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阅读,增强逻辑理解
——小学数学阅读性教学讨论

2021-11-22 02:41宗文慧
读与写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材料过程

宗文慧

(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齐庄中心校左庄学校 河北 黄骅 061100)

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此外,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小学数学阅读结合了广义阅读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需要从阅读的共性和数学学科的独特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和培养。结合以上两个方面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了小学高级阶段数学能力的构成,并提出了一些培养建议。

1.阅读和数学阅读

在这一阶段之前,孩子通常通过听和看来获得新知识。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技能。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学生通过阅读渠道获取信息的效率将大大超过其他获取知识的方式。因此,第三阶段需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2.论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

2.1 有效的信息选择和语义转换能力。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接触数字、符号和图形,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阅读的重要特征。数学的学科特征使数学阅读比一般阅读更注重理解。要求读者选择阅读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即提取有用的数字、符号和图形信息,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可接受的语言习惯。根据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读者灵活有效地将阅读材料的不同形式转化为自己更好的理解形式,实现抽象表达与具体表达的相互转换,符号与图表的相互转换。

2.2 阅读过程中认真细致投入的能力。在阅读小说或故事时,我们可以跳过枯燥的阶段,而不影响对材料整体内容的理解,但数学阅读材料的情况并不经常如此。学生对数学材料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了如指掌,但他们很难体验到数学思想,这是由数学材料的严密性、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所决定的。因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全身心投入,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在平时的作业、考试过程中,往往学生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出现“粗心”“错题”等问题,其实是在阅读过程中不够认真细致的输入,对材料中的个别句子理解不到位。例如,“一段路计划每天修建48米,需要25天。如果你提前5天完成,你每天要完成多少米?”问题的关键词是“提前”,如果忽略提前,问题的意思就会完全改变。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每一个单词、数字、符号、图表等都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不要跳读,要充分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

3.1 养成数学阅读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数学阅读与普通阅读是一致的,需要一定的阅读量。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让学生试着读课本上的例子,试着说问题,试着解释例子,达到理解新知识的效果。二是推荐阅读书目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与教材相比,课外阅读材料的范围更为广泛,其内容不局限于课堂知识。通过更多有趣的课外数学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自主性,有效增加数学阅读时间。教师可以每周定期组织数学阅读交流日,让学生交流数学课外阅读材料和阅读经验。第三,冷静下来阅读。对于数学材料的阅读,要提醒学生为困难做好准备,克服浮躁的情绪,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解决材料中的难点部分,这也是数学阅读的乐趣所在。

3.2 注意课堂阅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发展数学阅读能力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学习数学公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关键词。在理解关键词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理解数学概念,并最终使用识别概念。数学阅读的例子,首先解决了新单词和单词的例子,突破语言障碍,阅读和理解整个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和要求,然后不担心看到直接的解决方案,试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然后分析与材料中给出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实例的理解,加深我的印象和理解。

4.结束语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是这个时代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黄金时代。这是决定学生未来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我们应积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深化教学方法研究,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应用,这是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材料过程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