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全员
——区域高端人才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2 14:50薛媛媛青岛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申报用人单位培育

薛媛媛 青岛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近年来,以各级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各省市逐步形成了层次分明、渠道多元、梯次接续的人才工程体系,成为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才培育的重要抓手。区域开展高端人才培育需要因地制宜,围绕产业特色,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人才培育模式。

一、新形势下加快区域高端人才培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以成都、武汉、西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加入,让这新一轮人才竞争持续升温。引进高端人才能够弥补区域发展中急需紧缺人才的缺口与不足,节约时间成本,然而,对于区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而言,只靠“输血”而自身“造血”功能不健全,是没有持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建立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才能支撑企业和地区的高速发展和战略转型。

(一)从推动区域发展来看:人才引进的重点是为区域发展快速引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也就是高精尖人才。而存量人才是人才队伍的主体,也是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如何盘活现有人才,更好服务于当地发展,是当前开展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以人才项目申报为抓手,加快高层次人才培育,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对于落实人才支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促进企业发展来看:引进人才能够帮助企业节约引才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但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仍是现有人才群体,“老员工”更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岗位特点和企业文化,对企业有一种情怀,希望能够把自身成长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更是难能可贵的。另外,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育,有利于形成鲶鱼效应,激发人才队伍争先创优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

二、当前人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育合力需进一步增强。人才培育是一项全面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相关部门的职能,形成工作合力,园区、行业部门、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而在人才培育的实践中,部门之间还存在定位不准,甚至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形,缺少联动机制,导致培育过程出现缺位或者衔接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项目培育的成功率。

(二)人才培育规划需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需要一个连续性的环境,从人才项目落地到培育壮大,要根据人才的自身条件、项目进展等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和阶段性培育目标,并有序推进,但当前有的地区,特别是用人单位依然存在培育工作重当下、轻长期的情况,人才培育缺少整体和长远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工作脉络不够完整和清晰。

(三)人才项目储备需进一步增强。人才储备是开展人才培育的前提和基础,掌握人才队伍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培育。在工作实际中,很多地区是项目申报通知下发后再启动摸排,随后再逐一开展项目申报条件的可行性分析,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整个培育工作的进展。针对各类项目的申报条件,分层分类地储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项目,做好跟踪培育,这是开展人才培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三、构建“全程+全员”人才培育模式必要性分析

探索建立“全程+全员”的人才培育模式,主要是从培育主体和培育过程两个维度来分析,通过实践运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探索建立该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人才的培育需要园区、行业部门、用人单位实现联动,用人单位需要平衡企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将两者有效契合,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人才培育超前或滞后,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行业部门的职责是指导企业、高校院所等,有计划地引导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申报各级重点人才项目。而园区从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安居保障等方面入手,为人才的持续成长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三个培育主体的作用缺一不可,攥指成拳才能形成培育工作合力。

(二)从培育过程来看,人才的培育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不用发展阶段,适当调整人才培育规划。就人才培育个体而言,从培育初期的路径设计、培育过程中的政策扶持、后期的跟踪培养等等,需要在各个环节持续发力,才能在用人单位甚而整个区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营造出重视人才培育的社会氛围,为地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源泉。

四、建立“全程+全员”培育模式应抓住重点环节

开展人才项目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抓住重点关键,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应,具体来讲,需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熟知政策:这是培育工作的前提。知晓项目申报条件,就好拿到“千里马”的画像,才可以按图索骥,如果手中无图,连“千里马”的样子都不知道,那就无从下手,可能是相遇而不相识,或者是擦肩而过,只有准确掌握政策,明确培育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千里马”。

(二)做好储备:这是培育工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有培育的对象才能着手开展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储备工作:一是新引进项目中符合申报条件人选;二是参加过项目申报未成功的人才;三是已出管理期可重复申报的人选;四是校企联合开展培育的对象,针对每一类培育对象,工作侧重也有所不同,做好分类储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精准研判:这是做好培育工作的关键。具体项目要作具体分析,有的项目是宽进严出,申报条件容易满足,重点看专家的评审,此类项目可以做好广泛的发动,组织更多人选参加申报;而有的项目是严进严出,像部分一事一议项目,申报条件比较苛刻,就需要进行精细化分析,项目是作为创新类还是创业类申报优势更明显?经过深入透彻的分析,找准项目申报与人才优势的结合点,才能提高申报的成功率。

(四)组织申报:这是培育工作的重点。申报环节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繁琐,像申报材料的准备,证明材料的收集、制作答辩PPT、迎接现场考察等内容,项目申报的层级越高,对这些内容的要求相应地也就越高。在准备各类申报材料的过程中,要做到严谨、真实、细致,总的原则是通过申报材料的组织,能够将项目优势充分地展示出来。

(五)跟进反馈:这是培育过程最容易忽视和遗漏的地方,有的用人单位将申报材料通过系统提交后,认为申报工作已经结束了,坐等申报结果,孰不知有的项目在经过行业部门初审后,会通过系统对申报材料进行反馈,例如申报领域是否需要调整,还缺少哪些证明材料,等等,若不及时反馈就会错失申报机会,需要在申报过程中加以注意。

五、建立“全程+全员”培育模式的路径分析

以各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为例,在区域建立“全程+全员”的人才培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全域统筹,扩容人才储备“蓄水池”

人才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有“米”下锅,要有培育的对象,提前做好人才储备是培育的前提和基础,人才部门牵头,要组织各类园区、镇街、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定期对本辖区、领域的重点人才进行摸排,分行业、分层级建立人才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有新的人才项目入库,及时完善相关信息,摸清了底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下步发展方向。

(二)全景规划,理清人才发展“路线图”

高层次人才项目种类多,申报条件不尽相同,用人单位如果吃不透项目申报条件,就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作为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域高度,根据地区发展主题和产业布局,对人才培育进行统筹规划,坚持围绕产业培育人才,以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才融合发展。指导用人单位开展项目申报,对各级各类人才项目进行梳理,分类建立项目申报条件清单,便于用人单位分类掌握,提高人才项目申报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三)全程服务,担当业务精湛“辅导员”

人才培育过程环节众多,各个环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组织申报环节要突出一个“广”字,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人选参加申报,做到应报尽报,通过参加评审积累经验;在申报材料修改过程中突出一个“精”字,无论是申报材料的整理,还是答辩PPT的准备,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数据翔实、理由充分、发展目标明确,通过材料精准展示人才项目成果;在开展答辩技巧辅导的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巧”字,要根据申报人选的实际,研究答辩技巧,例如语言表达、现场互动等细节的把握,指导申报人选从容应对答辩;在现场考察一环,则要突出“细”,要全面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各类档案材料要准备齐全以方便查阅,规划设计好现场考察路线等等。

(四)全位扶持,保障创新创业“多元化”

开展人才培育的关键是“用”,要使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让人才安心创新创业,就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从人才关注的安家、办公、住房、子女入学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措施,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既要着力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要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参加区域文化活动等途径,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使人才愿意留下来实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申报用人单位培育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