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 享受数学乐趣

2021-11-22 14:31薛洪清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数独立思考乘法

薛洪清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中小学,福建平潭 350400)

引 言

教育体制改革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被大多数教师轻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不足,更喜欢被动接受知识,其思维经常受到局限,从而影响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影响了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小学生 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思维模式的受限会影响其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教育界至关重要的话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能决定学生将如何获取知识,还能决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自我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知识,学生则是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直接掌握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具有较高的地位,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也掌握着第一手资料和评判标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习积极性被一个个概念化的公式打击后,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需要将自己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不仅要教给学生概念性的知识,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最终的答案[1]。

以“三角形”相关的章节为例,学生在这一章节需要学习三角形的基础概念、表达方式、组成及一些基本

性质。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先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实物中存在的三角形,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三角形,根据自己设计出的三角形进行归纳总结,寻找三角形的规律,同时寻找底和高之间的联系,另外还可以延伸到三年级学习的关于面积的计算中,鼓励学生自己去研究三角形,找出三角形的规律。同样地,一些问题可以被设置在情境引导中,如存在两个同样长度的三角形,根据高的变化,面积会相应地发生哪些变化等。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展现自我的良好基础,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创造力。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传授知识,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积极良好的环境需要教师积极营造,其不仅要帮助学生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还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平等的平台。独立思考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即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去思考、愿意去思考,甚至是主动去思考问题,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一些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或者思维导图学习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逻辑化的划分,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针对一些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引导法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注重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使其和同学进行交流,最后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这样的解决办法,不仅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还可以营造适合独立思考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更有助于其个人思维体系的建立[2]。

以小学初级阶段需要学习的“几位数之间的乘法”为例,从乘法表里的计算等式不断进行延伸,开始学习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到后面的三位数,其实每一种计算都是根据乘法表得到的。根据这个学习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同类型的延伸。学生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起点,根据进行运算的数的位数和数需要进行的运算进行不同方向的延伸,通过用知识点填充知识体系的方式,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知识体系的扩充,最终归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和理解,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和其他同学的沟通。

三、注重专项训练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可先掌握小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延伸补充,将基础打好,这对学生未来的知识学习有着正确的指导作用[3]。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专项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专题训练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是为了让学生最后能够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加强专项训练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小数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把小数的学习作为系统学习的出发点,内容可以从小数的概念介绍、小数的性质,还有更加复杂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等多个方面进行拓展。小数的加、减、乘、除中带有的运算规律,同时也和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小数点的位置是比较容易搞错的地方,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组小数的乘法,再去掉小数点,观察一组整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小数计算的不同之处;最后,针对加、减、乘、除,让学生多做练习,再通过练习观察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意思的计算,并将规律运用到之后的计算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四、家校相互合作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需要学校积极改进教学模式,还需要家庭积极配合,为学生营造适合独立思考的环境。由于学生知识面窄,常常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去解决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很容易养成依赖的习惯,父母作为孩子学习的陪伴者,需要给孩子提供帮助,但帮助的方式十分重要,家长需要采用引导法,即不是仅仅告诉孩子这个答案是什么,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慢慢找到答案。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己思考,获得成就感。同时,家长也需要和教师积极沟通,一方面需要向教师反馈自己孩子的情况,另一方面需要与教师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家长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以“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课后作业为例,家长作为学生作业的监督者,需要陪孩子完成作业,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可以就实物进行演示,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答案。自己动手、思考,有利于自身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平时家长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多互动,如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的房间或观察一件物品。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收获亲子感情的升温。

结 语

综上所述,拥有思考能力的人是当前社会所需的人才,也是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敢于向世俗陈规挑战,不受限于已知的知识,更愿意去做研究创造。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更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数独立思考乘法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失踪的小数
谈独立思考
乘法猪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