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比较研究

2021-11-22 09:30李凌云
武术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理论运动传统

李凌云

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引言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健康是人们更多关注的问题,体育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CoVid-19之后,增强自身免疫力成为人皆希望达到的健身目标。然而,健身项目众多,运动形式与运动强度差异很大。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选择传统的运动养生还是现代体育健身常常令大家难以分辨取舍。本研究将从二者的概念、健身养生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运动形式四方面来比较分析,以期对健身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传统运动养生注重养与蓄,保持阴阳平衡,从而使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健康状态,她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运动遵循经络、脏腑理论、精气血津液与能量理论,运动形式通常柔和宁静,运动方式以通经络养脏腑聚能量为主,运动量的大小通常以自身的机体反馈为依据。现代体育健身以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运动符合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等规律,以热量的摄入与消耗比较来确定运动量的大小。

2 概念

2.1 何谓传统运动养生

养生就是保养人的生命。中国传统养生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架构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调节身心,养护生命,祛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所采用的养生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概括为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针灸推拿养生;从养生的哲学指导思想着手的精神养生,如淡泊明志;以中国传统哲学指导下的社交养生;以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的生活养生,如饮食起居、房事雅趣养生等;以中国传统医学为理论基础结合运动学仿生学等理论而产生的传统运动养生。传统运动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是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通过身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吐纳,意念引导,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提高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包括传统武术、太极拳、导引按跷、站桩、以及近年的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养生注重自身的修炼,具有内外兼修、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既锻炼外在的肌肉、骨骼以柔筋健骨,又调摄内在的意念气机以和络宁神。传统运动养生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中国传统运动方式来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和畅精神情志、培育元真之气,从而达到调摄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的方法。[1]

2.2 现代体育概念的界定

我国高等学校教材《体育概论》中界定“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社会实践”。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有个人项目,如田径、体操、游泳、滑冰等;隔网对抗性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团队项目,如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曲棍球等。现代体育的特点具有竞争性与对抗性,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挑战身体的极限,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现代体育运动有强烈的规则意识与明确的评判标准,追求公平公正,有利于运动竞赛的开展。现代体育有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体育与健身体育,在此研究的是健身体育,目标不同,实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也必然不尽相同。

3 指导思想

3.1 传统运动养生的哲学指导思想

传统运动养生以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为指导思想,认为气为天地万物之本原。气有阴阳,一物两体。中国传统哲学重视智慧与觉悟,不太重视知识;重视修行、体验与内视功夫,而不太重视实证、实测与逻辑分析。[2]人乃天地万物之一分子,养生之道以气为本,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修炼者向内求,注重自身的形体、意念、气息、神的变化与提升。传统养生从整体观角度,讲究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强调身体运动、呼吸、意念协调一致,即所谓内外合一、形神合一。传统养生运动以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理论为指导,讲究阴阳平衡,无过而无不及。《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是故传统养生运动主张运动状态不过于兴奋,也不可过于安静;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运动量不可过大也不可不足等,使人体的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始终处于阴阳平衡。

3.2 现代体育的哲学指导思想

现代体育以西方二元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将人分为精神与肉体两方面,而体育则是身体的锻炼。现代体育思想主张“更高,更快,更强”,与此同时注重挖掘人体的更大的潜能,不断挑战极限,鼓励与发扬竞争精神。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传统运动养生相比较,少了修心的心理健康与道德培养的成分,这就导致人的不均衡发展,四肢发达身心分离的结果。现代体育注重科学数据与实证,运动过程中重视实时的监控与测量,用测量数据验证运动的效果与合理性,这在完善运动方法与模式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理论基础

4.1 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

传统运动养生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传统运动养生以中医的脏腑、经络以及精气血津液理论为基础,以形体活动为运动形式,以养精、练气、调身等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传统养生以传统的阴阳理论指导运动形式的虚实、动静,以升降开阖指导运动的仰俯、屈伸,用整体观协调运动中的形、神、气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锻炼身体、调节情志,改善脏腑功能和代谢水平,达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传统运动养生以参与者自身的感受为主要评价方式,注重健身者的身体反馈与心理感受来控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更强调因人而异。

4.2 现代体育健身的理论基础

现代体育的理论基础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实施的对象是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等身体部位,以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力量、速度、柔韧、灵敏性以及耐力为目标,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现代体育锻炼遵守能量守恒,即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来实现增重与减肥的效果。现代体育除重视运动与效果之外,还密切关注运动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常运用不同的数据监测手段来评估健身效果。

5 运动形式

5.1 传统运动养生的运动形式

传统运动养生以自我修行为主要运动形式,配合以简单的器械,如剑、棍等。传统运动养生对场地器材要求很低,室内室外均可,场地大小不受限制,健身器材也很容易满足,通常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练习。传统运动养生比较有代表性的运动有传统武术、太极拳、传统的导引按跷、站桩打坐以及近年来的健身气功。运动过程中注重形体的锻炼、情绪的控制、呼吸调节、以及意识的引导。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是以个人锻炼为主,也可有武术太极对练以及多人一起的团体练习。传统运动养生运动量的控制通常注重自身机体的反馈,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均有所不同,运动时做到量力而行,运动后达到身体微汗,精神矍铄,自身感觉轻松愉悦,如此运动量则为适合。锻炼时的氛围相对安静平和,利于使人心情平静,精神放松而达到身心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无我状态。

5.2 现代体育健身的运动形式

现代体育健身主要有个人项目、对抗性运动项目和团队合作项目的运动形式。例如田径、体操、游泳、滑冰、自行车、力量练习等为个人项目运动形式;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对抗项目;篮球、排球、足球、曲棍球、冰球等团队运动项目。现代体育健身项目对场地器材有一定要求,体操需要有安全合理的器械,滑冰需要滑冰鞋与滑冰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对抗性项目则不能个人单独完成,需要有团队或对手的配合实现;团体项目除了场地与器材之外还需要组织够人员才能很好地进行。现代体育健身除了锻炼心肺功能与肌肉力量之外,对抗性项目在竞赛过程中可以开发智力、锻炼意志,增加了娱乐性功能。

6 结论

传统运动养生与现代体育是形式不同的健身方式,二者分别起源于东方和西方,指导思想不同,理论基础不同,所注重的角度不同。传统运动养生注重形体与内里的双重修行,“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运动过程中注重呼吸的调整,意念的引领。遵循经络与脏腑理论等中医学理论,在传统哲学与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运动。传统运动养生以“养”为主,养练结合。从意境上倾向于安静平和与松柔,锻炼时更关注自身的反馈与感受而即时调整。现代体育健身注重身体的锻炼,练就强健的体魄是锻炼的目标。挖掘潜力,挑战人体的极限,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现代健身以现代运动医学,人体科学等为理论基础,运动过程中遵从现代人体科学的理论。运动时常用运动指标测试监控,用数据反映运动强度与锻炼效果。运动氛围常常充满激情。

猜你喜欢
理论运动传统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不正经运动范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