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导学让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无穷

2021-11-22 02:41杨达威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导学学习效果设置

杨达威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00)

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学中,教师一般都会采用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形式进行导入,这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属性特点,教师在导学时需要根据教学要求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导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才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堂导学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积极探索并更新导入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1.智慧导学的现实意义

在以往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等各种因素,导致了课堂活跃度不高、师生互动不多等教学问题的出现。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也让教师逐渐意识到了构建一个趣味性课堂的重要性,而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能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关键因素。开头开得好,能够促使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智慧导学的应用策略

2.1 设置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在教学时设置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欲望,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追求。对于问题的设置肯定不是教师随意而为的,而是需要发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并借助灵活多变的技巧方法,从多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思考。[1]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能够认真钻研了解课本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积极寻找学生思维和教材内容相契合的知识点,再设置问题进行导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分类》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什么是机器人,它的分类有哪些?智能机器人是怎样识别环境的?智能机器人可以自主学习吗?等。机器人这个话题对于初中生而言,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而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认真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2 游戏导思,发散学生思维。通过一些小游戏来进行导入教学,这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同时这也是游戏导思的重要基础。教师要能够紧抓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小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让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小游戏中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思维多元化发展。[2]例如在学习《影片剪辑的制作与应用》时,里边可以涉及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动画剪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将这一部分的内容知识点大概呈现给学生。然后再设置一个游戏闯关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流程进行游戏,比如“做任务—展作品—评作品”的一个流程。然后再由教师具体评价和讲解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游戏导思,激发学生发散了创新思维,提高了课堂活跃度。

2.3 实际操作,注重学用结合。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从上机实际操作这方面直接导入,从而提供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平台。[3]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一定程度上也满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够凸显他们的个性特征。当然,教师肯定不能直接一上来就让学生操作,这样就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大概了解上机操作的流程之后再进行实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障碍。例如在学习《Flash的引导层动画》时,教师可以先对轨迹动画的完成效果和过程制作成一个微课短视频供学生观看,学生通过简短的微课学习对知识就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就开始实际操作。这样,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操作下去,就不得不对微课视频内容进行仔细研究,从而让他们能够做到“学用结合”,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偏理论化,相对来说可能比较枯燥,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能够探索更多的资源和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而如果教师能够将导学技巧灵活运用,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学学习效果设置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莲心宝宝有话说
栏目设置一览表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