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1-11-22 14:50周桂楼盐城工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铁军学风内涵

周桂楼 盐城工学院

在目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清楚“为谁学”、“为何学”的情况仍然存在,这是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而“铁军精神”,作为老一辈通过革命实践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精神内涵能够激发出学生高尚的学习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学习动力。高等学校可以将“铁军精神”融入学风建设,把思想价值引领工作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铁军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解读

“铁军精神”是八年的抗战,经过激烈的斗争,积淀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新四军以听党指挥、英勇作战的队伍作风,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军”,同时铸就了影响深远的“铁军精神”。“铁军精神”的核心内涵为“铁的信念、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纪律”,其中包括了始终忠于党和人民;不怕牺牲,越挫越勇;团结起来,生死共存;令行不得犯,秋无违章。作为抗战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铁军精神”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战胜挫折、不断探索并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经历了时间的洗刷,随着铁军的传承与弘扬,“铁军精神”在原始创新发展基础上,有了更丰富、充分的涵义,其中苦于奋斗,敢于担当,严于律己,开拓创新,团结合作意识等成为大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大学生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

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认识不够。在中学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高中阶段树立了明确的目标——高考。学生为升学而努力拼搏,并最终得以顺利进入大学。但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很容易由于突如其来的喜悦感和升学压力的消失而失去方向感,处于迷茫和盲目的状态。一旦高考的大目标消失,不少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大学四年奋斗目标,不清楚如何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逐渐迷失自我。

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学学习生活,缺少了紧张的氛围与升学的压力,老师不会时时刻刻管教与紧盯,更加注重个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大学生活并不像中学学习生活,有固定的上课时间与学习规划,有较多可自我安排的时间,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目标的缺失,间歇致使部分学生虚度光阴,开始放松自己,沉迷于网络,甚至出现逃课、夜不归宿等违纪行为。这些都是高校学风建设应该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二)部分高校学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大学生目前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电子产品占用了大多数时间,他们长时间接触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地知晓天下事,接触更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学习生活得到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诱惑。部分同学因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在网络虚拟世界虚度光阴,最后耽误了学业。

同时,由于缺失明确的发展目标,学生产生了疏懒、怠惰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丧失,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倦怠。另外,部分学生被动听课,不会主动深入思考,汲取知识,不能积极地提升自我。同时,上课时总是走神,打瞌睡、聊天、玩游戏等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在平时,学生不认真听课,临近考试的时候就通宵突击,熬夜背书,考完后便基本遗忘,没有将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仅仅只是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方式,未将精力真正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三)部分高校自身的管理问题

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通常只注重学风建设相关制度的制定与管理,但真正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致使高校学风建设未获得预期成果。此外,创新性措施的缺失也是高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学风建设应当依据高校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合适相关学风建设方案,但大部分高校普遍借鉴其他高校的学风建设经验,不加以改进就用在本校学风建设的方面,缺乏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的结合。

(四)大学生价值观、成才观与市场经济社会客观因素的关系

近几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时刻冲击着大学生尚未完全成型的成才观与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价值逐渐成为了衡量人与人关系的标准。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在这些诱惑下,传统价值观逐渐背离航道,甚至变得扭曲。人才竞争因为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而更加激烈,尚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在无形之中收到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种种因素不断动摇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1]。

三、以“铁军精神”促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依托“铁军精神”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铁军精神”文化资源是所有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铁军精神”的开发与利用便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把“铁军精神”所展现的精神内涵与革命文化融合到高校学风建设当中,用其所展现的内在驱动力和向上的精神力量,发挥直抵人心的警醒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团结奋斗凝聚力,让“铁军精神”为高校的学风建设助力。另外,在高校进行学风建设、普及“铁军精神”时,应提升措施的针对性,高校可以邀请相关党史专家开展“铁军精神”时代内涵讲座,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成立“铁军精神”学习讨论组,以“铁军精神” 的时代内涵建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在根本上改善高校当前的学风。

(二)结合“铁军精神”时代内涵,建立学习创新的心理基础

“铁军精神”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就是为获取革命胜利,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尽管目前高校大学生所拥有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过去时代所不能比拟的,但同时干扰他们学习意志和价值观的诱惑也是最多的。只有始终坚持和弘扬“铁军精神”,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心中的崇高理想和人生目标,才要始终保持坚强的思想政治意志,战胜困难,抵制诱惑,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学习中去。同时,当我们拥有了“铁军”血脉的注入,学习目标必然变得更加崇高,学习的意志也必然更加坚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必将被充分激发。如果大学生只为自己前程着想,只为个人利益而“努力”学习,虽然也可以激发较强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受利己主义支配,自身缺少精神支撑,不仅热情持续时间有限,还可能会因为他们缺少责任心和使命感,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少创新的原动力,最终陷入利己主义的泥潭。只有那些肩负着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的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会不断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予以批评性地思考和研究,最终让自己的学习与创新更进一步。所以传承“铁军精神”,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们成为当代创新型人才、营造科研工作者良好学风的重要精神支柱。

(三)以“铁的纪律”促成高度自律的学习纪律

高校的课堂纪律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习纪律始终是保证校园中所有教学、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同时,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风建设过程及其中的政治思想与师生学习行为纪律,往往最终还是用“束缚”式的原则来对其加以控制和维持,学生难以形成以学习为自我需要的理性自觉行为。

通过“铁军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将其精神内涵中“铁军精神”注入到广大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灵深处,使学生将“学习”坚定地建立在崇高理想和信念的基础上,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学习,那么所有外部“纪律”需求,都自然会变成为自身的内在需求[2]。■

猜你喜欢
铁军学风内涵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铁军颂
铸成消防铁军
活出精致内涵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读《铁军颂》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