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2021-11-22 14:31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词语价值观

赵 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窑沟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属于一种抽象的概念,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对这个价值观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理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深入的学习,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教师应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抓住课文关键点及人物性格和具体的实例、情境,结合学生身边的故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用身边的故事鼓励人,用身边的榜样带动人,在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活学习中深刻认识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一、从词语解释入手,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初步认识

词语解释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规活动,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任何一篇课文学习前都会引导学生进行词语解释。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词汇储备较少,他们对文章中出现的各种词语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教师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核心词语的理解,来加深学生对某一段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很多词语都是小学生很难解释清楚的,因此教师不妨将这一价值观中的内容设计为名词解释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加深对这一价值观的理解。

一是在每篇课文讲授前,教师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相结合,找一个最能概括这篇文章核心思想的词语,让学生开展名词解释活动;二是在开展名词解释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坚持自由原则,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获取词语的含义,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电子书籍或与同学进行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三是当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一词语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口语的方式将自己对该词语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如,对于“文明”,资料和字典的解释是“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教师应让学生表述自己所认为的文明,并用自己知道的故事和实例来说明对“文明”含义的理解[1]。

二、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引导学生透过文章提升人物判断能力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可以作为一种评定标准来评价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认知观进行理解,通过对文章中的各种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性格特点及思想品质进行界定,以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2]。

在教学叙事性文章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将文章中涉及的人物书写出来,从而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初步的认识;其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分析过程应有理有据,鼓励学生从某一人物的某一行为入手,总结其基本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与这一人物进行对比,比较人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体内容的差异,对这一主人公的价值观进行评定,通过绘制性格导图的方式将其性格特点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便于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把握文章中主人公的性格品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人物性格特点,提升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判断能力。

三、从独特情境深入,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实践与创新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抽象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以直观情境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以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高度还原文章中的情境,对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教学情境理解文章中的基本内容。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是自由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各种途径创设情境。第二,在情境创设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完全融入创设的情境中,结合情境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表达出来。第三,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独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四、从个性作业拓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以抄写、背诵、做练习等形式为主。这些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尝试从布置个性化作业入手开展教学,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特色鲜明的作业,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一方面,生活与语文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生活中的各种元素都可以被用作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料。为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例如,国庆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社区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记录社区主题活动的一些细节,升华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到个性作业活动中,家长的参与能让学生完成更多复杂的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由于家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加深刻,当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某一作业时,家长会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间接传递给学生,这对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 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思想的提炼和结晶,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源泉,是祖国的希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从词语解释入手在人物分析中渗透,从独特情境深入,从个性作业拓展,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理念的精髓,并严格要求自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规范做事,规范做人,争做新时代合格的小公民。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词语价值观
容易混淆的词语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我的价值观
找词语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