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要素下小学阶段篮球技术的落实策略

2021-11-22 23:23孙丹丹江苏省新沂市城关小学
灌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哨声拍球投篮

孙丹丹 江苏省新沂市城关小学

所谓动作要素,代指构成某种动作时必需的因素,包括运动的姿势、轨迹、速度、力量、节奏、时间等主要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篮球技术教学而言,通过合理的方式掌握动作要素,可以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篮球技术,将其做的更为规范、精准。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应当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将篮球技术拆解为单一的动作要素。

一、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运动姿势

想要以动作要素为基础,为小学生讲解篮球技术,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正确的打球姿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一对一的为小学生传授打篮球的动作要领。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有些运动天赋较强的学生,能快速学会技术动作。另一些运动能力较差或身体协调力不强的学生,则接受较慢。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改善教学过程,帮助小学生顺利掌握运动姿势。

比如,在学习背后运球时。有的球感较强的小学生很快就能灵活操作,而有的小学生则经常将球运丢。对此,教师可以将上手较快的学生和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归为一组,让前者担任“指导教练”,为组里未掌握背后运球的组员提供帮助。如果“指导教练”也无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再统一上报给教师,求取教师的指导意见,由此,不仅能节约教师的教学精力,也能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也能评价彼此的篮球学习情况,比如有哪些姿势做的不标准、不规范等等,从而能及时找出问题,在群策群力中逐一加以解决。

二、借助信息技术,了解运动轨迹

篮球动作的运动轨迹通常比较复杂,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如果教师单纯采用亲身示范的方式,学生很难掌握每个技术动作的细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篮球技术的运动轨迹生动、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原地投篮时,关于起跳时手部动作和身体姿势的配合,包括左手应该如何扶住球,右手该怎样发力。仅凭短短的课堂时间,教师很难将这些细节事无巨细的讲解清楚。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将投篮的技术动作拍摄下来。在课堂上,通过慢放的形式,将投篮的动作要领慢慢地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到每一个技术重点,逐渐熟悉投篮的要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使用摄像机,摄录下学生投篮的过程。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对整个练习过程复盘,帮助学生分析,在投篮时,通过什么样运动轨迹来投出篮球最为合理。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篮球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小学生的篮球学习提供良好的助力。

三、巧用趣味指令,调控运动节奏

在动作要素中,节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时,如果能控制好自己的运动节奏,学习的过程将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节奏通常会显得十分凌乱。对此,教师可以巧用趣味指令,让学生根据提示,将自己的节奏调控的更加圆转如意。

比如,在学习运球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哨声,让学生熟悉运球的节奏。例如,学生每听到一次哨声,都要刚好完成一次拍球。随着哨声节奏的变动,学生的运球节奏也要随时发生变化。此外,哨声的不同节奏也能代表不同的篮球技术内容,例如短快的哨声,代表着学生要原地运球;声音稍长,但节奏较快的哨声,代表着学生要控球前进;而长哨声,代表学生要停止脚步,原地投篮。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拓展教学,将多个技术动作结合在一起,由哨声来加以指示。譬如,将控球前行和跳投组合成一个整体,视为一个动作系统,让学生尝试将多种技术动作一气呵成的完成,由此,借助哨声带来的趣味指令,小学生不仅会迅速熟悉陌生的篮球技术动作,还能通过哨声的组合,将多种篮球技术融会贯通。

四、依托辅助教具,锻炼运动力量

篮球运动不仅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力量,这也是动作要素之中的重要组成。比如投篮动作,如果小学生的手腕力量不足,只能选择用“双手碰球,将球托扔到篮筐”这种不规范的方式来投篮,或者,直接投出一个“三不沾”。对此,教师可以依托辅助教具,来锻炼小学生的运动力量。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平时的学习表现,来估计学生的身体承受限度。在组织相应的篮球训练时,让学生的手腕、脚腕、肩带等地方适当地增加一些负重,如负重护腕、负重沙袋等等。但教师必须谨记一个原则,借助教具的负重训练一定要做到适量和适时,所谓适量,是负重的大小要不多不少,既会让学生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又不会太过压榨学生的身体;所谓适时,是指负重练习的时长要保持适量,每堂课以15分钟为宜。此外,除了体育器械等训练运动力量的工具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自主制作出训练学生身体力量的道具,例如,用白纸叠一张纸飞机,再准备小木棍和小皮球,让学生分别投掷这三样道具,思考用什么样的运动力量,才能让这些道具投掷的更为精准,这可以为学生带来触类旁通的学习体验,有效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安排训练任务,提高运动速度

有些小学生在学习完篮球技术动作后,迟迟不能将其充分地内化吸收。究其原因,是因为练习的次数不足,没有培养出成熟的技术。大多数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篮球。对于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这类学生只会照搬照仿。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训练任务,以动作要素中的运动速度作为教学的理论基础,来提高学生篮球动作的熟练程度。

比如,在教学完投篮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以下学习任务:用最快的速度在罚球区边界的每一个做好标记的地方完成一次进球(每侧有四个标记)。针对这个任务内容,教师要为学生规定好时间,学生想要完成任务,就需要主动、积极地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将练习的过程公开,比一比谁的练习质量最好、练习效率最快。针对优胜者,教师还可以发放一些奖品,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由此,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篮球训练任务之中,逐渐做到熟能生巧,将篮球技术熟练掌握。

六、组织游戏活动,规划运动时间

在动作要素中,运动时间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关键点。控制好学生的运动时间,就能做到张弛有度,有效防止学生出现韧带拉伤、肌肉损伤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组织游戏活动,妥善规划好学生的运动时间。根据NBA的规定,一场成人篮球比赛以48分钟为基础,一般分为4节,每节12分钟。每节之间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中场休息时间则有15分钟。参考NBA的比赛标准,小学生的篮球运动时间可以减半,以6分钟为基准。每过6分钟,都要中止教学活动,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

比如,在教学运球的基本技术时,教师可以组织“听口令拍球”的游戏,游戏时间规定为5-6分钟。首先,为学生设计好各种拍球动作,如动作一为下蹲拍球,动作二为双手同时拍球,动作三为一手蒙眼一手拍球。学生在拍球过程中,要听教师的口令,随时改变自己的拍球姿势。完成这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稍事休息,学习下一个环节的运球技巧。随后,再根据新的运球技巧来进一步设计游戏活动。

七、结语

从动作要素的角度入手,将小学阶段的篮球技术进行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篮球运动的要领。对此,体育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动作要素的教学方式,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动作要素的分解和组合,帮助学生将篮球技术扎实地掌握。简而言之,教师要以动作要素作为教学基础,统筹好运动姿势、运动轨迹、运动速度、运动力量、运动节奏、运动时间的教学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出高效率的篮球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哨声拍球投篮
看着自己
哨声中的师情
今天你投篮了吗
我们成了好朋友
听,那哨声
拍球真好玩
投篮王和盖帽王
拍球接龙
大班健康活动:快乐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