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习得性无助现象探析

2021-11-22 18:51高强太
名师在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习得性小学生探究

高强太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仁大镇学区,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但是,在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其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原因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其主要指由于长期以来在某个学科的课堂学习中遭遇困难,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畏难的心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在农村小学的数学学科中较为常见。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所不足,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这种不健康的状态。

其次,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一部分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存在困难。再加上农村小学的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课堂素质养成的重视,一味地进行学科知识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小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变化,自然也就逐渐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的现象。

最后,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教师对新的教学理

念、方法及教学现状缺少充分的了解,无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应用[1]。在这一模式下,农村小学生遇到问题也无法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逐渐出现了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和问题。

而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状态、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就必须关注这一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农村小学数学习得性无助现象的解决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

由上文分析可知,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遭遇困难而丧失信心是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组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

从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来看,农村教师需要通过学校统一的实地或者远程培训活动来系统性地了解和学习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或者是利用互联网的实时通信应用来了解最新的教学现状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这既可以降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难度,又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数学应用的意识,从而使小学生有意识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互动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新兴的教学模式来开展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课堂环境和氛围的创设,除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来实现外,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是重要的途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将游戏的活动形式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部分,将知识内容与游戏活动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小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这样既能消除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又能让其更加迅速且快乐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在完成这些方面的转变之后,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平等的态度和幽默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使得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愿意求助教师。这样一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逐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逐步树立信心,进而改变习得性无助的现状。

(二)开展探究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解决学生习得性无助的问题,除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摆脱畏难的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3]。

只有在兴趣驱使之下的学习,才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许多教师和学校的实践证明,主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用主题探究的模式来开展教学。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选择一个较为常见的应用场景,并且提出问题,将这一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探究的主题。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或者学生的个人意愿,来选择由学生个人完成自主探究还是由小组合作来完成探究[4]。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并且进行展示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在数学学科中出现习得性无助的问题。

在这样的课堂上,除要关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之外,教师还应重视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及知识的总结。因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其存在的问题及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一部分小学生而言,单凭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无法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逻辑框架的方式,来逐步巩固学生对课堂上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其借助这一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便于以后的课堂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学习中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自然也就能够逐步摆脱自身自卑、畏惧的心理,从而主动积极地面对数学的课堂学习,进而消除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结 语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是基础性的课程,但往往也是学生畏惧的学科。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心理状态及教师教学上的问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习得性无助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创设课堂环境来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且通过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习得性无助问题,进而实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习得性小学生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是小学生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非常小学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