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首先必须自上而下完善基地的管理体系,处理好奖惩制度,携手政府、社会共同打造和谐的管理体制。体育局和民委必须加强与高校训练基地间的联系,制订良好的发展计划,为高校训练基地不断提供交流、学习、培训的平台和政策支撑。

3.2 扩大政府支持,开发资金链

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适当扩大对基地的资金投入,为基地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此外,基地自身也应当从主观想问题、想办法,通过适当途径不断吸收资金,自发筹备物质资源。

3.3 携手“自媒体”,加大宣传

趁着当下媒体发展的热潮,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11],从内而外地把高校训练基地的各种优势和独特魅力进行宣传,建立高校网络宣传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高校训练基地,让高校训练基地乘着“媒体之帆”,在新时代的文化道路上不断前行。

3.4 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必须从内部着手,加强教练员队伍的资质水平,完善运动员队伍的奖惩制度,打造一批可以“打比赛、赢比赛”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完善场地设施,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石。

3.5 加强高校训练基地的科研和交流学习

高校设立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不仅仅只发展外在,也要打造内在的实力,必须提高高校训练基地的科学研究能力,扩大实践交流,定期与其他训练基地进行学术探讨和学习,不断吸收其他平台所带来的实践经验。

4 结语

虽然不少学者都从理论上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存在各种发展问题,现状堪忧,但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证研究。一些地区甚至政策性文件都没能得到实施,对于自上而下地关怀训练基地的政策和制度、训练基地自发的资金筹备等方面所提建议很少。改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所存在的问题,不单单只能寄托大方向的政策和制度改变,少数民族训练基地应该从自身出发,多想办法提高自身的管理制度水平,克服基础设施存在的难题,自发筹备资金,不断吸收其他平台的优秀经验,加强学习和科学交流。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少数民族基地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