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11-22 08:12李瑾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课程协同

文/李瑾璇

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调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求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完善校园内部沟通合作机制,促进我国高校育人工作的协同化发展。通过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各学科需要充分发挥出育人作用,与思政教学共同形成新的育人格局。根据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合理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堂相融合,最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

一、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的必要性

(一)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要促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教育原则,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在校园内部结合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全面推进“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可以将“三全育人”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核心,“三全育人”的三个方面与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相一致,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育人主体的确立。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扩大育人范围,保证教育流程、教育主体、教育周期之间的协同性,只有形成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才能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性[1]。

(二)遵循思政工作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严格遵循思政工作的内在规律,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职人员要善于总结传统思政教育的工作经验,探究思政育人的内在规律,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组合到一起,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沟通与合作的方式来完善思政育人流程,满足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科学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案的制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专业课程的实践要求,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基本理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学的能效,就需要学校全体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创建网络信息教学体系,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经常在网络发表对时政事件的看法和意见,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根据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判断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出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2]。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的思考

(一)统一育人思想

要全面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出学校党委统领全局的核心作用,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由学校党委统一进行工作指导,并详细部署思政教育工作流程。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监督,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出学校不同职能部门的教学优势,保证教育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使学校领导者和管理层更加重视思政教育工作,为社会发展培养出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赋予思政教育工作者崇高的政治责任,定期在学校内部开展专题思政工作研讨会议,将思政教育工作作为协同育人的核心内容严格落实,思政育人的基本要求是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开展育人工作。为全方位育人制定规范化的保障服务机制,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有机地融合,使党员干部严格履行育人责任,实现以党带政、以党育人的协同教育格局。

(二)深化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协同育人的教学要求,须建立一个优秀的师资教学团队,结合高校当前的教学条件,深入了解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对教学方案的统一管理,并提供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的课堂服务,在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制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学内容,打造集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为一体的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围绕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树立思政育人目标,同时要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作为与学生密切相处的教育人员,自然有思政教学的优势,要将专业课教师作为思政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帮助教师树立核心价值理念,明确自身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模范性作用。通过协同育人教学理念的有效应用,创新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协同机制

要有效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就要充分调动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协调各部门教育力量,完善现行的协同育人教育机制,将思政教育内容合理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让高校领导者和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制定思政教育的具体计划和教学方案,统筹思政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任务。定期召开思政教育工作会议,针对当前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展开激烈的探讨与交流,确定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寻找克服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难题的思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要深入到学校思政育人的各个办公环节中,对整个教育流程进行全方位监督,以创新传统的高校组织形式。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明确教育对象,每个部门都需要承担不同的教学责任,参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设立不同的思政育人教学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方案,对思政育人的相关要求进行全面定位,要求学校全体教职人员认真履行思政育人的教学任务。创新传统思政育人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协同育人的有效性,将多元化教育方式组合到一起,实现对整个育人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分析思政育人的教育成效,加深学生对思政育人重要性的理解。

三、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

(一)坚持顶层设计为核心

1.建立改革领导机制。为了保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高校需要充分发挥管理层和领导者的协同性作用,建立集学校科研部、教务处、学生干部、专业教师为一体的“思政教育协作联动机制”,满足专业与思政有效融合的建设要求。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核心,融入思政教育资源,建立“三全育人”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了解思政课程的主要内涵及基本特征,全面提高思政协同育人的可行性。

2.建立激励机制。在思政育人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思政协同育人教育工作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认真履行“三全育人”视域下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要求。

3.建立保障机制。应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成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研讨小组,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融入思政教育的指导内容,高校领导要在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情况和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定期与教师协商,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学校领导不定期地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全面落实听课、评课的评价制度,根据当前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形成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专业课程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流程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要全面落实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通过课程单元设计,以及教材内容整理,找寻恰当的思政教学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专业实训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在开展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完善职业操作规范,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满足德育的根本要求。

四、结语

建立“三全育人”视域下的“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先要了解思政协同育人格局形成的必要性,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遵循思政工作的内在规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需要统一育人思想、深化队伍建设、优化协同机制,坚持以“顶层设计”为核心,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创思政课程发展新途径。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专业课程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