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礼仪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2021-11-22 08:12侯怡君王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礼仪协同育人

文/侯怡君 王莉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协同育人方法与实践两个方面研究的逐步深入,作为系统性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协同育人过程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传统大学生在自身求职发展道路上,通常会采用“填鸭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收效甚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本质上讲,大学生协同育人的过程就是“务虚”的过程,需要具有相应的载体,使其由“务虚”转变为“务实”,而礼仪教育恰好可以充当这一载体。

一、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本质

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指的是以高职院校作为单位,结合礼仪规范、社会发展以及道德标准等基本要求,有一定针对性、目的性、组织性地实行礼仪相关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实施礼仪教育,可以在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的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美德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国民素质、保障学生未来求职发展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基础[1]。大学生在高校向社会推崇礼仪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实行礼仪教育的协同育人发展应具体围绕以下几点实施:第一,大学生应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与意义,了解礼仪的相应规范及技巧,以此为基础来加强个人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培养大学生传承与发扬礼仪文化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上更加顺利。

二、高职院礼仪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深化协同育人改革—礼仪教育先行

如今,我国不断对深化育人领域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确切地给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准确地表明了深化协同育人改革的发展路径,在目前乃至今后的育人深化改革工作的开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协同育人,不仅要为国家的建设何发展输送人才,而且也要给社会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合格型公民。我们党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对今后改革的总体路线作出了明确的规划,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标准和要求,高校学生应知书且达理。礼仪素质不但象征着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而且在创建良好人际关系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必须兼顾两个方面。对综合素养型人才,不但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通过礼仪教育恰好可以有效弥补目前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

(二)礼仪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党、全国关注的重点问题。明礼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通过礼仪教育,学生不仅能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而且能在培养学生气质的同时,使学生的奉献精神、人际沟通技巧以及自律意识也得到良好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但会对学生校园中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关乎学生未来就业、职业选择、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当前,整个大学生群体依然存在着部分礼仪道德失范的情况,学校仅通过课堂教育明显不足[2]。所谓的礼仪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养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自觉根据相应的礼仪要求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找,从而将自身培养成为更加全面的人才。

(三)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

自古以来,礼仪便是思想道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有效地反映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教育是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其自我修养教育和终身学习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国家不断发展的冲击,才能从容应对飞速发展的浪潮。对于协同育人过程而言,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既能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谦谦君子,也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情操。在礼仪教育之下,可以让学生时刻反省自己,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可以对自身的思想状态进行反省,以免出现误入歧途的情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成长为对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有突出贡献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三、礼仪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发展策略

(一)协同育人加设礼仪教育必修课

在国家发布的相关意见中确切指出,应对国民道德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予以高度关注,重视对国民礼仪的教育[3]。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高校是开展礼仪教育的最佳阵地,是作为礼仪教育的摇篮,在向社会推崇礼仪风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职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开展通常是将协同育人实践过程与课本作为基础,加强人才对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度,开设礼仪教育相关课程,在进行协同育人培养中融入相关礼仪教育课程,可以设置相应的礼仪教育必修课程,同专业课程采用同样的学分设定,每一学期末都需要对学生礼仪课程的学习情况加以考核,加强学生对礼仪教育的认识,阐述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融入礼仪教育,为获取更良好的育人效果,制定相应的考核与评价管理制度。完善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是确保礼仪课程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礼仪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所不同,可以采用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两种方式加以评价。首先,对学生掌握礼仪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情况加以考核。关于礼仪教育,主要包括个人仪表、仪容、行为举止以及言谈等众多层面的内容,还涉及礼仪规范、礼仪传统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以上这些都是协同育人过程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并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考核。其次,学生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充分应用,礼仪相关知识切记不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应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灵活运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对学生待人接物、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礼仪知识的实际应用加以考核,并根据学生的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创建合理而科学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体系。

(三)延伸礼仪教育内容,提高协同育人方法

对于礼仪教育,不能只是限定在课堂书本上的教育,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确保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良好应用。如果采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将会失去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出现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睡觉等现象。只有对礼仪教育相应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丰富礼仪教育的内容,将礼仪教育充分融入大学生系统育人之中,并渗透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获取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大学礼仪教育教学时将一些典故融入其中,给予学生一定引导,让其在对这些典故警醒的同时,能够充分了解提升礼仪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认识到正是由于古人明礼、知礼、懂礼,才能令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可以流传至今。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礼仪活动。建立学校仪仗队,在进行协同育人各种礼仪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对相关礼仪知识有更为充分的掌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礼仪知识辩论赛,让大学生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协同育人培养过程的选拔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到平日的礼仪接待活动中,加强学生干部的礼仪教育认知与礼仪相关技能,对其身边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一同学习,一同进步。高职院校也可以同企业之间展开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习活动,对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加以灵活应用,实现从课堂到社会的转变,有效地发挥礼仪知识的实用性作用[4]。同时,高职院校要重点打造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名师,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推动全面育人的师资队伍建设,针对不同专业,建立包括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基础文化课程、“双创”课程、辅导员、企业政工人员等在内的矩阵式教学团队,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制订实施教学方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5]。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向国家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把礼仪教育当作系统性的工程加以实施。礼仪教育不应该只是空谈,而应该落实到协同育人的实处。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建完善的礼仪教育规范及相关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渐实现学生内化的礼仪素养,并在日常行为中加以体现,使之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礼仪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