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2021-11-22 08:12王妍洁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国家大学生教师

文/王妍洁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市场有限,人们又不停地向城市迁移,所以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难问题,许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在为就业而焦虑,人才市场上总是挤得人山人海,应聘者在疯狂地投递简历,但是招聘单位招收的名额却十分有限,最后只有少数应聘者能够找到工作,这种场景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经常出现。许多没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毕业后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国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时面临的挑战

由于社会上的就业岗位有限,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在创业时缺乏实践经验,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创业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

我国的教育制度以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活动为特征,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在创业时都拥有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但是又不能够很好地学以致用,因而在创业过程中屡屡受挫,大学生在创业时缺乏实践知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也有大学生自身缺乏从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的能力,也有家庭教育中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因。总之,缺乏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使得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实际创业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无法适应。最终,他们的创业活动大多都无法成功。

(二)抗挫折心理能力不强

前几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现了一代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姊妹,父母对他们格外地宠爱,他们被称为“小皇上”“小公主”,就像温室里的花儿,禁不住风吹日晒,所以,他们在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时,心理素质都不强,往往遇到挫折或压力时无法正确地排解,而创业过程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其间,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日复一日地将压力积攒在心里,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放弃或者从此开始一蹶不振、丧失斗志。这种现象在大学生创业中比较常见,因此,提高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业前必须培养和训练的。

(三)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的大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他们的发散思维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一点源于我国知识分子的创新贡献,也来源于我国对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学习。但是,我们国家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或者在原有基础上做一些变通的改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改进,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科研工作中去,真正吸收其中的精华。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有的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创业主题,有的是随波逐流,目前流行什么创业题材就开展和那个题材有关的创业,没有自己的主见,有的不顾现实状况照抄一些成功企业的创业模式,这都是盲目的模仿,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也应该要学会在借鉴中创新,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团队合作能力不强

我国有许多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原生家庭里没有兄弟姊妹,这也注定了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较难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如果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是建立起一份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只为了维持生计,那么他们就必须努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个人想要在各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需要有不同特长的成员默契地合作,只有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良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团队的共同事业才可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应当被尊重和重视,国家和社会应当形成一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大学生创业[1]。

二、国家及社会应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工作是人们获取经济收入的来源,没有了工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就难以得到保障,这会使人的情绪变得焦虑、不稳定,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所以,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问题刻不容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难问题的一个良好而有效的途径。

(一)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

在大学的创新创业课上,教师应适当地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减少理论课的比重,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模拟现实创业情景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现实创业场景,积累创业经验,对于创业中可能面临的困境,事先思考应对措施,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一个好的团队可以使创业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要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大赛

在开展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时,各高校应当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利用这个比赛,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发挥到最大的程度。教师应当认真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借着比赛提升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斗志,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往届获胜的优秀作品,并向学生分析这些获胜作品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能够借鉴其理念,并与实际相结合设计新颖的作品。

2.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当地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学习

学校可与当地的知名企业联系,与他们协商,开展校企合作,让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人员构成、基本管理模式、分工合作、运行体制等基础性知识,为了得到企业的信任,同时,维护企业的机密和隐私,校方可以与企业签订一份维护双方合法利益且受法律保护的协议,以此确保合作过程中不起纠纷,能够使合作顺利地进行[2]。

3.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企业家在创业的某个过程或领域里有特色的理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们观看一些著名企业家的纪录片、访谈、演讲等,因为,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是获取知识的一条捷径,但对这些经验与建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去来看,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对学生传教创新创业知识时,不能忘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最终都会成为商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商人更容易变得贪婪,被金钱冲昏头脑,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成为具有民族意识的商人,这样,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才会对国家和人民有利[3]。

5.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支持大学生创业

近年来,国家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比如,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紧张的问题,国家设计了大学生创业贷款基金,让有创业计划、有充足创业准备的大学生获得创业初期资金。如果国家采取相关的措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那么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社会各个领域都通力合作,积极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才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

国家政府应当鼓励社会上有能力的团体或个人开办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可以针对一些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特质,如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认真工作的品质、善于思考的能力、敏锐的发现问题的意识、较强的心理素质等,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像《劳动法》《专利法》《土地法》等,还有国家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像设立大学生创业贷款基金等。这些创业培训机构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实际的创业指导,在创业方向、创业模式、创业计划上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指导[4]。总而言之,创业就是依据现实对未来进行推断,在创业前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点。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脊梁,国家十分关注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和他们的心理诉求,为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国家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创业需要创新,而创新是最能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大学生积极创业,一方面帮助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创新事业注入了新的活水源泉。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的力量总是蕴含着强大的时代气息,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优秀建设者。

猜你喜欢
国家大学生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大学生之歌
把国家“租”出去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