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策略

2021-11-22 02:41曾小英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民族精神

曾小英

(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1)

古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寄托了诗人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本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教材内容所选择的诗词都饱含作者深情,是古代文化璀璨的明珠,凝聚着美好的情感,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通过适当性的引导,以此来起到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教学目的。

1.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课堂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使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使其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小学生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从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重点放在了使学生背诵的角度,教学环节固定缺乏新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将古诗词教学背诵作为高分成绩的途径,因此缺乏对古诗词背景及含义的讲解。受教师影响,学生并未对古诗词产生探究性的学习精神,对于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没有进行有效理解,因此古诗词教学难以起到预料之中的效果,课堂教学并没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课本教学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从这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此来发挥古诗词的真正教学作用。

2.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2.1 提升小学生语言审美能力。古诗词教学通常可以展现一定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对于美丑善恶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直观的方式去感受对诗歌体会比较浅显,缺乏一定的内在分析。而古诗词大多体现的是诗人的心境以及理想抱负,在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美丑善恶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美的内涵性理解,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对古诗词审美原则进行深入性了解之后,通过教师讲解评审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以此来全面提升小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提高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2.2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古诗词是古代人民的生活写照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古诗词中的思想文化元素,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古代人民生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学习古代劳动这的智慧,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来明理,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并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使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使其爱上古诗词学习进而爱上语文课堂学习。

3.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策略

3.1 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对自身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人文素养仍然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在讲述过程中表现的富有人文内涵。若是教师授课方式和语言比较单一,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很容易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很难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不断充实自己,在全面整合古诗词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个人情感,提升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比如教师应积极主动参加教师培训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认真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经典案例进行主动学习,与优秀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积极参与教师活动,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研究,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此来全面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2 对教材古诗词中的民族精神内涵充分挖掘。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来对小学生的民族精神进行培养,首先应以教材内容为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全面整合教学资料的同时读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进行充分性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剖析,帮助学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使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增进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启发。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学生慢慢去体会,人文精神以及民族文化内涵也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持续的进行渗透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引导的角度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并理解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精神。自主性的学习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石灰吟》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诗词内容中的经典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进行具体性赏析。这句诗从内容上来看并没有生僻字,内容表现得通俗易懂。因此对于这类诗歌教学,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对诗句内容进行朗读,并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诗句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呢?从整篇诗词的表达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整合教材内容并对民族精神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以此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诗词审美能力,增强对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3.3 情感教学以此来增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难点,晦涩难懂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学习心理,从表现形式上才看古诗词理解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较少,对于文言文词汇和以及经典句式的理解和积累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对诗词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很难切身理解。古诗词大多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以及抱负理想的形式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将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并加以想象力的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文本理解能力,利用古诗词中的民族精神文化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弄古诗词的意识的同时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江南春》一课内容时,诗句内容主要描写的是江南景物,通篇以写实的方式将江南美景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经典名句进行欣赏,这句诗表面上描写的是江南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实际上江南烟雨中的美景中南朝所遗留下来的寺庙最多,虽然南朝早已不在了,但是那些烟雨中的景物多少年了还是没有改变,以写景的方式来抒情,具有浓浓的讽刺意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诗歌中所涉及的人物、朝代以及社会背景进行详细的阐述,使学生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情况下,从古诗词中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情感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对诗歌所表述感情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深入理解诗歌基础的情况下形成自身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古诗词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3.4 情境教学组织学生分工合作活跃课堂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比较呆板和沉闷,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情境教学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情境导入,对于包含民族精神的古诗词内容使小学生对诗人的背景、写作朝代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侧面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情感教育。组织学生以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对古诗词进行学习,以此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竹石》一课内容时,诗歌主要对竹子的生长环境进行了描写,诗歌题材接近现实生活,因此对小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现实主义教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情境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而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比如组织学生分工合作,以小组的形式对竹子的生长环境进行模拟,并以话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活动开始之前,为学生具体介绍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内心活动,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理解诗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扮演活动过程,各小组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来进行一定的改编,以拟人化的形式丰富竹子的情感,将古诗词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积极主动地对古诗词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和精神进行自主性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以及所表达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以此来保证民族精神的有效拓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

4.结论

总而言之,古诗词课堂教学来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良好契机,因此教师应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民族精神内涵,创新教学模式并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此来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培养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全面提升其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民族精神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爱古诗词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拿出精神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