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比赛中防守反击战术的应用研究

2021-11-22 09:30袁保同
武术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时间差时机战术

袁保同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前言

散打作为武术运动的一种,不仅要求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其散打技巧的掌握与战术的运用也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赢得更多致胜的先机。在散打比赛中,按照规则,双方可使用踢、打或摔等动作取胜。换言之,在散打比赛中,战术、技巧与时机的把握是关键,而其中防守反击作为散打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后发制人取胜的关键,显而易见,防守反击战术主要是由防守战术与反击战术组合而成,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以动制静、或者以静制动,而是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战术和技巧,后发制人,一举取胜。在散打比赛中,防守反击也被看做是运动员散打水平较为高的体现,因为防守反击往往要趁其不备,因此合适的时机的把握很关键;另外,如何一招制胜也是关键。此时,技巧、力度和方向的掌握也显得至关重要;最后,如何让对方的攻击失效,使其失去防守的能力也是制胜关键所在。由此可见,防守反击的成功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良好的时机把握与力度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攻其不备,提高取胜关键。在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与分析对手心理的基础上,给予致命打击,这才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参与过实战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依据散打比赛中防守反击战术的应用研究这一主题,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有关网站广泛搜集有关这方面的专著、期刊、论文等学术成果,并进行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对一些优秀论文进行广泛探讨,通过对比同类型论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进行思路的整理与归纳。

2.2.2 统计分析法

结合实际的问卷调研,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通过分析来得到具体的数据以提高论文研究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高职学生的观点进行量上的统计和定性的分析。

2.2.3 专家访谈法

基于本研究的需要,选取了部分教练员与运动员进行调研,并设计需要访谈的问题,运用访谈法获得了竞技规则的变化对技战术影响的相关分析的第一手访谈资料。

3 研究采取的策略

3.1 创造有利条件,连续进攻

在防守反击中,第一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创造有利时机和条件,快速分析对方的心理,抓住其薄弱环节进行反击。如果在第一击时,对手因失去平衡而倒下,这时更不能给他充足的时机进行身体恢复,立即施以重拳或重腿使其筋疲力尽,直至对方毫无还手之力,方能松懈下来。

3.2 运用时间差,营造反击时机

抓住时间差进行反击是取胜的灵活之处所在。“时间差”是指双方在完成攻击与防守后的时间差数内,双方进行反击,此时机的把握是致胜的关键节点。传统时间差下的“借力打力”“攻其不备”“顺手牵羊”“顺水推舟”等理论无疑是在经过长期的时间差打法下的理论升华与总结,归根结底,理论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中,在长期的实战中形成自身的防守反击特色回击。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在对方落脚瞬间迅速趁其脚步回之际攻其左腿或者右腿,这时,力度不用太大就可以将对方击倒。而且此时,反击者因进攻失败也会在心理山造成影响,正好在其心态调整期,还未来得及转换意识,在惯性作用下,他无法在短时间内转换思路与姿势,反击成功率极高;当对方以右拳进攻时,我方略向左闪,此时对方因中心倾斜,为我方赢得了致胜先机,“四两拨千斤”能达到极佳的效果;抓住对方刚力未发之际,倒肩勾腿,巧妙将对方踢倒。这主要是在给地方施加心理压力的基础上,让对方外力受阻,其更容易被摔倒。

3.3 防守反击的动与静

3.3.1 “动”主动诱敌,防不胜防

这里的“动”主要指的是主动诱敌,在实战中,一方面可以争取赛场上的主动权,以真混假,迷惑对方,有效分散其注意力,也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在动中寻找合适时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对方造成错误的判断,使其未做好准备就开始进攻,我方才可以抓住空挡予以反击。其实,很多运动员在长期的比赛运动中早就形成了自身的一套“障眼法”,这也为高职生的散打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会发现,很多运动员在位置的变换中,以“假招式”诱惑对方,让其误以为可以进攻,此时的反击使对手防不胜防。如果此时第一击就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那么在战术和心理上,我方以有了制胜的先决条件。加之,对方由于开篇就占了下风,除非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对方在心态、心理和技巧上已经慌了,取胜的几率也不会太大。由此可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3.3.2 “静”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由于赛场上的各种突发情况,给选手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是影响其比赛效果的关键。所以,要求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才能保持冷静头脑,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中分析局势,这无疑也会让对手产生怀疑,正是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也能在气场上压倒对方,心态战术也是散打比赛防守中的主要环节。这是一种无声的防守与反击形式,也是一种最有力量的防守与反击技巧。这是运动员强大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更是其在长期练习与实战中的经验总结,于运动员本人早已融为一体。蓄势待发,以静制动,虽然外表看起来原地不动,但其力量也早已经在眼神与自身强大的气场下给了对方致命的一击。而对手此时也很可能在心理上形成了压力,这时也会影响自身水平的发挥,抓住时机,后发制人,迅速反击,才是王道。

其实,“动与静”作为防守与反击的两种战略与技巧形式,都能为运动员的取胜提供一定的帮助,但由以上具体情况可知,由于比赛的紧张性、突发性、多变性和灵活性,“动静结合”方是最佳的防守反击战术。一方面,不仅避免了战术的单一性,让对方看出破绽;另一方面,在动静结合中,可以有效分析局势,避免体力的过多消耗。所以,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要注意动静结合,集中注意力,灵活应对变化,灵活采取战术。

3.4 把握适当距离,为防守与反击作准备

防守往往是为了反击做准备,而为了达到防守的目的,适当的距离可以为我们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也要求我们要利用各种闪过、阻隔等致使对方的攻击失败。这时,如果距离不够,则很可能被对方击中,而距离太远,反而又给下一步的反击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躲避对方攻击时,我们应让躲闪距离相对较远,并力求动作的简单,这样才能是自身保持平衡,让自己的反击力度更强。但此种方法的运用并不简单,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防守能力,把握准确距离,否则只能处于挨打的局面。

3.5 灵活运用防守反击形式,化解对方进攻

防守反击的形式有三:先防后击。在对方主动进攻时,我们不能立刻反击或者作出防守后再反击。在闪躲、调整动作、恢复身体平衡后抓住时机与距离,重创对手;防守与进攻同时,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合适范围内,对方先进攻且没有较强的攻击性时,“防守+反攻”及时出击;后发先至。这是建立在判断出对方意图后,进行破坏性攻击。以上三种防守反击形式也要依据运动员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在实战中运用、在实战中摸索,逐渐使其形成属于自己地“内功”,将其运用与无形。

4 结论

无论何种形式的防守都是为了反击,在防守的同时应为反击创造条件,这也是取得主动进攻的方法。想要实战灵活运用防守反击战术,不仅要求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要具备娴熟的技巧动作、把握时机、合理控制距离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时间差时机战术
量子定位系统中符合计数与到达时间差的获取
中间战术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基于BP网络的GIS局部放电声电联合检测故障定位方法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厘米级室内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作战的时机
巧用翻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