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健身操在教学过程中民族元素的应用

2021-11-22 15:03张艺宁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3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民族

张艺宁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民族健身操运动是在中国新时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是一项把各个民族习俗文化相结合的有氧运动项目,它不仅融合了现代健美操编排原则、表现方法,并且保持了传统民族舞蹈元素和民族素材。通过结合不同的舞蹈歌曲,不同的音乐旋律,不同的舞蹈运动方式和艺术活动内容,来实现不同的运动效果和艺术美感,并且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开展可以更好的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特色、民族风格,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运动底蕴,充实学校的运动文化课堂,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兴趣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健康课程。民族健身操大致分为徒手和简单器械两类。徒手健身操是指人们通过肢体关节的简单运动实现健身目的,例如藏族健身操、土家族健身操、苗族健身操等。这些都体现了民族特色,具有健身健心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活动关节,使肌肉舒展得到放松,每一个身体部位都能得到锻炼。在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文件中表明党委领导和政府要加强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要求,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学校体育活动当中,帮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锤炼意志,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力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一、民族健身操的特性

(一)运动的特性

1.观赏性

每一项运动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观赏价值,比如:花样滑冰,体操舞蹈,艺术体操等等。对于中国南北方少数民族健身操,也存在着不同的观赏性:彝族打歌主要是凸显出民族符号之美,图形优美,颜色艳丽,它的舞蹈动作更多的性情豪迈,自然潇洒的民族风格特征,但是与此相对比较之下,傣族的姑娘依山傍水,依水而居,喜欢沐浴,舞姿动作虽然幅度很大,可是脚下舞步却轻快多变,更大的体现了傣族姑娘三道湾之美丽,以及恬静,柔美的个性,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姑娘都有着艳丽的衣着,以及欢快的舞姿动作,给人以视觉上的盛宴。

2.依附性和参与性

民族健身操是面对社会大众而开展的集体健康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男生女生放松的需求。民族健身操为更好地能够融合在学生中,因而精简了舞蹈动作与乐曲的旋律,把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与健身操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学员们在锻炼过程中,不但能够体验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神韵,还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身体盛宴,因为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属于自己的传说故事,然而在这个美丽故事的背后既保留了他们早期的信仰又体现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状态,我们不得不说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习俗的母体基因,现代人满怀着信仰通过组织祭奠活动,年复一年进行供拜,因此便逐渐演化成一种风俗习惯和一种节日。民族风俗习惯是由各族人民创造的。民族健身操的进行并不受场地制约和影响。在整个民族健身操发展过程中,简单化的舞步动作既便于人们锻炼,也便于更多人集体活动,从而实现了强身健体和娱乐的双重作用,可谓是很好的服务了大众生活。在宁蒗县,民族传统的舞蹈出现在各民族的民俗节日、婚葬仪式、祭拜祭祀和其他的大型活动上。荞子舞和包谷舞都是表现生产过程的舞蹈,而锅庄舞以及对脚舞是我们在少数民族的婚礼上常见到的舞蹈,因此我们将这种舞蹈附着在大众健身操当中,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亲切度和参与性。

3.健身性和健心性

民族健身操是一种有氧体育运动,民族健身操中的很多动作都可以提升人类的头、颈、腰、腿、臀部,从而促进人们血流循环系统,增强抵抗力,从而改善人类身体状况。而且其中的动作也都很简洁,不影响人们扭、跳跃等身体形式,而且练习类型很多样化,人们都能够找到最符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民族健身操来锻炼。对学习者而言,有助于拓宽自身的交际圈,沟通感情,增强民族团结意志,增强自身的民族凝聚力等,既能利用民族健身操来减轻学习工作的压力,增强记忆力,增强工作效果等,又有助于增强中枢神经体系和血流循环系统能力等,同时也缓解了颈柱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不但有益于自身健康状况,还有助于健康心态的养成,让社会正面力量包围着自己,从而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文化特性

1.地域性

文化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养成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少数民族健身操是现代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一种特定产物。它的产生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行为结果,更是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提炼,对于北方地区,由于地势的辽阔,因此形成了她们所特有的出行方式,所以他们适合一些力量爆发力的一些项目,例如骑马,摔跤;南方由于水资源丰富,因此他们的水性较好,善于水上项目。

2.民俗性

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时代的发展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因此使得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一个民族的生活特性是历史的沉淀,它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表现在他们的日常行为、语言、心理等。

3.交融性

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但是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民族之间也同样都具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对于相邻的两个民族来说,他们在不断的交融,在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的形态下,民族文化的交融性是民族的进步,文化的同步,成为民族前途、传承、交流等路径,因此也形成了民族健身操的交融和交流。

4.传承性

每一种文化都具有着一定的传承性,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中,表演者身穿代表性服装,以及民族装饰,用民族健身操的方式呈现出少数民族劳动的情景,充分体现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赋予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二、在教学过程中民族元素的应用

(一)服装元素

服饰也是最能代表和反映民族特点的一个展示方法,相对于汉族服饰的单一化来讲,民族的服饰也很是五彩斑斓,代表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风格五十六种习惯,同时又代表了中国各个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由于中华民族的服饰多样化,很具特色,因此给人在视觉上的冲击也是很大的,所以运用民族服装来提升民族健身操中的气质,只要人们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代表性就很强,而民族健美操的学习也不仅仅要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还必须考虑服饰的配色和服饰的款式,所以大学生在练习舞步时一定要熟悉并掌握一些服装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创造出比较完整的舞步,不但有助于大众提高对民族健身操的更进一步认识,而且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

(二)音乐元素

民族健身操的成功发展也离不开乐曲的烘托,不同种类的民族舞曲都有着其特殊的乐曲类型,而音乐又在舞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民族健身操舞者而言,舞曲又有着自身的表达方式,有高低、旋律以及乐曲的风格等都赋予了舞曲不同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为学习者们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舞曲又能够减轻学员们在练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紧张感以及不安感,因为不同的乐曲类型对于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所以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在乐曲的选取上特别关键,所以音乐老师在教学课程中一定要选用合适的民族音乐,才能表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三)舞蹈元素

美丽的舞姿动态,能够吸引更多的训练者加入民族健身操的训练队列当中,因为民族健身操是由一个又一个民族舞蹈动态所构成的,优美和谐的舞蹈舞步能够极大化地陶冶个人的审美观情操,给人以视觉盛宴,而通过对学员不同的民族舞姿动态的训练能够增强学员身体的柔韧力,既能够提高学员的个性气质,也能够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身体的抗性,同时老师还能够针对学员个人条件等原因给学员单独编写不同的民族健身操动态,挑选一些比较适宜中国大众的民族健身操,以此提高学员的训练兴趣,从而调动积极性,使民族健康操切实地服务于广大中小学生。

三、结语

民族健身操在当前我国本科高等院校体育运动教学过程当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既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特色,丰富中华民族的体育运动事业,也能够为中华民族培育更多的体育运动健儿;不仅能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强身健体,减轻学业压,还能够增强对人身体的抵抗性,从而减少疾病;还能够帮助当前广大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有助于当前中小学生养成终身运动思想。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舞蹈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