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1-22 02:41王晓辉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王晓辉

(山东省海阳方圆学校 山东 海阳 265100)

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特点,教师只有抓住核心理论知识点对学生展开教学,学生才能够更容易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培育出更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发展型人才。

1.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价值意义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抽象、应用和逻辑。数学抽象思维主要是针对数学知识认知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概括,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地概括,这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1]数学逻辑思维其实就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它能够让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而数学应用思维主要是要结合一些自然现象和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它可以和我们的日常语言互译,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和掌握,提高了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其引起重视。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2.1 拓展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社会中的客观事物一直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同样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解题方法时,也需要学生会用变化的观点去解决数学问题。[2]数学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需要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当学生在思维不通的时候,能够及时改变原来的解决策略并制定新的思考方向,从而找到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促使他们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现有甲乙两车共同运输77吨货,甲车比乙多运了1/3,求甲车和乙车分别运输了多少吨货?教师先不要急着让学生求解问题,可以先让他们对这个应用题目进行分析,它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在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当大部分学生回答属于分数应用题之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回答这个也可以用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答,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题目特点得出“甲乙两车运输的货物比是(1+3):3”,从而得出来从比例分配的角度来解答的方法。

2.2 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思维活动的速度,主要是表现在学生的数学运算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正确合理地借助概念、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将数学运算和推理的过程简略,让运算又快又准。[3]因此,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的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在学习《快乐农场——运算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题目由易到难的呈现给学生。比如让学生计算:(3.8+5.4)+(6.2+5.6),学生以加法交换律为依据,使用凑十法来解决;(40+9.4)-(20+7.4),学生可以将整十数和小数分类进行简单计算;22.6+1.8-7.2-3.4,学生可以利用和减一个数来进行计算等。随着数学练习的增多,学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运算技能,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强化数学技能的训练时,一定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性质等知识内容,否则大量的数学练习更会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越来越模糊。在平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背一些常用的数据,每天坚持适量的心算训练等,或者组织学生开展速算比赛,帮助学生加强数学技能的训练,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数学教学技巧,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考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