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太极拳技击属性污名化现象

2021-11-22 13:34孟子慷
武术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污名技击太极

孟子慷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太极拳技击属性被污名现象解读

污名是某群体对另一个群体进行污蔑打击,并宣扬他们所污蔑的思想,导致被污蔑群体遭受指责,污蔑别人的行为叫做施加污名,被污蔑的现象被叫做承受污名。[1]近年来,有许多新闻报道了关于太极的事件,而有人在对太极不了解或者被太极污名影响的情况下对太极的恶意诋毁。某些自媒体为了盈利博取流量给国家大力宣扬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太极文化贴上“太极拳不能打只是花架子”“内功都是假”的标签。

2 剖析太极拳技击属性被污名化的根源

2.1 从污名研究理论剖析

从认知角度看,大部分施加污名者都不清楚太极功法演练和技击体系,也没有去学习感受过,基本上都是受到自媒体新闻影响,接受媒体想给你接收的“太极实战无用论”信息,对真正的太极技击没有系统化和具体化的形象认知,基本上对太极技击的了解都是听说的样例信息再经过二次臆想加工产出的,最后再无依据无凭证地给太极“贴标签”。我们从施加污名者的做出污名行为的动机入手,Tajfel 的观点是个体为了适应集体而做出污蔑行为是出现污名现象的根源。个体会对不同于或抵制集体的行为加以抨击。[2]大众把太极技击与其他综合格斗实战技术分离开来,在不懂太极文化的基础上离开外群体,强行挤入内群体,通过同样以此方式进入内群体的人们支持与追捧来满足充满虚荣的自尊心的自我高潮。再以进化和功能视角来加以分析,太极之所以被污名化是因其能解决施加污名者的自适应问题,污名是大众在社会上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使自身发展更加顺利的常用手段。深度剖析阐释后来看,污名这一举动可以让施加污名者减少心虚更加自信的去融入集体,提升其在集体中的地位。再以系统和制度的角度去剖析阐释,太极技击属性被污名的不是几位“伪大师”的几个个体那么简单,而是被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压力,思想易趋同化,太极自身发展与推广水平共同牵制的。在当今社会体系与制度发展迅速地前提下,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网络就多了一个大众情绪宣泄口的功能,倾倒了大量负面情绪,给太极污名化等行为,让他们感到一定的快感

2.2 从社会学角度剖析太极技击被污名的根源

污名是被戈夫曼最早提出的,在他所看来某一个体或者某一群体有大众所抵制的特点,就会被大众孤立时期社会地位降低。[3]对某种组织或者某种类型的人群加以诋毁并贴上使其产生坏影响的标签便是污名行为,人们在道途听说太极被吹得神乎其神之后,在信息传递速率不一样的时期,想法也不同。信息传递速率低的时候,人们对太极十分崇拜与向往,认为太极技击真有几乎于神的威力,但是在社会发展下,信息传递速率也跟着高了起来,大众在接受较高的素质教育之后,开始对于这种近乎于神不符合科学的说法有了质疑态度,再通过自媒体为盈利发出的无根据传闻产生愤怒的情绪,开始对太极技击大加诋毁,他们把太极技击与其他现流行的技击术归为两类,然后对太极技击进行诋毁式打击,通过对其污名产生控制感,使自己感受到优越感。

2.3 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太极技击属性被污名化的原因

施加污名者对某事物进行污名化的心理原因是跟随大众思想的心理特性有关,当某一个体在某一群体当中,个体就会根据集体的指导思想去行事。[4]某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在公共平台上发表意见时,个人为了与集体站在一条线上,会不需被提醒的支持集体的意见以及遵守集体规范制度,这种行为用心理学角度来说是自然形成的,就像约定俗成的一般个人会主动放弃与集体背道而驰的思想,并对对立思想的集体中的个体施压打击。

在社会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下,大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生存上的吃饱以及生存环境的安全了,更多的是希望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提升,同时满足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从二八定律的角度来看,就是指如今世界上大部分的财富在百分之二十的人的手上,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人的欲望才能得到释放,剩下的大部分人只能把现实中无法发泄的欲望转移到几乎不计成本廉价的网络上,个体在网络上做“键盘侠”发表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获得同样在网络上发泄欲望的人的共鸣,获得大量的流量与关注满足自己空虚的内心。个体这时便会膨胀,对自我道德设限要求开始降低,做更多诋毁自己不顺眼的事,在网络上对这些事进行无差别攻击,逻辑紊乱,只是为了发泄欲望而发表言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网络上大家可以一定限度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论不会被现实的人所知,不会影响现实的自身形象,不节制的情绪释放,人们对于低层次释放的快感不再满足,这样就会导致释放失控,没有理论依据去支撑,对自己行为不加以负责的言论增加,这时候就会显现出一个人的“第二自我”。[5]

愉悦自我以及不承担责任的心理可能导致污名化现象的出现。污名行为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群体共同作用下的行为,它是一个集体污蔑诋毁另一个集体使被诋毁的集体被污名化的过程,他们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暗示,认为责任均摊到他们每个人的身上就已经微不足道了,没有责任在身,他们的行为会更加的肆意。[6]个体吸引到同一目的的人,一个个个体就成为了集体,集体的行为会使个体自我化降低,使个体失去个性跟随集体大流的步伐。人们也不会盲目跟从集体,他们加入集体只不过是关注自己的欲望能否被释放获取快感,如果可以就会跟随集体产生污名行为。

2.4 武学视角下太极技击属性被污名化的原因

2.4.1 “假太极”的出现与传播

个人的越轨行为出现的原因源于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出现偏差。一些假“太极大师”在包装公司的运作下花重金请较知名的打手演一场必赢的比赛,再在网络上以此为噱头吸引大众关注赚的流量获取利益,吸引了大众的胃口也让假“太极大师“满足了虚荣心获取了利益。从另一角度来看,官方媒体对真正的太极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宣传,使真正的太极展现在群众的眼前,现基本报道的就是老年人打的太极操有助于身体健康,太极操失去了太极连绵不断的劲力,给大众宣传的只是一种广播操而不是太极拳,导致大众对太极拳产生了很大的理解偏差。

2.4.2 真太极发展至今的缺失

现在是和平文明社会,杀人技已经淡出于现代社会,现在国家推崇武术套路,也就是追求太极的高难新美,所以技击属性发展必然停滞。中华民族修炼太极的人基数庞大,能理解太极技击内涵和技击并用于实战的人却凤毛麟角。当今大众所练习的太极只是武术主要表现形式中的套路,只会练不会打,甚至连每个动作的攻防技击性都不了解,这样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太极文化缺失,甚至沦落到被世界认为太极就是体操,失去了其身为我国传统体育的瑰宝的深刻意义。再加上现代科技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从原始的冷兵器到现代的热武器,技击的作用再次被削弱以致不被重视。马文国认为现代社会的武术之所以没办法超过古代,是因为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古代冷兵器战争时代的背景,所以古代很多原理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显性功能已经转化为隐形功能,所以竞技武术才会撼动传统武术的地位。[7]

古代武学家带徒弟都是先跑步,扎马步练基本功,之后才教相关太极内容。在现代太极教育政策背景下,人们只注重套路的表演性,完全忽略了技击属性,甚至很多人连动作名称以及其攻防属性都从未听说过,这对太极实战发展极为不利。

2.4.3 太极与国际现代其他武技差异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各种武技都流传至中国,例如,泰拳、韩国的跆拳道、蒙古搏克、日本合气道、巴西柔术等,这些武技与中国的武术在擂台上交手过多次,不同的规则下胜负皆有。古代的道家与儒家思想哲学的融合创造了太极,太极的核心理念就是阴阳的辩证关系,使得增进健康与体质,颐养性情等多方面的功能融为一体,不违背自然,使阴阳两气融为一体;而国际上的武技所渴求的是解放本我与自我的原始欲望,在比赛场上打倒对方获取快感,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与制造适宜的场地比较出个人的技击水平。[8]

由此可见,太极与其他武技很多方面都不相同。现代太极演练追求演练的优美以及难度,即看谁难度做得多,做得稳,谁的动作更规范,更好看,在太极比赛中也只设立了动作质量分,演练水平分两种评分标准,并没有把实战性划入评分标准,虽然太极的每个动作都讲究攻防技击法,但是在比赛规则的限制下也被抑制了发展。而泰拳、拳击、巴西柔术、散打、截拳道都需要提升身体素质,并以实战为目的的进行技击训练,比赛规则也只算击打点计分或者击倒对手,像MMA比赛,为了保证参赛选手的生命安全用规则限制了击打部位以及对手失去反抗能力时禁止继续进攻,这样在危险大大降低的前提下,参赛选手更能放得开,也更能看出参赛选手的实战水平。

2.4.4 太极异化现象导致尚武精神缺失

从古至今的武术家都十分推崇尚武精神,[9]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儒学大力推行下,人们对武术这种“打打杀杀”十分不屑,这也对太极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对尚武精神理解也产生偏差,导致尚武精神缺失。春秋时期当兵并非一件低贱的事情,诸多贵族子弟积极习武入伍。到宋代往后,儒家思想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思想,对“武”的偏见也越发浓厚,随处可见。元代“禁刀令”,清代“闭关锁国”,乃至现代体育课不受学校重视都成为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阻碍,都加剧了异化的武术产生,诸多武术活动都只能秘密进行,武术精神难以深入人心。[10]

3 为太极正名的建议及措施

3.1 从施加污名者与污名过程分析为武术正名的可行措施

3.1.1 建立完善社会法律,道德体系

我国目前的道德规范以及法律制度都有缺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提高自身道德标准,以量变达到质变,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减少不实以至恶意污名的信息传播,制定法律制裁随意污名的群体。

3.1.2 网络等媒介的完善

网上是太极被污名化现象地高发地,无论污名程度大小,都对太极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使不了解太极的人不信任太极技击,片面了解太极的自信心受损或者接受污名者的思想加入污名者群体对太极进行二次污名。目前互联网监管的漏洞导致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是法外之地,他们就会肆无忌惮的显现本我。应当普及大众道德素质教育,加强网络法的建设。然后要加强网络道德宣传达到道德素质提高的目的,要对国民进行网络素质教育,让他们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范围与力度,对遭受偏激言论以至于被网络暴力人或物进行合理维护,并客观的表明该人或物的对错,保证网络的和谐。[11]

3.1.1 纠正施加污名者的偏差与从众心理

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阅历、学识、所受教育等影响,对于事物有着不同领域或层次的理解,这样就会产生对事物理解产生偏差,而包容度较低或者性格偏激的人就可能会对理解有偏差的事物施以污名,在这些言论发表传播之后,群众就会产生一系列盲目跟风的现象,这样会加剧污名程度。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应对太极作出有理论依据支撑的宣传,帮助群众理解太极。权威人物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对太极作出宣传,宣传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防止别人抓住漏洞加以诋毁,引起新的舆论争斗。在此之后,还应该纠正社会上对武术神化或者诋毁的观念,让人们真正理性客观面对武术文化,让武术文化能够再次展露萌芽,只有理性思维看待,武术才能正确的发展起来。[12]这样能让施加污名者更好地理解太极,能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太极,对于神化或被贬低的太极文化做出指正,支持真正的太极文化,这样也会避免人云亦云让别人的思想控制自己思想的社会现象。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身,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不良情绪时合理宣泄。健全自我人格,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一个人融入社会之后所产生的处事能力,内外向性格是受人格所控制的。很多伪善的人会在网络世界中道德绑架别人,提升自己形象与地位去寻找同类构建群体,这点是需要加以打击的。

3.2 从承受污名者分析为太极证明的可行措施

3.2.1 加深对太极的认识

想要了解太极应先学习太极理论知识,了解什么才是“真太极”“好太极”,这样就会发现社会上的“太极操”“太极用气隔山打牛”都是虚假太极,通过学习“真太极”了解太极每一个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感悟太极深刻内涵做到真知卓见,在达到一定境界后就能感受到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

3.2.2 多种宣传方式结合,提升太极的影响力

应寻找真正的太极大师,对太极大师以及太极做到宣传,提升太极的影响力,通过舆论方式对个体的行为加以引导,使他们按照所期望的方式从事相关活动。[13]在官方的宣传下,会让太极推动各类文化,让太极在社会上形成大众所拥护的体育项目,带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14]

3.2.3 传统太极实战技击技能现代化创新

太极技击本是根据当时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的身体综合素质发明的,太极的功能性会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供求关系不断变化,有一些在古代的显性功能在现代变成了隐形功能,我们应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做出调整,不能一昧传承传统太极。要收集并考察民间传统武术,编创全民都可以锻炼并且可以实战的武术,提升国民身体素质。[15]

4 结语

太极文化应完善其体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太极文化在传承的时候失传了很多技法原理,这就需要多查阅古籍加以分析,让最真实最能益于大众的太极呈现于众,用理论依据让污名化现象减少,将我国这一瑰宝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污名技击太极
太极
游太极洞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太极+』,未来可期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污名的道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