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

2021-11-22 14:50王同梅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机关服务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审行政事业单位

王同梅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机关服务中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内部控制不但是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将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作为重要指导依据,为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指明了方向。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及建立的意义

(一)概述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历程是从2012年开始,主要是以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作为标志。发展期间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出台了许多的政策文件,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管控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主体,内部控制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的提升,有效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活动的产生。一旦行政事业单位有腐败行为,就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能够为国有财政资金的安全提供保障,内部控制涵盖行政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与利用,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因此,内部控制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来促进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二)建立的意义

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明确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以其内容作为制定制度的出发点,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改革活动的高标准完成。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改革就是为了促进其能够真正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用高效的制度管理来遏制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开展主要由三类工作人员来协作完成,分别是决策人员、监督人员以及执行人员。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单单要在财务部门展开实施,更要着眼于其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仅仅将侧重点放在财务部门,没有将其他因素考虑进来,可能会使得制定的相关措施和制度沦为一纸空谈,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一)岗位职责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进行管理,内部资源丰富且种类繁杂,提供的服务更是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向公众开展多种服务,在编制有限、人员紧张等条件限制下,给岗位分工带来了较大困难。在岗位职责和权限方面,尽管各部门之间能够得到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业务顺利开展,但部门内部由于存在一人多岗等问题,难以明确进行职责和业务流程划分。如:实际工作中的授权审批环节,就容易出现“一支笔”的问题,导致财务控制效果受到影响,内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甚至存在一人担负不相容岗位现象,如:财务王某登记与业务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但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当予以分离。而一旦出现问题,由于岗位职责不清,就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最终导致事情不了了之,无法对人员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二)缺乏灵活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往往深度不够。首先,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的认识不全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很多来自地方政府的拨款或者补贴,有些单位没有形成对资产风险方面的正确认识,风险防范意识严重缺乏,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也没有及时制定。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风险管理方向的经验,单位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效性不高,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依据,直接照搬其他单位的风险管理制度的情形比较多见。最后,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有待优化。一方面,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各类风险的科学评估,对风险的认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这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应对风险方面缺乏严谨的措施,容易导致单位因风险管理不善而产生经济损失。

(三)监督机制不全

单位各项工作开展和有关制度的落实,都需要通过监督机制来提供保障。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的监督机制主要包含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外部监督依靠纪检监察和群众监督实现,内部监督则由内审部门负责。然而多数单位并未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内审工作人员在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时往往将受到财务部门制约,无法保持独立性。并且内部监督的公开度不足,时常出现大事化小的情况,造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透明度不高,难以实现有效的内部管理,无法使群众放心、使群众满意,久而久之则会影响单位的公信力。

(四)内控建设工作开展缺乏规范性

首先,在进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时,存在着基础工作落实薄弱的问题,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单独制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这也使得财务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往往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问题。部分单位也缺乏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这导致在进行原始凭证审核的过程中,就往往存在着账务处理不清晰的现象,且其他部门也会由于这种不重视的现象而导致不会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积极配合,这也会使会计基础工作往往存在着滞后性,而这就会导致在进行基础管理时,无法真正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其次,当前财务工作的开展明显存在着预算控制缺乏刚性的现象,而且对于预算控制而言,其自身是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核心环节,虽然当前事业行政单位也实现了对部门预算工作开展的改革,但是根据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在预算编制上仍然缺乏科学依据。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思路与策略

(一)规范治理结构

按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单位应规范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力保各部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他们之间既要相互制约,又要相互依存,以此保证内控监督有效,在此基础上,单位各个重要岗位要分工明确,并且定期轮岗换岗。

(二)重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规划乃至岗位工作方面,都可能受到个人行为、部门以及管理层工作实施的影响,而出现纠纷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的运营、发展规划以及内部岗位管理等方面,既需要重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又需要结合当前单位的发展情况,对内部工作运营实施层层监管,由此通过质量与效率保障的方式,降低风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此外,还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该部门主要针对单位的内外在因素调查、评估以及内部工作运营的监管,综合分析影响单位运营与发展的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保障单位获得较好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增强防范,建立风险评价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本单位的经济业务安全为最高优先级制定相关业务流程,从而建立起低风险型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组建一个专业风险评估团队,用于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风险系数和本单位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工作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单位内部建立相关评价和监督机构,给予评价监督人员绝对的监督权,使其工作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限制和约束,保证评审结果的公平性。

(四)加强信息采集与传递效率

在信息时代,不同行业领域的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与发展规划的工作实施过程中,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分类、整合与应用,是工作方案制定与管理内容确定的必要手段。从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角度上看,掌握信息的先机、合理应用以及管理质量,是形成自身综合运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不同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的数量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其产生的信息数量与类型较多,同时在社会不断发展、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其产生的数据信息也较为庞杂。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的运行上需要结合多种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工作与发展规划上的制定。对此,单位需要加强信息采集、分类、整合、应用与传递等方面的实施质量,确保单位在工作内容制定与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五)健全监督机制

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外部监督,还要有效发挥内部约束的作用。为此,还要不断健全单位监督机制,通过单位内审监督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水平的提升。由单位主要领导直接负责内审监督工作,能够使内审部门获得独立发言权,深入到单位各项业务和环节中开展全过程监督工作,通过内部稽核及时发现业务流程或人员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及时汇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在审计监督期间,还应建立审计数据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科学整改意见。对有关信息进行记录,并结合审计报告加强跟踪管理,能够督促各部门及时进行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决策人员要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相关制度措施,进而使内部控制活动发挥更大的效用,将单位内部工作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勇于直面工作制度漏洞,依照有关条例和方法,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活动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内审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