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规则 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
——谈同构性文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2021-11-22 18:51
名师在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同构老屋规则

施 云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城乡中心小学,福建平潭 350400)

引 言

规则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不是演绎的过程,而是归纳的过程,是对其接触的语言规则习得的过程。同构性文本单元教学,应该顺应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把握单元学习的核心目标,从单元学习的整体视觉出发,通过课时整合设计出简洁、高效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探寻语言规则,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简约、高效。现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为例,谈谈同构性文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一、探寻规则,解析单元教学核心目标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安排了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这三篇课文在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安排、段落层次特点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规则,即按一定的顺序反复出现相似的场景,呈现出循环式的结构;课文中重复出现某些特定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人物的语言,有的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语句。教师应从探究同构性文本语言规则的角度出发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寻求至简的、清晰的、有梯度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在学习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去发现、领悟同构性文本的语言规则,随后在略读课文学习中加以模仿、实践、运用,创造性地重构规则。

二、探寻规则,设计简约的单元教学路径

(一)悟格,寻找规则

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学习预测策略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大多引导学生进行有依据的预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老屋会答应这些小动物的请求吗?这些大多是从故事情节或结局来进行预测引导的,形式比较单一,容易使学生在预测的过程中比较关注情节,而忽略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其实,预测的角度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既可以预测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结构相似或相同的语言表达的规律。用上这样的规则去预测后续故事的语言、结构、篇章、段落层次,能让预测更丰富、质量更高。

1.引导关注语言规律

这课中,老屋说的话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当小猫来请求帮忙,要住一个晚上时,老屋说:“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当母鸡请求要住二十一天时,老屋说:“哦,是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这是一个探寻同构性文本语言规则的教学点。教师出示这两句,引导学生反复读,并思考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老屋的语言共有两句,第一句都是“哦,是××啊”,第二句都是“好吧,我就再站××天”,而这时间的长短是根据小动物们的请求来应答的。当学生发现其中的语言规则后,教师再让学生预测老屋和小蜘蛛或者其他小动物之间的对话。绝大部分学生的预测都接近文本。

2.引导关注篇章结构规则

课文以反复的手法来推动情节发展,分别讲了老屋和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按一定顺序展开:老屋准备要倒下—小动物们来请求帮忙—老屋答应请求—小动物们相继离开了。这种回环反复的篇章结构,又是一个探寻语言规则的教学点。在教学了老屋和小猫、老母鸡的故事后,教师问:“在老屋和小猫的故事中,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在老屋和老母鸡的故事中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通过比较,学生找到了同构性文本在篇章结构安排上的规则。学生注意到课文篇章结构的规则后,其后续预测的故事不仅生动、合理,还关注到了故事情节的载体——篇章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表达更富有条理性。

(二)仿格,迁移运用

长期以来,模仿一说颇受争议,有人担心模仿会阻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和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方式[1]。

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隐去了后面部分的故事情节,把故事结局留给学生去预测。这篇课文也有重复出现的关键性语句。“胡萝卜先生……继续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飘动着”在文中分别出现了两次,这些句子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课文同样也用了回环反复的篇章结构:小男孩需要风筝线开始,接着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飘动着,小男孩剪下一段胡子当作风筝线;鸟太太需要晾衣绳,接着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飘动着……随后,教师让学生预测后面的故事。

有了精读课文同构性文本语言规则的学习和领悟的基础,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预测的关键,模仿时会用上关键语句、反复结构的段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续编故事时,有的学生依照前文范式续编,有的学生做到同中有异,而且语言表达比较规范,做到有场景、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性语句,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测效果。这些得益于学生能准确把握文本特点,把预测策略的运用和语言规律的探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活用,变式重构

由仿而创是一切领域的普遍规律。随着预测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对于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小狗学叫》,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运用预测策略的实践空间,并尝试着对原文的语言规则进行创造性的重构,最大限度地实现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核心价值。

《小狗学叫》和前两课相似,也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在最后部分,课文提供了三种不同结局的开端,分别是:小狗遇到母牛、遇到农民、遇到自己的同伴。如何把这节课上成真正体现预测策略的实践课?从故事情节方面来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语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在篇章结构和语言的组织上,应该鼓励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参考原文提供的语段范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重构。

原文的表达顺序是:遇到谁—学会谁的叫声—之后被奚落或追赶。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以及自主交流、讨论,学生重构了几种不同的表达规则:(1)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从小狗的视角出发,着重表达了小狗的感受;(2)加入波折和意外,让叙事部分有了波澜,打破了原有的表达顺序;(3)将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给人以启发,说明找到正确的教师的重要性……在这里,语言规则得到了活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内化。

三、探寻规则,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针对具有同构性文本特征的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教师从单元整体教学入手,探究同构性文本的语言规则,实现预测策略的习得,设计简洁、有层次的单元教学路径,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单一的知识点的限制,厘清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结 语

从探究语言规则角度出发的单元教学,突破了按部就班的“一课一学”的缓慢进程,将节省出来的课时用于课内外资源的联结,让学生在预测策略的不断运用和实践中形成预测阅读能力。层层深入的教学路径,打破了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实践间的壁垒,形成了更加完整和稳固的知识体系结构。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充分利用小学生认知语言“举一反三”的特点,使学生后续的相关学习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同构老屋规则
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不倒的老屋
老屋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利用同构特点巧解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