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跨文化下的高职日语教学

2021-11-22 21:21陈蕴哲
读与写 2021年25期
关键词:日语跨文化竞赛

陈蕴哲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1)

日语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学领域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就以往的日语教学来看,依旧有一些不足,影响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形成。在此背景下,如何改善教学现状,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成为了广大教学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

1.高职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可以说,跨文化下的高职日语教学就是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所谓跨文化意识,主要指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或集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当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后,他们可以结合对方的身份以及场合发言,敢于、善于与他人交流、互动,做到“出口成章”。除此以外,还可以使双方的交流、互动更加流利、顺畅,有效避免出现语言障碍的情况。可见,在高职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2.跨文化下的高职日语教学方法

2.1 创新高职日语教学模式。跨文化下的高职日语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具体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优化,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优良的学习氛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日语环境,将日语文化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如: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以品茶为主的特殊文化,它与东亚茶仪式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这一文化元素,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对日语教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语学习之中,为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1]。其次,教师还需要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摒弃以往的功利性思想,在完成基础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注重学生日语文化情感与实践能力的养成,而不是将重心局限在等级考试上。总体而言,跨文化下的高职日语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日语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译”等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2 开展丰富日语竞赛活动。除了对日语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日语竞赛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说,日语竞赛活动面对的是不同学段的学生,因此竞赛的内容和形式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例如:假设高职中的日语专业一共设立了五个班级,那么就从各个班级挑选适量的代表,作为日语竞赛的参与者,教师则充当竞赛的评委。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可以开展一些以“日文化介绍”、“日文演讲”、“日语模仿”等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当竞赛结束后,评委将学生的日语语音、语调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点评、打分。对于大二的学生,则可以在大一新生的竞赛基础上增设一项“你说我听”环节,主要是由评委出示日语释义,学生抢答,正确率最高且速度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竞赛过程中,为小组争光,为班级争光。通过日语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日语氛围,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日语组织、表达水平,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助力。

2.3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如今,各个教学领域都基本配备了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对此,基于跨文化的高职日语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搜集一些符合学生日语学习需求的资源,并且将其分享给班上的每位学生,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这样,即便是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学习日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个班级群,邀请全体学生进群,并在群里发布学习任务,如每天保证三十分钟的日语听力等,引导学生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随时随地学习[2]。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语学习不再限制于教材、课堂,纵观当代高职教学,可以发现移动学习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普及,不少高职也开始进行了网上教育,学生的日语学习渠道更加广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还能够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日语素养、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迎合当下时代要求的必由之举,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为学生构建高质量日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日语知识、文化背景等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把握,进而从本质上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促进高职日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日语应用型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日语跨文化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创新思维竞赛(3)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